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军事理论参考论文
相关话题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军事理论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军事理论参考论文篇一
《体验式教学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开发性”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体验式课堂教学具有情景式、互动式、生命叙事体验法等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军事理论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教育教学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军事理论》教学,与《毛泽东思想》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既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又要掌握军事学本身的特点。
因此,摆脱以条理性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适应《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多年《军事理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旨在为有效提高《军事理论》教学效果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并不单纯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体验者蕴含着主体内在情感,来主动感受和体悟生命以及知识的丰厚意义,是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体,是一种贯穿教育始终的教与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军事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除了具备理论课教学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体验式教学的特殊性。
上好一堂军事理论课,在很多人看来,需要教师准备好充分的教学材料,并且在课堂上讲解的栩栩如生,知识点面面俱到,就足够了。其实,这样的一堂课仅仅是停留在“生动”的层面上,也许学生听得很高兴、很认真,几天后、几周后、几年后,还有几个学生能记住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东西?没有亲身体验的知识是肤浅的,没有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是无力的。体验的过程是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得新的自我认识、自我构建,提升其主体性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懂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性格和认知方式,教师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事物,去观察、分析、思考。在自主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和生命的力量。只有亲自体验得来的知识和情感,才是难以忘怀的,才能真正深入内心,这是单纯依靠教师“传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体验式教学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军事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
要达到军事理论课的目标,教师不能单纯的着眼于认识活动和智力发展,更要切实走进学生内心,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思想和认知的提高,达到知行合一。有效的军事理论课不仅需要认知与思考,还需要富于情感,作出判断。如果学生单纯地停留在语言符号、概念上面,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喜悦,学习就不能有效展开,良好的素质更难以养成。外在的知识只有内化到人的情感中,才能变成人的素质,没有情感渗透的认知活动很难进入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很难融入到生命之中。
因此,没有体验,军事论课的实效性就要受到怀疑。实践证明,缺乏体验的军事理论课,即使花费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缺乏道德成长的实际效果的。如果长期对学生灌输缺乏体验的知识,教育的效果甚至是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体验,才能让《军事理论》课不再是填鸭式教学,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有利于增强军事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吸引人的、让人敬佩的力量,它是建立在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基础上的,源自于个体道德品质的个体综合素质。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或生活中凭借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学识、作风等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塑造的具有政治性、道德性的人格魅力。如果把学识、能力比作硬件或硬力量,那么人格因素就是一种魅力四射的软件或软力量。如果军事理论课教师能够加强自身修养,形成独有的人格魅力,那么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会对教师甚至课程产生兴趣和好感,这种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这种人格魅力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教科书、考试成绩、奖励所不能代替的。
三、军事理论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的方法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能够使大学生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感觉,让大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体验情感,进而以内省来达到自我教育和完善个性的过程。
案例:你如何理解四渡赤水?如果你作为当时的指挥者,在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你将如何指挥粉碎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二)互动式体验法
互动是杜威从达尔文生物学那里所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杜威注意到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互动是自然存在的普遍特性”。交流即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对话、经验共享和心灵沟通。在所有的生命活动中,在生命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都离不开互动交流。脱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生命就会失去意义,如果教育脱离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是靠知识的学习就能获得的,这种观念的养成需要在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中,经过思维的碰撞、激荡、交融,才能刻骨铭心的内化为个人的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存在主观性和狭隘性,所以每个人的认知与发现总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对每个人所习得的道德知识和学习经验的交流,也能让每个人能感受到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避免自己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于此同时个人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己的认知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列:未来的高科技武器会有哪些?介绍高科技武器概念,以及其代表性兵器的特点后,教师要求学生基于目前科技的发展,畅谈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高科技武器。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有很多理由设计出多个方案,这是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
(三)生命叙事体验法
叙事主体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是军事理论课教师,也可以是任何一位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上,进行生命叙事是表达个人真实体验,传递生命经历和观点,将自己和周围的人带入一种德性境界的方法。叙事主体在进行生命叙事时,一定是饱含情感的讲述,无论是回忆起过去,还是宣泄现实,还是展望未来;无论是真实的经历,还是所见所闻,还是心中的梦想,一定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流淌其中。在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愿意彼此敞开心扉,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讲给对方听,与对方分享。这样的体验式课堂,一定是充满情感、富有实效性的成功课堂。
案例:如何给抗战老兵发补贴?以铁血论坛一篇关于河南抗战老兵在战后无法生活而乞讨的事情的帖子。让学生们认识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希望学生关爱抗战老兵、空巢贫困老人,弘扬中华美德,增强国防意识,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培养革命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端正成才的动机,实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素质的教学目标。
结论:体验式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面对现实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学习过程,就是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测试,只需随时观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同时,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适时把握课堂节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教学的情况及时得到反馈。
参考文献:
[1]夏丽萍.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维逻辑支点及实施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2]郭佳.交际课堂的体验式教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综合专辑,2005,(6).
