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哲学思想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2 19:27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位英国散文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根的哲学思想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培根的哲学思想论文篇一

简析培根的散文《论高位》及其政治和哲学思想

【摘 要】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散文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诞生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稳定繁荣,文学艺术空前活跃。《论说文集》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艺术性地展现了其人生经历中的精华。本文试图通过对培根的散文名篇《论高位》进行细致分析,详细阐释了他对处于高位者的生活、恶习以及执政的手段等方面的观点,从而呈现出他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思想和革新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培根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论高位》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位英国散文家,他生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其一生经历了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士一世统治的全盛时期,这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酝酿爆发的前夕。而培根敏锐地觉察到了时代的脉搏,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可以说他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伟绩是不可磨灭的。在培根的诸多成就中,《论说文集》(The Essays)是他在文学方面的重要贡献,也是他人生经验和体会的结晶。它的主题涉及方方面面,“如爱情、真理、友谊、父母与子女、美、读书、财富、青年与老年、建筑、死亡以及其他许多题材”。《论高位》(Of Great Place)可谓是培根散文中一篇发人深思、值得细细品味的精品之作,勾勒出了居高位者的生活、恶习及执政的手段,“它本是培根毕生宦海沉浮观察体验的结晶,却在有意无意之间勾画出一幅不分地域、历久弥真的官场现形图”。

一 简析培根的散文《论高位》

散文《论高位》开篇便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居高位者的画面。他们是“三重的仆役:君主或国家的仆役,声誉的仆役,事业的仆役”。在谋求权势的过程中他们同时失去了自由――人身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以及支配时间的自由。因此,“为谋求权势而失去自由、为求治人之权而失律己之力”,这似乎是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力量。而作者清晰地展示了追逐高位者患得患失的心情和久居高位者的恋栈心理。“登上高位的道路是艰辛的,历尽辛苦而得到的是更大的辛苦;有时还是很卑劣的,做尽不光彩的事才达到光彩的地位”,字里行间都渗透出一丝丝的讽喻,不禁让读者拍案叫绝。至于那些刚登上高位者,往往“立足不稳”,因为他们开始感受到要保持住这个苦心寻得的位置,不让它转瞬即逝就更难了,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而那些年迈体弱者欲退时不能退,该退时不肯退,这种恋栈心理不仅对国家、人民有损无益,对其本人也是一种莫大的苦恼。而且,居高位者也需要借助别人的看法才能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如果他们仅仅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他们是不会发现自己是幸福的。而只有当他们思索着别人对他们的想法,别人是如何渴望着拥有他们那样的生活时,他们似乎才感到了幸福,一种完全由外界赋予的幸福,而内心却是极其空虚惆怅的。他们总是最先感到自己的悲哀与忧愁,但沉浸在人们的掌声和喝彩声中,他们却最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因而对自身也就不再了解。他们整天忙于各种事务,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就无暇顾及了。可悲的是,甚至当死神降临时,他们仍对自身一无所知,而世人却已熟知其为人。

作为一名政治思想家,培根也深知权力的重要性,因为身居高位者既便于行善也便于作恶。高尚的道德引导人们自觉行善,但并非人人都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相反,过度的权力集中往往导致权力的滥用。“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权力腐蚀人,绝对的权力有绝对的腐蚀力’。因此,必须有种种制约的力量才能使掌权者不能肆意推行违背大众意愿和利益的事。”培根本人是“根本反对极端的绝对的君主专制的。他强调王权应受限制;强调国王应以法治世;强调国王应通晓君王权力的限度及职责”。用现代政治语言来讲,培根

是个保守派。他所看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政府,这个政府充满了仁爱,不受统治者过度的专制统治。然而,正是培根政治观中的保守态度促使他始终为君王的权力而辩,正因为此,“导致了国会最终告发他,并借打击他以打击王权”,同时也导致了他政治生涯的意外衰败。

