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发布时间:2017-06-17 17:41

你们猜,在美国学校的家长会上,老师和家长最先谈到的话题是什么?是孩子的词汇量增长了多少?是孩子的数学题有没有都做对?还是孩子能读多少字的文章?其实都不是!家长和老师最先讨论的并非是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而是他的人际交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美国小学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小学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1、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大致来说,人际交往是指孩子的社会能力,为人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情绪表现和控制能力,以及对别人情绪的感受。

具体说来有很多的方面。比方说:这个孩子在班里有没有朋友?他和不同的小朋友能不能玩到一起?他在学校是否尊重同学和老师?别人说话的时候,他是不是能先安静地听,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全班讨论的时候,他很安静还是敢于在很多人面前发言?他能不能主动地和别人沟通?他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不会去帮助别人?他受到不友善的待遇时,是不是能勇敢地和对方讲道理?他和伙伴一起完成老师安排的事情时,是不是能有效地和别人一起合作?他在学校开心吗?碰到不如愿的事情,比如抽签抽到了自己不想做的事,他是否会板起脸,还是欣然地接受?

以上这些,真的很重要吗?

作为一个教书多年的老师,我认为这对于孩子的的培养,极其重要!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更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 为什么呢?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班里不受到尊重;考试不好就被老师贴上“拖后腿”的标签;小组合作的时候又发生矛盾,不知该怎么用言语去解决;体育课跑步摔倒了没有人来扶;他怎么会真心地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呢?

相反,如果每个孩子都受到尊重,无论学习成绩是否领先,别人难过时总会去安慰别人;有好东西总会和他人分享;在小组活动中与别人愉快合作和玩耍,那班级的大环境就会充满友谊、尊重和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喜欢学校,从而也觉得更快乐。

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关心孩子在学校是否快乐。我们知道只有快乐,孩子才会真正喜欢学校,才能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从而吸收新知识也会更快。而快乐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孩子在教室的环境中与别人交往是否顺利。从成人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工作单位中和同事相处都很好,合作顺利;自己在某一方面作了贡献,受到同事的真心赞赏;与同事讨论中发生分歧也可以友善解决等等,那我们上班的心情总是愉悦的,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中国有句老话叫“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美国学校中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视,正是我们古人对于“学做人”的重视。 国外有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方面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其中一名是在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海克曼教授(Dr.James Heckman)。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离开学校以后,还可以继续学习、创新、从事优秀的工作,并向成功一步步迈进,他所真正依靠的是一系列的“软能力”,而非传统意义中的分数。而这些软能力则包括了我们一开始提到的人际交往。 研究指出,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教育,以后再重视起来,家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软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它会跟随孩子一辈子。这些能力可以帮助一个4岁的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的一天,它也可以帮助一个30多岁的成人在职场上得心应手,事业有成。

2、从尊重说起

我们先来分享一下美国某学校的校训:欢迎,安全,尊重。就这些吗?是的。就这六个字。 咱们国内的校训一般都包括些什么呢?“勤奋”,“拼搏”,“上进”,“求知”…… 其中可能“勤奋”出现的次数最多。

从校训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侧重点的不同。中国的校训要求学生注重自身的努力,要好好读书,提高考试成绩;美国的校训则强调营造一个整体大环境,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的注重,而不鼓励学生“单打独斗”。从“欢迎”和“尊重”两个词,尤其能看出这一点。 因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开始。

在教室里,美国老师是怎么培养学生尊重彼此的?就拿早会开始。

每天早上,小朋友在教室前排好队,老师站在门口,一个一个和他们握手,微笑着说:“某某,早上好!”欢迎每一个人走进教室。小朋友们进去以后,放好书包,稍作休息,就来到教室中间的地毯上坐成了一个圆形。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彼此,听到每一个人说话,有一种集体的感觉,而不只是老师-学生单向的交流。然后大家开始问好。 问好的时候,对小朋友有这样的要求:

1.用3号声音 (教室声音)问好。

2.和人问好的时候,请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这样表示:我们尊重他们。

3.握手请用力一点,不要甩手,也不要软绵绵地和别人握手。 问好以后,开始第二个环节:分享。每天有一个不同的问题,老师先问一个小朋友,然后他再问下一个人。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要看着他,认真听,尊重说话的人,不随便打断。讲完以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

由于会经常鼓励孩子每天与不同的人坐在一起,孩子们也慢慢适应与教室里的每一个人交流,而不只是自己的好朋友。通过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表达,在公众前讲话,以及和不同的人谈话的能力。学会和人有良好的沟通,也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基础。

3重视书本之外的能力从现在开始据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有超过30万中国学生在美求学。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还没踏入美国之前就已经吃了不少的苦。为了进入一流的学校,不但要在课业上尽力门门取得好成绩,还要在课外学托福、雅思,考GRE,一路走来,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来到美国之后,接下来的路是不是就会顺畅起来呢?其实不然,更多挑战才刚刚开始,其中之一就是:怎么适应新的学校和社会环境。

对于许多吃力想融入新环境的孩子来讲,语言是第一个问题。在国内长期受到“重语法,轻听说”的教学影响,自然不可能一踏上新的土地就能很快与人对答如流。

除此之外,更大的问题在于:怎么上课参加课堂讨论、在小组中如何与组员沟通协商共同完成任务、怎么交新朋友等等。 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这恰恰是许多中国孩子的薄弱环节。

从一个主要看成绩的体制环境中,来到一个更注重自我表达、思想交流、团体合作的环境中,怎么才能迅速度过转型期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成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些读书之外的能力,其实是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

大家知道,由于我国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家中很容易把唯一的孩子当作生活中心。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呵护,要什么有什么,在家里想怎样就怎样。这样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失去了那些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优势。

有兄弟姐妹,孩子在家里自然而然有更多的机会要去交流、表达、沟通、倾听、分享、协商、讨论。由于家中不会把某个孩子作为重心,孩子就更有可能意识到,要友善对人,尊重别人和关心别人。因此对于我们大批独生子女来讲,培养他们怎么与人交往就更加重要。

美国人认为培养孩子人际交往比学习更重要

有的家长朋友说:“没朋友比学习差更可怕。”由此看来,把这些能力的培养纳入课堂之中是极有必要的。可惜的是,在我们依旧严格的高考教育制度下,分数仍然是决定性因素。一个学生高考得了多少分,就基本决定了这个孩子会去上什么大学,而大学和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孩子将来的求职以及未来一步步的发展。

在这种压力之下,还有教师少学生多的现实情况,再加上很多教师仅拥有本专业学科的背景,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的培训,这些最终导致学校和老师都会把学生成绩视为最重要的目标——更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理解并具备做题能力,在考试中能有多少达标。许多学校对于教师的评鉴标准自然也就很大程度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的情商和考试之外的能力就被严重忽略了。

试卷还没有时间来讲完,哪里有时间谈什么人际交往、培养情商呢?但是,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到了大学,或者有一天自己出国留学,GRE的阅读几乎达到满分,但却还学习怎么与人接触交往,沟通合作,自己蹒跚摸索锻炼社交能力,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一代孩子长大后所面临的社会,将与我们过去的社会大有不同。在过去,一个人掌握了一门手艺或者一门技术,便可一辈子靠其生存。而如今,在术业高度“有专攻”的全球化社会,人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一起合作。不管是一个公司内的人与人之间,或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以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需要大量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这些读书考试之外的能力,往往比一个学生会读书更为可贵。

全面培养孩子成为21世纪的人才,让我们尽早开始。

美国小学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