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发布时间:2016-11-01 15:36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成语弃笔从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弃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弃笔从戎的解释

[释义] 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弃笔从戎的成语典故

班超(32—102年)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后,班昭继承班固事业,完成了《汉书》。然而班超对文学不感兴趣,书香门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将,也算罕见了。

在班固入洛阳为官的时候,班超和母亲也都到了洛阳,当时他们家里很穷,班超靠替人抄写文字赚点钱贴补家用,很是辛苦。

落魄的名将大都是不安分的家伙。班超曾经弃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当时在一旁抄书的人都嘲笑他,班超感叹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这句话和陈胜吴广的“燕雀焉知鸿鹄志哉”同样嚣张了。这便是弃笔从戎的典故,倒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班超放弃了一份很有前途的文学工作,年轻人有出人头地的想法并不稀奇,不安于现状的豪言壮语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但说到做到、成就伟业的就很少,不过千万不能因此而小看年轻人的志气哦。

后来班超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在艰难的环境下当机立断、百战不殆,写下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历史名将之西域神话,扬我中华国威,牵制匈奴保汉帝国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西域诸国和平往来。班超既没有陷入内战,也没有屠杀自己人,又不居功自傲,更不为名利而战,其为军人之表率,当之无愧。

用弃笔从戎造句

1) 我毅然抛去京都繁华,弃笔从戎,握戟沙场,清苦中望苍茫天地。

2) 所以从一气之下出走,弃笔从戎投身八路吗?没想到这小子居然看不起女人,这简直就是触到了她的逆鳞。

3) 因弃笔从戎的念头与家人置气,便单身独骑来江南一带游玩解闷,顺便实地观摩两淮前线,丰富自己正在编撰的毁金三策。

4) 在这一刻爷爷决定弃笔从戎,义无返顾的参加了抗日战争。

5) 1932年,32岁的陈翰章弃笔从戎加入了救国军,开始了与侵略者死战到底的铁血生涯。

6) 弃笔从戎,下山救世,开始了他戎马一生,叱咤风云的传奇故事.

7)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年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

8) 各位大爷,真不是我想太监的,只因家中内人太过暴力,无奈之下,方才弃笔从戎啊。

9) 不愧是世家子弟,书香门徒,韩公子出口便是文章,如此天才美玉,却弃笔从戎,实乃国之憾事,当真是可惜了,依备之拙见,当以良匠雕琢之,方不负公子天资。

10) 而赵治则要温文儒雅的多,身形瘦削,颇像是一个读书人弃笔从戎。

11) 他似乎能看见,当初尹柯是那样一个青涩的文人,却是为了自己弃笔从戎。

12) 在家乡河源自小素有“女秀才”美称的丘桂珍,青年时就弃笔从戎,加入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

弃笔从戎的历史典故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