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平均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来表示。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化学选修四的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四,第二 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为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理科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以及前一段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必修二中初步学习了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对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通过小组讨论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制定的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根据:其他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可归结为活化分子的浓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用碰撞理论解释解释影响因素
根据:这是将碰撞理论用于现象解释,对于学生来说将知识形成整体网络是个难点。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提问式教学同时采用了探究发现式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思路设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共一课时,内容好理解,关键是上升到理论层次很难,加上必修的知识基础及序言中的碰撞理论的讲解,组织好学生讨论思考成为本节课的设计关键所在。所以本节课设置了大量的讨论,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进行了分组实验,并运用了电脑动画进行动态模拟,来验证学生的讨论结果,增加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教法:本节课利用提问式教学: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
题重要。”通过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探究发现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法为核心,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课本的第一段内容
1、 我们能通过计算出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呢?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我们人类能否控制这个因素?
3、 我们能否改变外在条件来改变反应的速率呢?试根据人们日常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三个有梯度的问题和学生的阅读能达到以下的目的:
1、 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人类是无法控制的
2、 让学生回想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重点: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本节的重点我采取实验探究法
具体实施: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做实验2-2、 2-3、-24并对实验做如下改动:2-2增加条件(提供热水),2-3增加0.01mol·L-1硫酸溶液 2-4提供热水,并将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产生速率改为收集气体,从气泡的产生速率判断反应快慢。
设计、实施目的:1、分三组做不同的实验,节省时间。2、增加条件是为了学生在减少实验时不减弱效果,促使学生动脑,尽量利用有限的药品检验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尽量让他们都能体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通过实验,复习了第一节中化学速率的表示方法,验证了以前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试验中感受化学的神奇
(3)重点2:从现象到质的飞跃:利用碰撞理论解释以上现象
回顾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然后提示学生用碰撞理论总结出化。这样就为突破本节的重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碰撞理论从活化分子方面解释以上现象。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1、 升高温度—分子能量增加且运动加快—造成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多且碰撞增多—使有效碰撞增多—推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 增加浓度—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增多—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也相应增多—在单位时间内有效的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
3、 加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提高—是反应速率增大。
4、 学生可总结出: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可总结位于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浓度有关,从而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
(4)利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扩展到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这里设置一个疑问: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能引起那些变化?
在物理学上学生已经学过在温度不变时,一定量的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正比,p1v1=p2v2,所以学生能得出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将会变小的结论,然后让小组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由前三个因素的影响规律做铺垫,学生很快能得出以下结论:
1、 温度不变增大压强时,体积必然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亦即相当于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温度不变减小压强时结果反之。
2、 对于固体和液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影响对体积影响很小可以认为改变压强时对他们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5)小节补充:
1、强调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判断的前提是其他条件不变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导致体积的变化,否则不能引起浓度的变化,
3、 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有选择性,难获得现在还只能依靠经验获得,但它为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4、 简单介绍其他因素:如光辐射,超声波,电弧等
(6)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做简单的随堂练习。
高二化学说课稿(二)
一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四)
第四章 第四节。主要包括: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2 重点介绍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表面形成微型原电池;讲述了防护金属腐蚀的主要方法,并具体介绍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的较高层次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认识。
3 本节课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延伸,也是对本章前面学习的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既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编排意图,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既分散了难点,又减轻了负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4 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要通过对其理论的探究,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金属腐蚀的现象和危害及金属防腐措施,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知识的学习只注重表面现象,缺乏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本节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②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涵义,认识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及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③知道常见的防止金属 腐蚀的方法,并能解释其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对比 实验的探究,学会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以及对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②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金属腐蚀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化学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②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三 重点和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金属电化学防护原理
难点: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电化学 原理
四 教法和学法
教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讨论”相结合,立足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身边的事情创设学习情景,提出问题。让学会僧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改变以往理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法”。本节课分组实验探究内容多,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即兴参与小组讨论,掌控课堂局面,及时加以调节。
同时充分利用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信息容量,利用电脑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
1 主动学习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学习。
2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科学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所以采取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奥妙。
3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五 课堂设计(教学过程)
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知道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的,认真的,科学的接受知识,本节课教学设计如下:
1 导入部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同学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金属被腐蚀的例子的鲜明画面、数据和视频以及我国每年金属腐蚀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
2 正体部分(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情景问题创设一:面对金属这样惊人的危害和损失,大家有没有想过金属是怎样被腐蚀的?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讲解金属腐蚀的概念和本质。【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跟接触的气体或液体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原子 → 金属阳离子 M – ne- → Mn+(氧化反应)】
情景问题创设二:钢铁及其制品通常为含碳的铁合金,钢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而在潮湿的环境里或湿度较大的环境里长期放置,常易生锈变红,原因是什么?
学生实验探究:
实验:向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混合均匀后,撒入内壁分别用氯化钠(A)和稀醋酸
(B)润湿过的两个锥形瓶中,按书上实验4-3图示(铁钉)装置好仪器,观察、比较导管中水柱(在水中滴加几滴红墨水)的变化和试管中的现象。
根据现象和之前学过的氧化还原知识和电化学知识,让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实验A,和B中反应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
A: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O2 + 2H2O + 4e-= 4OH- 电池反应: 2Fe+ O2+2H2O =2Fe(OH)2 结论:弱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吸氧腐蚀。
教师引导: 4Fe(OH)2 +O2 + 2H2O =4 Fe(OH)3 ,2Fe(OH)3→Fe2O3·nH2O+(3-n) H2(铁锈成分)
B;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2H++ 2e- =H2 ↑ 电池反应: Fe + 2H+ =Fe2+ + H2 ↑ 结论:当钢铁处于酸性气氛中时,易发生析氢腐蚀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总结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景问题创设三:请根据生活常识以及金属被腐蚀的原理,总结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并解释这些方法为什么可以达到防止金属腐蚀的目的。
教师引导:通过我们刚才比较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时,发现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候,总是作为电池负极(阳极)的金属被腐蚀,作为正极(阴极)的金属不被腐蚀,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该特点对某金属进行保护。
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金属的电化学防护例子一:在船身上装锌块避免船体遭受腐蚀。 学生思考,总结原因: 形成原电池时,让被保护金属作正极(阴极),不反应受到保护;而活泼金属作负极(阳极),反应受到腐蚀。
教师引导——这就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例子二——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如钢闸门)作为阴极,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两者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海水)里面,接外加直流电源。
学生思考该例子能够起到防护的原因:通电后,电子被强制流向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使钢铁表面腐蚀电流降至零或接近于零,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教师引导——这就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3 尾声部分——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重要的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
板书: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直接反应
1.金属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原电池反应
析氢腐蚀——酸性环境中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吸氧腐蚀——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高二化学说课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