[3]刘一鸣.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2017军事理论参考论文篇二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品质的解读》
【摘要】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哲学意蕴在于唯物辩证法,本质是继承与创新;其政治学意蕴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党的军事指导理论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其军事学意蕴在于引领军事实践的科学价值。军事实践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对军事实践的引领也是与时俱进的。
【关键词】与时俱进;继承与创新;时代性;科学价值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哲学意蕴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其哲学的基本内核,同时也是关于继承与创新的哲学。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既是继承,又是创新。辩证法的本质体现在它的创造性维度,亦即创造性的前进。因此,它也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
首先,理论维度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创立哲学理论的过程中,同时也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为无产阶级的武装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立的过程中,通过对军事历史、特别是对当时欧洲各国军队现状的研究,对既有的军事理论展开了分析与批判,创造了崭新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重要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体现在他们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理论研究上。当时的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和若米尼都提出了积极防御的观点,但都是在战术层面,而非战略方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观点有所继承,但更重要的是创新,使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经典作家提出,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进程中采取的攻势行动;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就理论的意义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在军事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贡献并不是他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既包括对以前错误的或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军事理论和观点的抛弃,也包括对不太完善和成熟的军事思想和学说的补充和修正。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通过辩证的继承与创新,都必将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维度的继承与创新。我军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都在军事实践中独立探索与创新,并发展出一套特有的战略战术,比如,长期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就是在独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军事实践时提出,全部红军作战原则就是积极防御,它是根据当时中国军事实践中存在的敌强我弱的斗争特点和“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形式形成的。在创新的军事原则指导下,红军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强者。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践出发,遵循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创造性地把积极防御由具体作战原则上升为战略指导思想,作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的战略原则,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指导理论。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政治学意蕴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充满着时代的精神,时代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与时俱进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题中之意。把“时代”作为政治学概念来运用,并产生时代理论的第一人应该是列宁。列宁认为,时代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斗争中,首先解决建党的问题,即建设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政党,由党来领导人民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把军队建设问题放在首位。在建军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新特点,列宁又提出,新建的红军必须由布尔什维克党来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建军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是红军战斗力的源泉。显而易见,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军事实践的时代性结合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从政治学的维度来观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是在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创新的着重点在于时代性。时代是一个客观实在的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人们只能认识它、运用它,而不能无视它、违背它。任何军事理论都必须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遵循这个政治逻辑,军队建设就会向前发展、向更高级阶段进化。
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与时俱进地发现问题和正确地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找到了解决时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革命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斗争模式;另一方面又独立地依据中国军事斗争的实践,创造性地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决了当时中国军事斗争的紧要课题。通过继承与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的科学结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时代化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即毛泽东军事思想。新时期以来,党在不同阶段相继产生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在新的时代探索与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根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当代中国军事实践的科学结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时代化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亦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军事学意蕴
军事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一个领域,各种创新的军事理论层出不穷。正是由于军事科学这种特性,导致军事指导理论从实践中来,又要返回到实践中去,才能科学地引领军队建设的发展。新时期以来,就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而言,与时俱进鲜明地表现在军事科学的价值上—对军事实践活动予以引领。
首先,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密切相联,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军事实践实施理论创新,旨在解决中国军事实践中的问题,形成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并服务于当代新的军事实践。这其中,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对当代战争与和平等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军队建设理论,揭示了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因此,它是新时期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开创之作。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主要针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打得赢不变质这一历史课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施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推进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依据国防和军队建设时空环境的新变化,科学地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它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新篇章。纵观新时期不同阶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成果,它们既是一脉相承的理论篇章,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传承和创新。
其次,与时俱进的军事指导理论具有引领和推动军事实践发展的军事学价值。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否具有科学的价值,究其实质,就在于是否具有指导军事实践的功能,引领和推动军队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我军8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就是有力的科学实证: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引领和指导下,能够由反“围剿”作战模式发展到独立自主地进行山地游击战,再到大规模战略决战,军队建设理论适应了革命战争实践的需要;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队能够从战争状态转变到保卫国家建设的需要上来。在新时期,我军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下,实施转变,从着眼打大规模战争的临战状态,调整到和平年代建设的发展道路上来;当世界范围新军事变革兴起,军队建设的时空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军再次主动转变,把军队建设的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实施科技强军和质量建军,主动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着眼履行新的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引领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反映了当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可见,军事实践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对军事实践的引领也是与时俱进的。
再次,面对新的军事实践,注重运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开拓军队建设新局面。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事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与日俱增,军事任务的多样性拓展深化,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需要创造新的融合机制,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面临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异常艰巨,这就使得军队建设面临着尖锐矛盾和复杂困境。如何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科学发展,需要我们正确运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并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执行,才能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军队的建设事业才能与时俱进地科学发展。
2017军事理论参考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