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启智慧、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下面是小编整理了中职教师职称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中职教师职称论文篇一
教师心理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对教师心理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教师必须具备热情博爱、勤于实践、摒弃权威和长期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才能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教师 心理因素 研究
首先要具备热情博爱的心理。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启智慧、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热情博爱的心理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没有热情博爱的心理,就不可能真诚的关心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感受,也不可能激情飞扬地讲授教学内容、传达知识,解决疑惑,更不可能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教育对象。现在提倡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也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际上,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创新的潜能。教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能力。所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教师必须因材施教,热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承认学生在认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以及在创新思维中所反映出的不同之处。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针对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因人而异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创新能力有大有小,课堂教学中要用同样的口吻,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轻蔑的目光或者一句否定的话语,都有极大的杀伤力和摧毁力;而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又有着使学生充满自信并获得成功的巨大能量,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努力创造师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
其次是要具备勤于实践的心理。实践的心理既包括了内心积极的思想准备,同时也包括了实践活动本身。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必须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教师的实践,既要对新思维新方法新事物有敏感的知觉和清晰深入的认识,又要敢于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情,要善于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要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一种永不衰竭和顽强进取的心理需求。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改变填鸭式、灌输式和拨水式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只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要通过语言、板书板画、仪表仪器、各种教具、微课程以及所有能表现教师教学魅力的各种方法手段,积极创造宽松活泼、师生充分互动并共享课堂乐趣的融洽气氛,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创新探索中不断培养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随时把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并及时运用这些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把教学科研当作自己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思路。以高尚的人品、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解、独特的教学魅力和丰富的教研成果去引导学生成长。
第三是具备摒弃权威的心理。培养学生首先要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质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思维获得自由,让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让学生思想中的创新欲望得到鼓励。而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前提是创设和谐民主、宽松自如的教学环境,彻底摒弃教师的权威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扫除障碍,建立新型的合作型的师生关系观念并付诸行动。
传统的教育中,师道尊严的教师权威观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导演,导师,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完全应该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教师必须以宽容、平等、和蔼可亲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果说教师必须具有权威,这种权威也只能表现为以自己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指导与点拔。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独有的一种单向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感染和共同促进的特点。有的时候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比老师欠缺,只是时间和场景不同,换一个地点或在某些其他领域,学生也可以是老师。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能和蔼可亲的表白自己的独立见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知识结构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导向,能够善意的分析评价学生,而不是板着面孔照本宣科,自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其实课堂上除了传递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领略到人生的许多趣味。教师生存的资源就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知识的技巧方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凭着这些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换。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教师生存的过程。如果教师心胸狭隘,生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对学生的异见总是给予负面强化或挖苦讽刺,将极大挫伤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是要具备终身学习的心理。培养和发展学生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知识技能既是师生之间交流的目的又是交流的手段,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交流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对一个老师来讲,感觉到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会被激发出来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当尽力去寻找师生沟通、交流、合作的最佳方式。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方式却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不喜欢知识贫乏的教师,因为知识储备不足的老师不可能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丰富而灵活的知识能够将老师的状态调整出来。许多平时没有的心理情绪,许多没有过的语言形式,突然之间也会在师生交流中涌现出来。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根据具体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观念、行为以及感情表达方式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而且也在不断发现为适应学生的需要而正在成长的自己。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自己的教学风格永远正在形成。自我教学风格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应是动态的概念,这就是教师因学生的变化施教,学生因教师的引导而进步。深厚渊博的知识积淀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鼓励与指导学生大胆探索;只有树立终身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储备越丰富,可供调用的资源就越多。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这桶水还要不断更新和和补充,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不断学习的心理品质和切实行动,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向学生提供具体知识的帮助,而且应该提供生活观念的帮助。还要注意将自己对学生真诚的帮助表达清楚。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对教师的授课感兴趣,实际上是对提高自己的生存感兴趣。学生希望从成功的教师身上得到某种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展示自己成功的一面。这样,对教师而言,学生往往对其具有一种超越知识技能之外的期望,如苛求教师的形象、气质、人格等。一般来讲,学生愿意从成功的教师身上发现能够给自己有启发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完美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更受欢迎。所以不断学习既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教育教学宗旨的一个有效措施,是教师自身成长为一名名师的必由之路。
中职教师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