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前要南门立木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6-11-17 18:04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后来由于商鞅作法自毙而遭到五马分尸,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前要南门立木的原因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前要南门立木的原因:

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下命令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 ”但没人去做。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 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上下。后来,商鞅变法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商鞅变法

为了进一步巩固秦国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在公元前350年实行变法。 主要内容是:在秦国境内正式废除井田制,确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买卖,以便利地主经济的发展,增加地主的地税收入;普遍推行县制,把地方政权和兵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统一度量衡制度,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商鞅还按照中原民族的风尚、习俗改革秦的社会风俗。这次变法获得了巨大成功。

商鞅变法前要南门立木的原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