大学政治论文模板
当代大学政治社会化是整个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政治论文篇一
浅谈现代大学的政治思想教学
【摘 要】随着GDP的快速增长,我国与国际的接轨日益增长,现代社会需求的不单单只是有专业的业务能力的人才,而且需求这些人才有高的素质,这就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对人员的素质培养。而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员,是国家的未来的支柱,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本文就如何开展大学政治思想教育做出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大学 政治思想 教育 方案
一、大学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原因
1.国家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与国际上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多方面的联系,比如:在经济方面,国家保持着友好的态度,保证我国的进出口的正常运行。这样促使着我国的大学生趋向于去追求国际化,忽略了对本国的关注,没能养成良好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的精神。对国外,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是友好的,这确实会使学生们趋向于国际化,但是对国内,国内的许多产业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也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但是,也有些反对国家统一的反对分子胡乱的搅起事端,发布一些错误地信息误导人们。而大学生才刚刚接触社会,对社会的认识度还不够高,难以对这些是非进行完全正确的处理消化。所以,学校应该为这些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开办一些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2.学生个人情况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思想上会主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别人协作方面也相对其他学生来说较为差。如果他们进入社会,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压力,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而且,现在的社会丰富多彩,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诱惑,意志薄弱的学生很难在诱惑当中坚定信念、站稳脚,他们会沉迷于诱惑当中,甚至是做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
二、在大学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
现在的有些大学老师仍然保持着以前的旧思想,认为大学老师就是给学生讲知识点,上课就只是上课,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无疑是迫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住知识,通过考试。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作为一名政治的从业者,就应该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政治思想的积极性。在过去的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纯讲教材,学生只能默默地记下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氛围非常的沉闷、无趣,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如果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在转变教学观念后,对课堂的要求稍微改变,在讲课的过程中,插入一些问题或者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积极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2.改变教学方法
其实,现在的大学生都对枯燥无味的政治思想课是提不起兴趣的,他们更加乐于上一些新颖的、上课有趣的课程。这主要是因为政治课的教材内容较沉闷,教师上课只是根据课本的大纲来讲课,学生也只好死背知识点,一样不感兴趣的事物要重复的背着会使人更加厌倦它,而枯燥的政治教材内容也是如此。所以,从业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者要积极地去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政治思想的浓厚兴趣。而改变教学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
第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以往的课堂氛围,常常都是较为严肃的,老师要求学生端正的坐好,没有要求回答问题就不能出声,没有允许讨论就可以在下面小声讨论。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大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也对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负影响。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有交流外,可以在课后继续与学生保持联系,关心他们在学校里面各种情况,对他们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给予相应的关心,这样会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你的课,积极地参与课堂的互动。
第二、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争取发言。
一个教师单纯的讲着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而一个老师在讲理论的时候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高科技、社会热点等,相比之下,学生会更加喜欢听第二位老师的课,并且会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如此证明,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注意到你的讲课,从而轻松的把政治课程理解。
其实现在计算机的运用已经到了一个成熟的地步,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来丰富教学方案。现代的学生对高科技的产品是较为感兴趣的,如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一些图片、视频等,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料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不同方面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三、多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政治思想方面的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多思考,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头脑风暴的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列出几个主题,然后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在组内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给出小组对该主题的见解,其它小组的人员和老师可以进行评论。其实,这样的活动的举行是非常有利老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自身提升有一定的效果。当然教师采取此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几点:讨论的主题难度要适中;对持有错误观点的学生,不能直接的指出错误之处,要委婉的说明。
3.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
政治思想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是非常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理解知识点,但是很难在日常的实践当中运用,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中,学校的领导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基地,进而让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错误,完善自身的问题。而且学校应该提倡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大学的上岗人员,大学生的素质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这无疑表示了大学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转变现有的观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得到学生积极地响应,共同促进政治思想教育在在大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桥生.政治制度公正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
[2]刘长海.德育变革中的制度建设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
[3]郑文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4]梁金霞,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大学政治论文篇二
浅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摘 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对我国政治体系、大学生自身和我国政治文化都具有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本质;特征;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从个体和社会这两个视角进行研究的,从个体方面来看,政治社会化研究个体如何接受政治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即研究个体“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从社会方面来看,它研究社会如何传播政治文化。因此,对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个体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即统治阶级维护、改变以及创造其政治文化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整个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说,政治社会化促进他们政治自我的形成,进一步使大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再到政治人(政治上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其次,从社会的角度讲[5],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的高层次阶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灌输性,是一个国家政府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再次,从个体与社会两方面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即为国家的要求和大学生自主接受性的统一过程。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负责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内化政治文化的互动过程。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政治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使其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政治人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所要传播的并不是人类社会所需的普遍意义上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是有关特定统治阶级的特定政治制度的信仰体系以及关系政治活动的政治运行模式的认识体系,因此任何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都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把人们当作政治控制的客体,其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可现存的政治秩序,自觉服从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对大学生的政治文化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反共产主义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国民精神的教育—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做到了毫不动摇,从不含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主导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的政治社会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社会化,高校的培养目标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坚实而有力地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教育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修养,以抵制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侵袭,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政治社会化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既具有全体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共性,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整体性