此外,培根在阐释权力时也竭力证明谏诤的重要性,因为他相信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莫过于对进谏者的信任。他提倡国王应广开言路听取国会的不同提议,这样即使是最聪明的国王也将从中得到启示,受益匪浅,而国王的尊严也因参与议论而增高了。

同时,培根还指出“掌权者有四大弊病:拖延、贪污、蛮横、通融”。其实这四大恶习并不罕见,拖延与通融极大地影响政府的效率,而贪污与蛮横则将败坏社会道德,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正是由于培根本人在政治生涯中的跌宕起伏,他才能对这四大弊病有颇为深刻透彻的剖析。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他于12岁时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毕业后进修法律并于1582年当上了律师,两年后在下议院获得一席之地,但因不赞成女王扩充军费的措施,几次升迁的机会均告落空。在艾塞克斯伯爵的帮助下,他在经济和政治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在20多年的时间里撰述并出版了许多著作,但由于政治上不得意,俸禄微薄,负债累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1607年,培根46岁时才被新登基不久的国王詹姆士一世任命为副检察长。从此官运亨通,扶摇直上。1613年任司法大臣,1617年任掌玺大臣,1618年荣升大法官即大理院长,相继被封为威如阑男爵、圣奥本斯子爵,达到了他在仕途和名利场中的顶点。1621年60岁时被控受贿,被判渎职罪免去一切职务。培根承认说:“我真诚地坦白自己犯有贪污罪,同时放弃任何的辩护。”

从以上培根的个人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政治生涯伴随着缓慢地上升和突然地衰败,甚至因贪污受贿而遭国会的弹劾,最终被逐出王室,这些融合了他个人经历的富有洞察力的观察体验在其对掌权者的四大弊病的描述中有了惟妙惟肖的体现。 在这篇散文中,培根也告诫有志于高官厚爵者对前任的政绩批评不应过于苛刻,应尊重同僚,在求情者面前不可过于矜持或时刻不忘自己的地位。“一切升至高位者都是沿着迂曲的梯级盘旋而上的。遇有派别之争,在上升之际大可参加一派,而在拥有一定地位时则须寻求平衡,保守中立”,这一观点揭示出培根对政治的经历和态度,他试图告诫有志于高位者在上升时大可攀附一派,而得利后则须明哲保身、保持中立。

二 弗兰西斯・培根的政治和哲学思想

1.培根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思想

通过对《论高位》的细致分析,培根关于居高位者的生活、恶习和执政手段等方面的观点已清晰可见。众所周知,培根被马克思称作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然而“他把自己的哲学思想渗透进了那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中,这种方法在他的座右铭中有了最好的归纳:通过隐藏的生活,人生活得最好。他复兴了蔷薇十字会(17世纪与18世纪的一种秘密会社)神秘学派和共济会,为这些秘密的兄弟联谊团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于是这些组织便成了充满理性与科学的新培根派哲学的载体与媒介。与歌德颇为相似的是,培根也蔑视那些不能够产生实际效应的知识,同时也蔑视对自身邪恶的否定。”培根非常感激马基雅维利能直率地评价人性在政治领域中的阴暗面,他说:“我们都感恩于马基雅维利,作为作家,他公开地、毫不掩饰地宣称人们实际上所做的并非他们应该做的事,因为要想结合毒蛇的智慧与和平鸽的无辜,而不具备关于邪恶的本性的知识,这一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知道,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的一位政治理论家,他的著作《王子》(The Prince)(1513)描述了一位不顾道德准则、决意要维护其成就和权力的统治者。马基雅维利有一条众人皆知的谚语“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它就像鬼魂般萦绕着人们,对英国的政治力量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因此,如果说培根的《论高位》渗透着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思想这一观点我们能普遍接受的话,那么我们将更容易觉察到他的这一狡黠的思想更激烈、更生动地弥漫在他其他的散文中,如《论野心》《论伪装与矫饰》《论贵族》《论叛乱与动乱》等。

