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7-05-31 15:37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生态环境,从古至今,水利工程一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利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水利论文发表篇1

议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水利工程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前景非常广,本文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原则以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这三方面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影响;原则;分类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的,而这样使得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的破坏,导致河流局部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最终杀跌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得到了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有所改变,特别是对水库的建设。水库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加上外界太阳的辐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并且由于在太阳辐射下增大了水面热量辐射值,从而使得蓄水后的坝前水温要高于天然河道水温,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第二,影响河流的水质。河流水速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减小,因此,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受到了降低,致使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第三,影响气候和地质。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量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使得施工占地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并且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将会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使得河道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变,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恶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导致大量动物的被迫迁移,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二、生态水利工程

(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三类,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还有一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水环境。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著称的杭州西湖,它主要是引钱塘江的水入城,经历代建设而逐步完善的。还有就是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的济南就是由于大明湖等泉湖而著称的,北京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生态水利工程杰作有颐和园的昆明湖、中南海、什刹海、北海。

(2)替代型。例如:广西的灵渠。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开发南越(今广东、广西),运送粮饷,命令监御史禄带领十万人,筑坝凿渠,使属于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连接起来,而成为我国古代从中原到岭南的唯一航道。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有南北两渠、分水铧嘴、大小天平、泻水天平、三十六座闸水陡门。全长三十四公里,其中南渠长三十公里,北渠长四公里。

(3)综合型。都江堰是最好的代表,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江堰修建运行了2260年,是讫今为止582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水利工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二是2260年来发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江堰以神奇的3大件——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非常巧妙而顺应自然地实现了分流、泄洪、排沙和引水的任务。

都江堰明显的生态效益体现在:

(1)溉灌改善千万亩耕地的生态。灌溉产生的是经济效益,如果说淹没耕地是破坏生态,灌溉减少旱灾的干扰和破坏,当然也是改善生态的;

(2)引水入城改善城市水环境,可说是最早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杜甫诗中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就是这种生态效益的生动写照;

(3)都江堰利用鱼嘴实现了正、倒四六分水,洪水期四分入内江,六分入外江,枯水期又倒过来,六分入内江,四分入外江,从而既满足了岷江的基本生态需水又实现了引水供水目标,还兼有一定的防洪减灾作用。

三、结语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会加重环境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最终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具杏祥,苏学灵.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07) .

[2] 田丰.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2) .

[3] 穆宏强,蔡长治. 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社会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关系[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2002,(01) .

水利论文发表篇2

试论水利工程维护

摘 要:黄河水利工程在建设各项项目前,最重要的是了解黄河的水质,只有了解了水质情况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水利规划,本着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保护生态系统与自我恢复原则,根据情况的运用情况,在使用中不断的调整。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原则;系统影响

1 水利工程对整个水域的系统影响

水利工程系统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经济与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当然这里的所指的影响是指对水利生态系统的某个方面,例如人们整治河道和修建工程等,主要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一条,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治理过程中,人们为生产生活需要改变河流的多样性、联系性和流动性,致使水域的一些物理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些条件的变化在一定情况下,严重的影响了水域中生物的生存,所以在建筑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

2 水利工程作用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科技发展,我们行业也不例外,在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在规划和设计上来讲可以认为是水文学,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了建筑的生命性和发展性。随着生态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水利建筑应该相应的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以确保水利工程的美好发展前景。

3 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以及设计原则

安全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在保证人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去更大化的利用水利,去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改变。每个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工程实施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在面对各种外界的因素,例如:洪水、风暴、冰冻等自然条件的荷载,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工程的养护。当然在建设工程以前还要充分的考虑黄河泥沙大的问题,并且认真的研究动态的河流变化和走向,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并对水利工程经济性,进行具体的分析,做出对用的策划。水利工程在建造前虽然做了大量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应的措施。同样,对于水利工程建筑的未来,建筑者虽然尽量的考虑为了影响的建筑的一些因素,并在建筑过程中加以注意,但还是一些破坏是无法预见的,这就需要水利维护工作者,在维护过程中多加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1 提高河流的形态的空间质疑

