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励志书籍,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发布时间:2016-11-12 03:44

如果想要一个“尊严、体面、健康、自给自足的老年生活”,早早就该好好谋划了。

人生励志书籍,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最近读了《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系列3,环顾四周,看看现在的社会状况和自身的状况,还真想了一些事儿,记录一下。

1

这本《30年后,我们拿什么养活自己》是韩国人写的。韩国和日本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增长变缓。对于我们的未来,他们目前的社会状况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相比日韩,现阶段的中国中间阶级更不稳定。叶檀说“我国财富分配、财富形成方式特点鲜明,中产收入阶层与贫困群体更加脆弱。”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和日韩一样,中国也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养老金缺口逐年加大,国家养老体系也有越来越大的风险。最近有个说法,说今天的中国大概是9亿人抚养5亿人的局面,而18年后的未来,将面临5亿多人口抚养9亿多人的局面。

出生率下降,房屋的空置率将会提高,一代人时间后(?)房产市场必然出现萧条。如果年轻时候盲目投资房产,支付过高房贷利息,将来经济状况会很不稳定。

其实现在房价泡沫已经相当严重,房价也有明显的下行趋势,连地产大佬们都不再看好今年房市了。

2

为了人到老年可以富足、健康、体面,更直观地说,不要有去地铁捡废报纸的心理需要,请从现在开始多存钱,减少高消费,锻炼身体,越早越好。

书中建议一:从30岁开始存钱,比从40岁开始要好得多,因为存钱有复利。

书中提到的每年10%到15%回报率,是指的三十年投资复利的平均值,过于乐观,不足为凭。但储蓄仍然是必要的。

建议二:信用卡欠债利息非常之高,一定要量入为出,别成为外表光鲜,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卡奴。

“卡奴”这种不幸的生物,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在古代巴比伦、罗马、唐代中国,都有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人。最近读的一本古书,也劝谕普通人家不要为了面子借钱办婚事。包法利夫人最后的山穷水尽,也是因为借债消费、债台高筑啊。无论啥年代,喜欢过度消费的人都是很常见的。

建议三: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大宗的消费品,虽然和房相比车不贵,但买车是消费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油费、保险、停车费、车的保养、堵在路上的时间损失,以及……你去年没收到两千块的罚单吗?购车前请三思。

书中一个24岁的卡奴女孩,理财师让她翻身的第一步,就是卖掉车。

周末我买糕饼,在蛋糕店听到打工的女孩子闲聊,正在大谈在南京限牌之前赶紧买车。其中一个有辆四五万块的小车。又聊到“宝马也不贵啊,也就三十万。”这种口气和消费观,真叫人一头汗哎。

建议四:书中建议不要一味攀比,过度投资子女教育,预留好自己养老金,在未来是对子女的最大支持。而且,有经济能力的老年父母,才能真正赢得子女尊重(多么现实啊)。

书中一位高收入人士,把一双初中子女送去美国读书,妻子也辞职跟去照顾,再加上房贷,几乎入不敷出。他心力交瘁,又孤单寂寞,心理状态差了,工作上就畏首畏尾,反而一塌糊涂,到了被解雇边缘。

家长觉得“现在苦一点,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别着急,临到退休还要掏空一辈子积蓄呢,因为子女要办婚礼、买房子了(韩国和中国还真像啊!)

建议五:从年轻时候起,就做好准备,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好,在退休之后继续工作。

书中有两个成功例子。一位电视台高管,退休后成立一家广告公司,利用人脉继续做事。一位爱好木工的老人,退休后设计制作传统手工家具,供不应求,闯出一片新天地。

3

年轻人很少去想象老年生活。年轻人有很多眼前的问题。纠结“我到底要不要买这个包”的女生,怎么会去想养老这回事呢?再说,想到自己会年华老去,也真让人兴味索然。

但是,如果不发生意外,我们都会活到老年,需要尊严、体面、健康、自给自足地生活下去。

现在人也逐渐不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子女也不可能在财务上依附他们,反觉得老了还做伸手党,是非常窘迫的生存方式。

4

地铁上常常看到收废报纸的老人。在人满为患、晃晃荡荡的车厢里,他们背着沉重的大包,在大家的抱怨声里,费劲地挤过来,挤过去。

这些老人,有的是生活有困难,但有些据说家境尚可。那么,为什么家境尚可的也要去收报纸?

小区里也住着收废品的老人。以南京的房价,他们坐拥两三百万,为什么天天晚上翻垃圾箱?

可以想象,他们守着一份养老金,再没有其他任何入息,有坐吃山空之感,子女也未必给以经济支持和爱护,再加上对自己的未来很悲观(只有更老、更孱弱这么一个未来……),这种心理感受是多么恐怖,让人很想很想去做点什么,抓住一点点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

体面算个啥呢,自然是可以不要的。

5

另外,最近有个很火的日本纪录片叫作《无缘社会》(也有同名书),讲述的是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许多日本人,一是没朋友,“无社缘”;二是和家庭关系疏离,这是“无血缘”;三则与家乡关系断绝,这是“无地缘”。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无缘之人”,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没有工作,没有配偶儿女,也不回家乡;死了,没有人知道……

日本在步入“无缘社会”,那中国呢……

除去经济上要自立,我们也要多多珍惜各种人生的缘啊!刚看到一个家里蹲三年的小朋友去水族馆应聘的贴,觉得很感动。年轻时候还能有勇气、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是年纪大了,就更加难与人交流了。如果这一辈子一定要吃苦头,我们都希望是年轻时候,而不是老了以后。与大家共勉。

人生励志书籍,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