卡莱尔(Carlyle)认为培根是少数几个中的一位“能直接与宇宙对话的人”,麦考利(Macaulay)认为培根“有聪颖的天资,能把想法汇集起来,然后赋予其简洁易懂、富于睿智的特性”;然而,对麦考利来讲,培根同时是一位“完完全全不诚实的人”,他用自己智慧的头脑迷惑人们,使人们忘却普遍认同的社会正当行为和道德观念。培根承认自己的缺点:“我不会质问你们是否把我当作一个公正的人来看待;同时我直率地坦白我不是(一个公正的人)。”

2.培根的革新的哲学思想

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士一世统治的时期是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时代,这个时代目睹了文学和艺术领域史无前例的活跃。

在这一形势下,培根敏锐地感觉到自文艺复兴以来在欧洲大陆兴起的新文化、新思潮正猛烈地冲击着英国思想界、文艺界和整个英国社会。他对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对被现代自然科学所采纳的归纳法的应用,而不是对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的纯粹推理、演绎。换言之,他与经院哲学发生对抗并与之彻底决裂,并成为17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和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可以说,培根描绘出了归纳法的原则,尽管这一方法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但培根毕竟为自然科学方法带来了一大突破。培根看到了对人类重要的知识是以经验为根据扎根于自然界的,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体系将保障人类对世界的统治。同时,“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这句古今中外广为传诵的名言也是由培根提出的。不言而喻,历史已经证明了他对人类思想史有着不可替代的成就。

因此,用麦考利的话来说,“我们可以陈述这样一个论点――弗兰西斯・培根拥有人类被赋予的建构得最完美的智慧。”哈勒姆(Hallam)把他描述成“最聪慧、最伟大的人,并断言说培根可以与亚里士多德、修西得底斯、泰西塔斯、马基雅维利、休姆等所有这些哲学家相媲美”,艾迪生(Addison)肯定了这一观点,并称培根“拥有了古代最伟大的作家们所有惊人的天赋”。可以说,培根在总括了自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全部知识的同时,又从根本上革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为现代实验科学及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他个人品性与生活有什么缺点过失,培根作为现代学术思想的伟大先驱者是当之无愧而无可争议的。”

三 结束语

因此,《论高位》可谓是培根散文中的精品,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身居高位者的生活、恶习及执政手段等方面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思想和革新的哲学思想。如果说在查尔斯・兰姆的笔下,虚构与事实达到了美妙的结合,平淡的日常琐事在想象的光耀下幻化成了天地间迷人的景象;而威廉・赫兹列散文写作的“基本准则是个性化和平实感,是不受任何正统的美学和政治学说束缚的真情实感的流露”;那么,培根,作为英国散文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则是根据自己的阅历,用一种中性的语言向他人传播知识和智慧。《论说文集》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重要贡献,其对生活、社会、人际关系的阐释充满着人生哲理和高度的艺术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些散文不仅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让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陶冶和激励。

培根的哲学思想论文篇二

浅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

【摘 要】本文将从培根的生平经历,培根的代表思想,以及培根的思想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浅析其思想哲学。

【关键词】弗兰西斯·培根;哲学;现实意义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近代经验论的创始者。培根虽然出生在16世纪,但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主要都在17世纪完成的,因此应该把它看作17世纪的哲学家。培根既是近代经验论的创始人,也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马克思把他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主张科学实验,科学归纳,提倡唯物主义经验论,他用他的思想征服了全世界。他带给世界的震撼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一、生平经历

弗朗西斯·培根于1561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根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582年,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

毕业后培根从政,历任国会议员、国王顾问、大法官等要职。但是好景不长,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培根因病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是《伟大的复兴》,包括《论学术的进展》,《新工具》两册。培根也是一位政论家,著有《政治和伦理论文集》。

