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裆”的作用 太极拳转腰功
在太极拳中,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学好太极拳,我们就得协调好周身各个部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中“裆”的作用。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中“裆”的作用
1、裆起舵手作用
太极拳技击要求“力由脊发”。怎样力由脊发呢?练拳时要做到:虚灵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塌腰落胯,开裆合裆。完成此理,脊椎骨自然垂直,脊轴从上到下。
头部百会穴上顶,劲领意浓,中间命门穴后撑,确定主弓裆内会阴穴上托照应,形成躯干整体劲,沉着松静,专注一方。若要技击定向,裆口似舵手,就能确定方向,腰裆的转运是有规律的,根据技击目的而定。击发时,利用轮轴加速,从切线抛出,曲中求直,直射击点。
可见,掌握腰裆在太极拳中运转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裆起稳定重心的作用
裆的开合,圆转是稳定重心的关键。裆开即胯开,胯间坐骨之上的耻骨平行伸展。不论是实步,还是虚步,特别前后的弓步,要求两足踩在川字两端,要使裆部有横向开合,胯与肩应同宽为佳。
这样上肢的重量,通过圆裆的转盘缠丝旋转,内气导人两腿,屈膝,劲贯实足,与大地吸合,这样桩步更加稳固。注意下裆劲和气沉丹田的动作协调一致。
通过收臀、提裆、合裆之作用,小腹部更加充实,经过裆的虚实变换,圆转裆部,巧妙地移换重心,使小腿肩负体重,另一腿为弥补面积而用。这样就形成太极活面积,即随平隅面积。进攻与防御,能充分发挥腿的技能,技击立于不败之地。
3、裆促进下肢技击功能
裆的松活圆转是下肢进攻的轴根。裆有力的圆转,可以破坏对方的桩步,配合上肢可以用胯打,臀击。或用脚跟为轴指尖的外撇里扣,打动对方的桩步,其作用就是拧裆。
合裆提膝,既能用膝顶克对方的裆部,也可以用膝护裆之法。下肢轴心在裆,扫堂腿,摆莲脚,踢脚,蹬踹都是裆的作用。合裆逆缠勾挂,沉裆劲贯足底,用跺踩进攻技击对方关节与脚面。
4、裆能产生爆发力量
太极拳讲的技击全凭腰裆劲,实际是靠裆部的快速旋转作用。裆是上下肢的重要枢纽。它起到活轮盘功能。
技击时,圆转出方,利用圆转加速,击时走切线,可以像连珠炮似的发劲。
裆的旋转是在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内气蓄丹,劲力存放在实腿的裆部之上,这是技击前的准备动作,击时转裆,下肢缠丝屈膝扎根,借大地的反作用力,劲起足跟,逆行气上行,拧裆,腰脊发力,全身紧合一体,内气充满在武器之内,然后从气头直射冲出,击到对方背向及要害部位,这样的力度,能击倒击伤对方。
5、裆的引化技能
裆的引化技能,技击家们有共同认识,引化力全凭裆的轮盘巧转,解化擒拿,借力捋拽靠的裆部变化。引化时腰部松活塌下,气沉丹田,体重巧妙地移放到不受力的膀裆之上,接触点棚劲不丢并有吸合功能。
拧腰裆要疾速,既能稳定自身的重心,又能蓄力拉弓,既能改变对方进攻方向,又能使对方背空。
这就是推手中“引进落空合即出”的裆的转换作用。裆部的引化,要先于胸手的引化。久练裆功,就可以具备“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技能。
怎样训练裆劲呢?先知其做法,然后单项训练,综合走架,推手检验。
太极拳要求圆裆,虚裆,开裆,合裆,拧裆,扣裆,松裆,提裆等,对于以上要求,不能固定地,孤立地理解它,应辩证地理解它。
所谓裆贵圆,又要虚的做法。太极拳运动要求始终保持裆圆撑,不可夹住像人字形的尖裆,尖裆不利于技击,它转动不灵,重心不稳,常被人所制。
所谓圆裆,就是开与合裆的组合形式,两胯根放松撑开使耻骨平行伸展,裆口圆活在于意。形先开而意再合。形的胯膝向两边放开,而定势时,形不动而意示两膝胯空间对应相合。
这样裆部自然圆撑。裆开在心意。动作距离大小,不能决定裆部的开合,不会开者,腿虽岔为3尺宽,裆照样不开。关于裆的开合都有形意两种。裆的虚实是根据进攻的目的而定的。
一般来说,实腿胯根为实,虚腿胯根为虚,腰的变换虚实与裆的虚实变换必须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一致。腰裆变换要松活,这样上下肢动作才能灵活而不呆滞,丹田内气不鼓荡也是与裆活有关的。
提裆与松裆,也应是辩证的,动势时要松裆,开裆。这样有助于腰部的圆转松活;静势时,应提裆,合裆,长强穴上提,臀部收敛上托,有助于内气团聚。
不论是前后弓步,还是左右弓步的定式,膝关节都要微向内合,用意而形不动,两膝前后、左右互相呼应,配合档撑开撑圆,这叫做“合中寓开”,使得下体沉着有力。裆产弹簧力,也是以膝护裆之法。