大学生一进校就置身于较为正式的、系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中,接受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明示的和暗示的政治教化。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的主导政治文化,通过这种直接的政治教育方式规范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同时还举办形势政策教育和社情报告会、学术讲座,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次,大学生的政治生活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系统来开展的,如党支部、团组织、学生会等,这些组织对社会主导政治文化的灌输与传播起着支撑和强化作用。另外,大学校园内丰富的校园文化也处处渗透着政治教育的目的,对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他们既不是单向灌输,也不是纪律约束,而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品德乃至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特征。
(二)可塑性
“人的可塑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先天结构、先验能力的特点,它实质上表现为一种主体塑造。”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一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大都处在青年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成长环境宽松,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认同和接受的速度快,不易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特性。在政治化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了特有的自主性和主体能动性,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三)辐射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承担的社会政治责任没有其他社会成员那样直接,他们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角度、关注程度也与其他社会成员不同,对政治问题也有更多的探讨机会,并且这种探讨常伴有理论上的寻求。由于大学生群体有相似的居住环境、文化层次、社会兴趣,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同时还有独特的有别于主导文化的亚文化,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处于同学群体的较大影响下,易受到同学群体的相互感染。大学校园把大量分散的有知识的青年集中为群体,必然使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影响扩大化,在群体感染下,属于大学生能接受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方式容易被迅速传递和相互强化,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改变和政治行为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的实践锻炼,很快就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接班人,他们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而且在政治素质及人格魅力等方面对社会和其他社会群体都会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具有极强和极大的社会辐射性。这种大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染及其对其他社会成员的辐射性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四)连续性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紧密的连续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集中实现形式,高校的每一项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常抓不懈的,高等学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播主导文化,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文明教育,以荣辱观为主线,主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职业文明教育,主要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主流文明教育,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教育。
在大学几年里,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与连续性等特征有机的结合在每一个大学生具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政治体系的功能
对社会本身,或者说对于统治阶级本身来说,社会成员或社会政治团体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该社会或政治团体的稳定与巩固,关系到它的存续。对于某一政治制度来说,如果人们对它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反对,它就失去了有效进行统治的权威性,人们就会产生政治不服从行为,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还存在各种政治斗争,我国仍然还是一个政治社会。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人数在逐步增加,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如果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出了问题,就会关系到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的持续性问题,而有序性和持续性是政治稳定的本质特征。
通过调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来塑造自己的合格接班人,促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有利的、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政治文化,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政治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稳定我国政治体系的功能。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自身的功能
在政治社会里,人不仅是社会动物,而且也是“最名符其实的政治动物”。[3]每个社会成员,都同政治体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应该主动关心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才能体现出国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个体角度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对建立个体的本体感有好处。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形成恰当的本体感,他就会变成一个孤立的、怪癖的、人格有问题的人,或者说,他的人格发生了异化。”[4]如果大学生不能顺利完成政治社会化,就容易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不适应感或逆反心理,因此,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政治人格,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培养出符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即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进入、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使大学生适应角色的转移,大学生在对政治系统、系统内的各种参与角色、角色扮演者有较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促使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意识、政治认知和政治素养,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由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化,进而满足社会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功能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上体现在维持、变革、趋同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是时代主潮,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公民文化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培育公民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使之内化为全体人民共识的过程,这离不开一个大规模的深入持久的民主思想启蒙运动,因此有赖于一个有效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可分个体习得和社会传播两方面,培育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的主导方面,这在我国体现为政治教育,正是这种传播,才使已有的政治文化得以延续和维持,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就是向大学生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维持我国政治文化的功能。这一功能的重要特征就是传递有关我国社会的政治价值、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政治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选择倾向性。其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变革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文化本身并不是停止不动的东西,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政治体系,政治文化也相应地在不断变化之中,“每当政治现实有了某种历史变革或政治选择时,政治体系便会通过政治社会化变革政治文化。”最后,“政治社会化具有趋同政治文化的功能。从政治社会化的出发点来看,它具有促进政治文化趋同功能。由于社会的、地域的、语言的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政治文化体系中,形成不同结构的政治文化,即形形色色的亚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促进诸多亚文化的趋同,也就是政治体系通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手段引导和促进各种与主导政治文化并存的亚文化向主导文化趋同,它趋同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和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1] 程颖.社会变革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2]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工作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页.
[3] 陈会昌.德育忧思[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4] 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作者简介:
邱平静(1972-),女,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
大学政治论文模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