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论文:五中全会亮点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6-12-02 01:43

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 十二五 规划的建议稿,为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与方向。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指出,本届五中全会较以往更加凸显出时代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节点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会议公报阐述的发展理念也进一步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方略。他认为,纵观此次全会公报, 五大亮点 将进一步推动中国 十三五 期间的深度发展,值得关注。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政治论文范文:五中全会亮点之我见。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五中全会亮点之我见全文如下:

当前,中国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权衡了形势的动态变化,因变应变,正可谓是在非常的时刻,作出了关键性的决定。

关于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全会强调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在加快提高。如果国内外形势不发生颠覆性的巨变的话,这一明确而又适度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完全有可能的。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又提出要致力于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倘若这些举措在十三五期间获得有效的贯彻执行,必将影响深远。

至于反腐大计,五中全会重申,要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遵守党章、严明纪律,靠改革、靠创新、靠管理监督,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要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保持坚强政治定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由此可见,全会对反腐大计锲而不舍并贯彻始终的决心不变。

有关中央调整计划生育的政策,则在国外尤其引起震荡性的效应,紧紧吸引大众的眼球。许多人认为,“一胎化”政策贯彻许多年以来,已经对抑制人口猛增以致吞噬经济发展成果的现象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如今这一政策收效巨大,尤其在当前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不致于构成因年轻人就业困难以致冲击社会稳定的恶果。然而,“针无两头利”。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一胎化”政策的长期执行,造成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后果,也是国内企业招工难因而企业人工成本猛增以致削弱了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导致国外舆论声称中国正在国际经济竞争中逐渐丧失人口红利的说法。基此,五中全会作出了此项重大的政策调整,其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益功用,日后必当隐然体现。

五中全会之“三农”

全会提出十二五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五中全会论及了“十二五”期间的三农问题,本刊刊载之以飨读者。

公报解读:不同领域改革有不同节奏

【改善民生】农民工市民化有大突破

全会公报: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民生问题也是公报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其中多次提到民生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改革方向。公报对社会关注的许多民生问题都作出了回答。比如收入分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

如何“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既涉及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问题,也涉及政府转型问题,如果政府的精力仍集中在经济建设上,那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肯定会有问题,政府应该在基本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扮演主导角色,然后才有财力保障的问题。所以这次也提出了财税体制改革这样的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被提出,这在“十二五”期间会呈现加快解决的趋势。现在教育和医疗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的格局正在确立,公共基本服务的底线也正在逐步提高。大家所关注的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其实很多省份已在做了,我想“十二五”期间这个问题应该会有重大突破的。 经济学家 常修泽: 民生其实涉及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比如分配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民生还与政治有关,民生的需求怎么得到满足需要好的体制支撑。

从非常重视经济发展到强调民生,这实际就是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经济问题。经济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能走污染的道路,要走绿色道路;不能走粗放的道路,要走创新之路;不能走失衡的道路,走协调的道路,所以经济本身也要有新的发展模式,而不是让原来的模式惯性运作。

【全面改革】不同领域改革节奏不同

全会公报: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公报强调改革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在改革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十一五”期间的经验表明,改革如果没有基本的共识,推进起来很难,因此在“十二五”这个改革攻坚阶段,全面改革确实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

公报还根据改革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推进目标,这是有针对性的表述。比如,在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显得力度不够,还存在很多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上加大力度的问题,因此是“大力推进”。公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提出得相对比较具体,比如提到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等重点任务。

政治体制改革是大家有所期盼的实情,我国的全面改革要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但在节奏上是“积极稳妥推进”。

公报在总方向上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第一步。但要提出如何“积极稳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另外一个任务,应当会在未来某个适当的时期提出其具体内容。

目前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比较滞后,因此要“加快推进”。

公报中提到要“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这就对政府转型提出了要求,政府不能再充当市场竞争的主体,而是要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社会关系也要转型,目前利益关系多元化已经形成,老百姓都已经成为利益主体,但是在利益分配问题上,社会参与度还是不够。

【扩大内需】排“三驾马车”首位

全会公报: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让很多专家眼前一亮。

“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关建中博士说,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认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关建中说,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方式】发展方式转变明确路径

全会公报: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全会一共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五个坚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明确的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指出。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

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说。

【文化产业】对文化发展提新思路

全会公报:

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数字清晰记录了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足迹: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

全会提出这些新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要求,让人们对“文化强国”充满期待。

【收入分配】应确立硬性指标

全会公报:

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民盟曾在《关于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中提出,应当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一些基本的约束性指标来明确收入分配改革与民生保障的目标预期,包括明确基尼系数的控制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将该指标控制在0.45以内,到2020年时控制在0.4以内;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提高幅度不低于5个百分点,2020年恢复到5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部分应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每年3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30%左右;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覆盖。

郑功成表示,国企垄断、传统户籍和不平等的就业制度是导致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阶层收入差距的体制原因。对此,民盟建议认为,国企改革应消除行政性垄断,将省级以下一切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股份化乃至民营化,提高央企税后利润上缴比例用于民生福利事业,对垄断企业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严格推行工资总额预算。

郑功成分析,公职人员收入的不透明,同时是公众认为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民盟建议高度关注公职人员的收入状况。

相关文章:

1.十八届五中全会读后感8篇

2.刑法修正案九七大亮点

3.十八届五中全会读后感8篇

4.党员十八届五中全会读后感2500字

5.2016文综政治高考资料

6.高考时事政治复习资料:党的领导与建党90周年

中国政治论文:五中全会亮点之我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