太极拳转腰功
拳论说“腰脊为第一之主宰”,说明太极拳是以腰为力点。太极拳的“沾连粘随”是“不先不后”地“随人而动”,从而身躯能够象水上葫芦既有浮力又没有顶抗那样最大限度不接受对方攻击的力量。
这样,“以胯为轴”转动的身躯为了保证这样的效果,自己的两胯就必需象是浮置似的放松,从而可以象润滑的轴承那样借人之力灵活地被动而动,而为了被动而动更灵活,太极拳的转腰还必需由自己所控制的由脚而起的“四两”之劲力发生恰到好处的主动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四两”劲力不能作用在作为转动轴的这一胯。因为如果这样,就是杠杆的力点与支点相重合了,对身躯的转动,“四两”的小劲力必然不够,要能起到促使身躯转动,主动的劲力就必然会较大,或者说身躯转动的主动成分就必然较大,这样就很难合拍地“不先不后”地灵活地“随人而动”,身躯就很可能会接受到对方攻击的力量。
而且,胯对转身发生力点作用,这一胯就很难放松,这一胯的“随人而动”的灵活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促使身躯转动的劲力是不能作用在作为转动轴之这一胯的,不然就是错误的。
太极拳的内劲运转要通过腰脊来带动四肢运动。身法主要是腰脊中正不偏,如果偏于前后则生俯仰之弊,如果偏于左右则生歪斜不正之弊。
练习太极拳的身法要求始终要保持中正不偏,不俯不仰,彻底放松,松沉直竖而正直中正,脊柱脊椎节节放松而松沉又含有顶劲。
拳经云:“顶为准头”,“虚灵顶劲”。处处含有脊椎之轻微顶劲。太极拳的腰要象车轴一样的直竖、稳定、圆转、不摇摆、不软塌,徐徐转动来带动身躯四肢,内气如车轮般地旋转。
拳论上说,“腰为纛”、“腰为车轴,气如车轮”、“命意源头在腰隙(隙即命门,及命门两边的左右肾俞穴)”。
练拳时每遇定势,腰和胯微微松沉,有助于动作灵活,重心稳定,使内劲通过腰轴旋转的离心力而推动灌注于四肢尖端。
太极拳的往后转身,不论转动轴之胯是否有往外侧移动还是没有往外侧移动,这种转身都不是呈平板的,而是呈弧形的。
这种弧形移动就象是有一个贴附着自己胸腹部的水平的圆盘向自己移压过来,为了自己胸腹部不受到这圆盘的压迫、胸腹部又不离开这圆盘,就需要胸腹部贴着这圆盘的圆周往后又往旁的弧形移动,这种弧形移动其实又属于身体的转动。
这就是说太极拳以一侧胯为轴的往后转身,不是非转动轴之胯领先身体呈平板的转动,而是耻骨联合上缘某胯内侧的腹股沟上的小腹部领先转动,感觉上就象是某侧小腹部先变成为向后凹的弧形,然后这弧形扩大或移动,同时以转动轴之胯为支点转动身体,非转动轴之胯倒是最后被后凹的小腹拖着转动的,这就象是橡皮膜风轮被风吹着的转动。
这样的转身,腹股沟上的小腹部如同有一个圆球从一胯内侧滚压向另一侧,从而造成整个腰胯的转动。
或者说这种往后转身的感觉是小腹某内侧先往内往后收吸,然后收吸依次往另一侧延伸,最后非转动轴之胯才被收吸拖着往后转动。
必须明白这种收吸的感觉不是意念活动所引起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神经反应与躯体活动,但这种收吸也仅仅是在腹部,背臀部是几乎没有变化的。
一个人的“腰”是人体上下转动的枢纽(关键),它对全身的变化,调整人体重心的稳定。以及推动劲力达到肢体的各部位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所以太极拳经谱中云:“腰为主宰”、 “主宰于腰”。 “脊”是上下的门枢,“腰”是左右的门枢。练习传统太极拳在技术上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
脊柱务求垂直中正。腰部在练拳时要求是“松”“沉”是为了有助于“气沉丹田”。能够“松”“沉”得充分,可以使上体气不上浮,下肢稳当有力。
为了防止脊背或内凹或外凸,腰部又要求竖直而正,脊柱同时务求垂直中正。腰脊要有往上轻轻上顶的意思,有轻轻拔长之意即可垂直。腰脊一直,能竖直中正,在左旋右转的转动时,中轴不弯、不摇晃。中轴不弯、不摇晃的转动,才能使内劲达到支撑八面的灵活功用。同时腰的左旋右转,腰部有命门与左右腰眼(肾俞穴),故有补肾强壮作用。
在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全身得到放松、思想清静.一心无二用,大脑得到相对休息。腰以上的体重,全部由腰部来承担。所以腰部必须竖直才能强壮有力,腰干挺得起来。综上所述,可见太极拳的转腰功也是很重要的,学太极拳要练好转腰还是需要名师指点的。
太极拳中“裆”的作用相关文章:
1.太极拳“裆”与“裆劲”
2.习练太极拳如何做到裆走下弧
3.如何练好太极拳的腰裆劲
4.陈氏太极拳的裆劲
5.太极拳圆的裆认识
6.太极拳呼吸与裆胯的关系
太极拳中“裆”的作用 太极拳转腰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