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备考命题解读
相关话题
研读考试是高考政治复习必不可少的,高考政治备要分析考试的命题方向和命题要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备考命题解读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备考命题解读:考纲解读
1、从2015年、2016年的考纲作出的“考试性质看没有发生变化:都在突出于选拔性考试,高考应该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
2、从”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看,也没有发生变化:①考试形式均为笔试、闭卷。②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③试题结构为Ⅰ卷(选择题)、Ⅱ(非选择题),文综试题学科间不交叉,其中 38 题以政治和经济两道材料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39 题以文化材料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知识。④思想政治学科分值比例为100 分。
3、考核目标与要求没有发生变化。
首先,大纲提出的思想政治的命题原则没有发生变化: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指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单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复杂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其次,高考政治考核的能力要求没有发生变化。
4、从”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看,题型示例上有一定变化。
(1)考试内容与范围有所变化。其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均与 2015 年保持一致。时事政治部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更新为 2015 年 4 月至 2016 年 3 月。
(2)题型示例有所变化。
2016 年考试说明更换了 3 道题,分别是选择题第 4 题(15年全国Ⅱ卷第 17 题),第 5题(15 年全国Ⅰ卷第 23 题),非选择题第 2 题(15 年全国Ⅰ卷第 39 题)。多加关注题型变化反映的积极信息:如2015年高考题型事例中没有出现计算题,结果2015年高考真题中没有出现计算题,当然这不具有绝对性,但释放的信息往往作为命题人的风向标:
①选择题第4 题(15 年全国Ⅱ卷第 17 题)以上海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
民检察院为背景材料,时效性强,体现了区域性重大改革的新动向;选择题第 5 题(15 年
全国Ⅰ卷第23 题)以卤水豆腐为背景材料,生活化特色较浓,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非选择题第2 题(15 年全国Ⅰ卷第 39 题)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播放为背景材料,考查核心价值观,关注城镇化,注重试题的价值观引领,考查形式灵活,注重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
②2015 年考试说明选择题第 4 题设问为”是什么“,2016 年更换的选择题第 4 题设
问为”旨在“,该类设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明显提升,应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2015 年考试说明选择题第 5 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③长时间保留的典型试题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如选择题第 2~3 题为 2008 年全国卷试题,保留至今,这 2 道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背景材料为气象预报,设问方式一为”哲学依据“,一为”启示“,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主要有这样几点:一、关注科学;二、注重探究性;三、备考应注重考生能力提升。而从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中,这些特点都有反映并不断加强。
高考政治备考命题解读:试题结构及高频考点
1、试题结构及特点
(1)试题结构:
经济生活5道(选择题 4个、主观题 1问)30分;政治生活4道(选择题 3个、主观题 1问)24分;文化生活2道(选择题 1个、主观题 1问)2013年14分、2014年14分、2015年16分;生活与哲学2013年6 题(选择题4 个、主观题2 问)32分,2014年5 题(选择题4 个、主观题1 问)28分,2016年5 题(选择题4 个、主观题1 问)26分,从2014年起,增加了一道4分的开放性试题。
(2)试题特点:
从近几年全国卷的考查情况看,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所占比重较大,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分值较低。全国卷特别重视学科的主干知识的考察,除哲学以微观切入为主考察外,其它模块多以宏观考察为主,跨度范围较广。
特别注意的是全国卷易引入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进行考查。其做法是,试题引入一个新知(概念、原理等)并解释其含义,要求考生即时学习这一新知,并将这一新知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学生要对热点时政特点是党的重大理论中出现的新知多加关注。
2、考点特点及热点分布
(1)考点特点:
①试题突出学科核心价值的考察。全国卷试题的”话题“和材料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宣扬国家意志,不回避热点,考察的热点问题具体。如:2013年:考查党的十八大:——文化繁荣——H剧团;2014年: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5年: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愁、中华传统美德。
②注重试题材料的生活化,挖掘学生生活资源作为命题材料入题,甚至直接考查生活常识,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教学观念与学生、QQ、微博、个人信息保护、主题班会等。试卷体现出高校选拔性。设问有所增加,难度有所加大,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价值立意。
(2)近 3 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
①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共 52 分)、实践、认识、真理(共 42 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
②企业、公司(共 58 分),其中三年都是 14 分的大题。政府的有关知识(共 26 分)、
公民的有关知识(共 20 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 30 分)且以主观题考查为主;普遍
联系(共20 分),均以选择题考查。这几个高频考点 6 年中考查了 5年。
③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共 16 分)考查 4 年,均为选择题。
④汇率、市场经济、国际关系、文化的作用(共 22 分)、矛盾的特殊性考查 3 年。
⑤其余考点均在 2 年或 2 年以下。
附:备考策略
1. 认真研究近五年高考知识点,明确主干知识,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有些问题的答案就隐含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之中,这一点全国卷体现的尤为明显。
2.构建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落实好基础考点。二轮复习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侧重整合与提升,而拓展提升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夯实基础,构建体系,深度挖掘模块单元间的联系是应对全国卷的必要之举。