二、培根的哲学思想浅析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鸣锣开道者。他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方法——归纳法,对近代科学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培根是除旧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对经院哲学的科学观和传统逻辑思维方式的批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培根对传统科学观的批判是显而易见的。培根的著作《新工具》是相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而言的。他对就旧哲学的批判也主要集中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经院哲学的传统科学观和逻辑体系的批判。培根认为把逻辑与科学连为一体是一种谬误,是造成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知识中得种种弊端的原因。而传统的和现实的知识的种种缺陷的要害在于没有实用性。在培根眼里,这些所谓的传统科学知识只是为了满足争辩、宣传,个人名利等需要,但却丝毫没有服务于人类的实用性。这样的知识没有任何进步,只会让人们的思想固步自封,科学学说被凝固、僵化,没有任何发展的前途。培根认为衡量知识的标准应该是实用性。他以此否认传统知识继续存在的权利。然而我们应该理解,培根所说的服务于人类的实用性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指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用途,不包括精神方面的需要。这样理解的话,传统的科学观是应当受到批判的。

培根还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成“假相”,这就是著名的“四假相”说,分别是“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等,“四假相”学说深刻揭示了传统科学赖以生存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

“种族假相”是指某个群体犯的错误,指人性的缺陷。按照培根的说法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以人为尺度衡量外物,缺乏科学所需要的中立态度和客观性,因此导致主观与客观的相混淆的错误;“洞穴假相”是指个人犯的错,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因为个人的立场不同,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等产生主观性,狭隘性。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市场假相”是指语言方面的误解。由于有的语言有其名无其实,有的语言虽有实但定义不清,含义比较模糊。语言的混乱又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于是造成人们真假难辨。这种称为“市场假相”;“剧场假相”是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理论造成的错误。培根把历史上的哲学思想比作舞台上演的一出出戏剧。他把历史上的理论归为三类:一类是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为代表,它以较少事实取出较多事实,以偏概全。第二类是所谓的经验派,它建立在少数狭隘和暧昧实验之上,这也是培根所批判的。第三类是经院派,他们从信仰和幻想出发,把自然科学与神学糅合在一起,建构荒诞的自然哲学体系。

完成了对传统科学的批判,培根提出了自己发展科学的方法。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概括。值得注意的是,培根虽然强调感性经验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但他没有把这一点绝对化,他只是强调感官是人认识外界的一个必经的通道,而并没有说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更没有说这种认识就是认识的全部。相反,他认为感官本身有局限性,比如感官对于那些并不是很显露的、或过于微小、或空间距离过远的物体,这未必能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说:“断定感官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很大的错误”。人的认识也一样,原料只能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得,但这还不等于已经获得真正的知识,人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大脑,把这些从外界获得的材料,“加以改变和消化而保存在理智中”,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培根十分重视科学实验对认识的作用。

此外培根还提出了科学归纳的方法。他的科学归纳法影响了一代代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称为“科学的教父”和近代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先驱。他主张第一步要观察事实,加以记录,尽量搜集精确、丰富、完整的感性材料。第二步要用三表法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三表法即存在表、程度表、缺乏表。所有正面的例证或具有相同性质的构成存在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或介于两种之间的构成程度表。最后一步要进行归纳、实验,从特例中得出普遍规律,获得知识。培根强调归纳法不只是对正面例证的积累,而且要“用适当的拒绝和排斥的办法来分析自然”。也就是说要用反面的例证来修正,乃至推翻已有的结论。

三、关于培根思想的现实意义的思考

培根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感觉和经验是认识的来源,科学知识和经验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科学实验的最佳方法是实验的归纳法;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亲身的感受和经验,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唯物主义感觉论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现代社会。这种唯物主义观点对我们现代仍然具有很大意义。我们也应该注重科学实验,注重凡事下结论要先行后知。要注重搜集准确的,大量的材料,然后进行思想上的加工整理进而得出结论。万不可纯凭感觉做事,凡事要讲究证据。这样更加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也更加有利于我们判断和处理事情,得出正确的结论。讲求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归纳,这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培根极为重视科学知识,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至理名言,他看到了科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认为科学可以造福人类,帮助人类战胜自然、支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在培根看来,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与实际相结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知识是否正确,是否有用。这些观点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才是力量,注重科学知识的发展才是人才发展之道,才是国家发展之道。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国家只有注重高科技的发展,注重科学的发展,培养知识性人才,才能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

培根的哲学思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