一个地区空间质疑性越多,说明这个地区的环境差异就越大,能造就的小环境就越多。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的多样性必然下降。相对应的也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

工程建设在人类生活活动中,可以称为大的工程,不但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大的工程,使得河流渠道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生物环境的变化。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给树木花草鸟类等提供它们需要的环境,吸引它们自己留下来,使其损失降到最低,为生物群落创造多样性的环境。

一般情况下,在明确水利工程建筑地点后,就要做相应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有针性的根据当地的情况对特殊的环境和地貌做记录。以便后期更有针对性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对应是数据,根据数据情况对生物资源进行数据控制。经常使用的遥感技术和地理熊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的调查有力工具。

在进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和生物的关系,在必要时建立河流模型,及时的了解河流情况,根据河流的情况,及时的调整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水利环境,也只有这样,通过研究才能了解整个水域的情况。在水利工程研究中,研究的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调查耽搁生物印章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评估。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系统对那些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进行定期的研究,并在生物是栖息地设立计划方案。

3.2 水利工程的整体性

在水利工程中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包括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便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在活动和工程过程中便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形成了特定的一种水域生态系统。当水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时,就需要对破坏系统生态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并做出对应的各种策略。

其次,在重视水域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水域的环境变化性,以便了解水质情况,根据这些情况适当的调整保护方案。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

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同周围的环境相互链接相互影响。一个河流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的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他们是相互影响的。总之,水利系统的生态恢复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河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更是一个变化的系统,要想很好的控制就必须有适合环境变化的方案。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 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也要有长期的心理准备,同时要设立监管系统,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水利工程养护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后期的养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工程养护过程中,从时间的角度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在不断的变化,在这样复杂的变化中,如何让水利工程适应环境外界的变化,是建筑养护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在建筑前,建筑者和设计者,都考虑外部的破坏和自然因素,但毕竟自然生态系统要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并且这些工程设计都是借鉴的其他地方的案例,虽然他们在长期的时间中接受了时间的考验,但是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养护工作者,形成的最终结果也不相同。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不一定按照预期的发展,但我们要尽量的人为干预,让他们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在监测工作中一般包括生物监督和水文观测。一般在评估中常用是测量方式就是对照比较,河流系统的历史记录对比一下项目初期现状,另一种是自然条件没有修复之前的历史对比。在比较中及时的了解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的调整,以便找出更合适的方案。

3.4 水利系统的设计及自我恢复原则

水利系统的功能性好坏,其中表现之一就是生态系统的环境好坏,也可以说生态系统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水利系统的好坏。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时期要接受环境的挑战,要想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要经得起自然环境的考验。将自建设的工程应用于大自然中。在设计中要考虑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大坝这样的工程建筑可以省级的人性化,建筑物的几何特征可以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要具有人们期望的功能。但是水利工程设计则不同,它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外界的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的需求,在加上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同,他们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是不同的。

所以,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也可以说是一种辅助性设计。它们要根据具体的地区、生态环境等来形成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把水利工程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水利工程最终的目的是为提高人们是生活环境,而工程建筑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工程设计上,要求水利工程设计师,放弃要控制自然的想法,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时刻把地球只有一个,人们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更好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建设对环境照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每一项工程设计,在研究的过程中都要认真仔细的考虑后,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谨慎的对待工程的每个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大化的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不单单为了经济效益,更多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现有的生活质量,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是建设完成就表示工作的完结,在一定程度上,工程完结后期的养护更重要,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水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雅芝.反思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J].才智,2010,(23).

[2] 郭小凤,巩爱锋,杨书峰.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J];科技风,2009,(24).

[3] 刘博,张丽娟.西安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陕西水利,2008,(1).

水利论文发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