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国学热现象透视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7 16:50

国学并不是只有“真善美”,也有虚伪、封建、残忍、庸俗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批判地继承。孔子的仁爱、儒家的积极入世等这些国学主体内容与现代文明是相一致的,但是其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伦理道德则充满着束缚、禁锢和霸权主义,这就需要我们加以辨别,正确取舍。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当代大学生国学热现象透视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当代大学生国学热现象透视

“将来能让一个国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不是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也不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而是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这是人大校长纪宝成对于国学的论调。国学近些年来甚嚣尘上,在社会各界和校园里都掀起了一股浪潮,我们称之为“国学热”。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狭义的讲,就是秦砖汉瓦;宽泛来说,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至今为止,学术界也没有给国学下一个全面的定义。可见,国学之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本文立足现实需要,着眼于“热”的部分进行探讨,即狭义的“国学”。

二、.国学在当代大学生中“热”的原因

首先,学界的大力倡导。如编纂《儒藏》,出版相关学术著作;成立国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每年召开各种国学研讨论会等,甚至还有数十名博士生联名抵制过洋节。学界的这些活动引起了大学生的关注。

其次,媒体的广泛宣传。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的风行,使得大学生接收到大量国学信息。甚至某些媒体带着商业化的目的进行炒作,如学术“超女”、“国学大师”、文化明星的推出,而那些尚不能完全辨别信息良莠的大学生,则在其中充当着粉丝、观众、接收者的角色。

最后,自身的精神需要。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与塑造。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难免存在着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比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诚信危机与诚实守信等等。面对这些矛盾和冲突,大学生自身就需要一个突破口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心理战,或者说帮助他们找到信仰。而之所以能从“国学”中寻到安慰,恰恰是因为国学中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观符合大学生对于“善”与“美”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国学热现象透视论文

三、提高大学生国学修养的途径

1.学界和媒体正确引导

国学作为一门学问,是需要潜心钻研才能获得真知的。面对浮躁的社会现状,学界要保持理智严谨的作风态度。然而,某些媒体所谓的“国学文化”过于商业化、娱乐化,使得大学生的国学热情被商业娱乐所利用,成为消费品。为防止这一倾向的极端发展,学界应和媒体联合起来,让“学究派”和“快餐派”互相借鉴,打造出健康、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国学学习形式。

2.培养国学教师队伍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成立了国学院,并授予学士学位,但是学生对此热情并不高。在功利性学习目的驱使下,很多大学生更愿意选择金融、师范等就业机会多、赚钱多或是工作稳定的专业,也因此大学里的国学教育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转变对国学教育的看法,将其纳入常规教学体系中,使国学教育进入培养方案。培养新一代国学学生也是为诞生新一代国学教师打下基础,使得国学教育薪火相传。

3.加强国学隐性教育

学校可利用“氛围”建设国学文化景观,比如建立“国学馆”,营造古风环境,使得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抓住传统节日,开展“文化节”,将国学知识渗透其中;利用学校建筑搭建国学走廊。类似于这种形式,让学生在行走中有意无意学习国学知识。

4.批判继承国学

国学并不是只有“真善美”,也有虚伪、封建、残忍、庸俗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批判地继承。孔子的仁爱、儒家的积极入世等这些国学主体内容与现代文明是相一致的,但是其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伦理道德则充满着束缚、禁锢和霸权主义,这就需要我们加以辨别,正确取舍。

5.完善评价机制

国学作为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科,可以用量化的标准去评价其成绩。所以,它需要有自己特定的一套标准去评价。在探索这一标准时,我们要结合前人经验和现代评价制度,确立有关国学教育的运行机制,如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和评估机制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国学热情。

当代大学生国学热现象透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