3.低头看路,脚踏实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高考卷试题及答案中的很多语言来自于时政热点,因此要把课本知识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关注民生、宏观调控、社会公平、生态文明、”中国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贴近社会和现实生活的问题上。2016 年热点要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放开二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作为及定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6 年”两会“等应该是2016备考中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
4.破解热点现实问题,要有高度的家国情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探究性试题的训练。要求考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对事论事,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可行性见解。
5.学生要不断提升解题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述的准确性,锤炼语言,并培养好考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和能力。
高考政治备考命题解读:全国课标卷主要特点
第一,试卷结构、题量、模块分值比重相对稳定,试题难度较大
9年来试题结构相对稳定。《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近几年结构和分值保持稳定,《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交替变化。2010年以后的新课标全国卷非常稳定:在题型方面,选择题12题(12——23),共48分,经济、哲学分别4-5个,政治3-4个,文化1个或没有;非选择题2道题(5问),每题26分,共52分。非选择题继续坚持学科内综合,近几年一直都是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综合(38题,一般是2问),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的综合(39题,一般是3问)
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知识板块分值的比重30: 24:14~16:30~32:。
试题总体难度上,全国卷尤其Ⅰ卷的难度相对较大。
备考启示:全面复习的前提下,重点关注经济和哲学,然后是政治和文化。统筹教材和考纲,提高掌握基础主干知识的质量,尽量掌握单元和模块的知识网络,便于有效调用知识。了解重要的时事政治特别是本质精神,减少信息障碍,有效应对主观题。
第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要求理解透彻深入并能适当拓展延伸
全国卷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过分强调内引外联,但注重理解透彻深入。青睐和优先选择思维含量大、更有利于实现能力考查意图的概念性知识,对易错的知识会重复考查,有些知识不仅出现的频率高,而且考查角度也比较相近,甚至针对同一知识的考查,试题在选择题个别选项的表述上亦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以哲学为例,诸如意识的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否定观、价值及人生价值等知识,几乎每年都考。注重主干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设问的指向性是比较明确的,往往限定某一具体知识,分析某一具体问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层次性,对问题分析的深度,更注重从细微处见精神。
备考启示:强化对主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忌表面化,吃“加生饭”。
第三,题型设置注重体现探究味、开放性和主动生成性
在近几年的全国卷中,命题人将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学科进步方向的理念与价值观注入到题目设计之中,并希冀借此推动中学教育在价值观和学习模式上的进步,引领着中学教学一步步从知识教学转向思维和能力训练。
如2013年全国Ⅰ卷第39题(1)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这一“两难性”试题(借鉴了辩论赛的合理要素,创设两难情境,让学生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的命制。又如,2014年全国Ⅰ卷第39题(3)问“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再如,2015年全国Ⅰ卷第39题(3)问“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这些试题都有浓郁的开放性、探究性和思辨性,注重考查知识在现实中的具体运用,注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考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中所能展现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发散思维,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自主、探究的理念,答案的不固定性和不唯一性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思维张力和韧性。另外,计算题几乎成了每年的必考题(仅2012年没考),且计算题服务于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两两组合形式成为选择题的主打式(9-11个)。两两组合的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考查角度更综合全面。科技成果类题目年年有。漫画类题目不定年出现。
备考启示:要有意识地加强相关题型的训练,如计算、图表以及探究、辨析或论证型题目,提高自己探究和论证问题的逻辑思维与能力。
第四,情境材料的选择与呈现关注现实,丰富详实,信息量大
相比而言,山东文综卷的材料经改编更加精炼,材料呈现与题目设问和答案的对应性强,更加“显性”,这是山东卷材料选择与呈现的突出特点。
全国新课标卷突出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材料更加丰富,详实,有些就是原始材料未经改编。内容上涉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人类社会,不仅关注事物的结果,而且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事件本身发展的过程,材料呈现更加“隐性”,信息量更大,获取和解读能力要求高,层次性强,思维含量大,探究性强。
备考启示: 注意平时练习的选材,更加注重培养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更加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第五,答案组织更加灵活、规范,注重教材理论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照搬教材知识
新课标卷主观题答案的组织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摆脱了教材章节将知识孤立化、分散化、断点化的掣肘,并将教材理论、时事话语与情境材料有机糅合在一起,甚至为了“迎着热点上”不惜使用大学教材的内容或时政知识,增加了备考难度。以2015年17、18题(以依法治国为背景材料)为例简要分析。16题③④的表述,不是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而是来自大学教材;17题①中“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不是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而是来自时政知识,这无疑对考生答题提出了很高要求。
另外,近两年全国卷在主观题得分评价方式上,出现过运用SOLO理论进行质性等级评价的方式,如2014年全国Ⅱ卷第39题(3)问“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就运用了等级评分量表的赋分方法。
(注:“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高考政治备考命题解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