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07 16:00

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企业家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论文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篇一

《 企业家社会责任刍议 》

[摘 要]企业家作为经济社会与道德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应主动践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在发展中既面临着机遇又迎接着挑战,如何克服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责任瓶颈问题,这已成为时下众多企业家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本文试着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概念加以梳理,并对其现状略作叙述。我们在分析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不到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些许对策。

[关键词]企业家 社会责任 道德义务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重要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在企业践行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应成为政府与公众所期望的社会责任践行者。企业家不仅要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以满足自身内在的发展需求,而且还应积极参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以实现其应有的外在社会价值。本文在阐述企业家社会责任概念与当前我国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现状的基础上,浅析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情试着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能够唤起我国企业家践履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与实际行动。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末的美国学者所提出,但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诚如郑若娟指出:“在1895年《美国社会学杂志》第一卷中,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提出‘不仅政府机构,私人企业也担负着公众期望’。”直至20世纪中期,企业社会责任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要归功于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他在1953年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商人应为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与其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还不如明确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毕竟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最终还得落到企业家的身上。正如毕素华所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不只是其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而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家身上人格化的体现。”

哈普•提•杜莱(2000)从三维角度观察企业的管理出发,他将公司的利润、社会需求与社会责任界定为企业管理的三个“理想化的维度”。黄泽民(2004)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总和生产力因素理论着手,对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应然性与必然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与探讨,得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实质,归根到底是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结论。李洪彦(2006)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就是指作为特殊群体的一群社会个体所应承担的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义务。”在他看来,这些社会义务包含企业家作为社会的普通公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企业家特殊群体三个层面相统一的社会责任内涵。李君如(2007)指出,企业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受惠者,“应该承担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倡导人际诚信友爱、坚持人人遵纪守法、支持公益慈善事业、保持社会安定有序这样一些起码的社会责任”。潘新新(2007)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家应该本着思利及人的观念去经营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 也要推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任艳芬(2008)指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于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她进一步提出,“企业家应对投资者、员工、消费者、合作者、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社区、国家、环保等在内的直接和间接利益相关者负起责任”。沙彦飞(2010)认为,企业家社会责任是“企业家作为拥有决策权的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及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体现在企业家身上的一种责任意识、责任感”。

笔者认为,企业家兼有理性经济人与理性道德人的双重身份,其不仅要严格遵守市场经济体制中所规定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还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环保责任、维权责任与慈善责任等在内的相关责任内容。简言之,企业家社会责任就是作为企业核心经营管理者的企业家,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自觉维护好至少不能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与应得利益,并能对他人、社会与国家履行其应尽的道德义务。

二、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

企业家社会责任问题不仅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理论问题,更是当下我国企业家必须加以清醒认识并积极践行的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以及国际企业间的经济贸易合作的日渐增强,国际上对企业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注也日趋高涨,诸如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之类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与此同时,一些重大的国内与国际会议也开始关注与重视企业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譬如,2002年在我国西安举行的“21世纪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论坛”和一年一度的“达沃斯论坛”即“世纪经济论坛”。尽管我们无法排除一些企业在大力宣传与倡导社会责任时会带有“别有用心”或“另有所图”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却难以否认整个企业界的自我社会责任意识与践履能力已得到普遍改善这一事实。那些自身社会责任践行得好的企业,不仅经济效益得到了持续的稳步增长,而且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企业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强。

从我国企业家落实社会责任的现状来看,总的发展趋势是乐观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不断趋于和谐融洽,企业作为社会公民也正逐渐担负着社会赋予的重大使命。尽管如此,一些商业丑闻还是被频繁曝光出来。例如,2001年南京冠生园的“月饼馅事件”、2008年三鹿的“毒奶粉事件”、2010年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2010年各地的“地沟油事件”以及2011年双汇的“瘦肉精事件”等。不少企业仍旧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道德隐患,这些隐患很可能还在进一步的发展蔓延中。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大众传媒方式对一些缺德企业进行揭露与曝光,以唤醒企业家内心的道德良知。

三、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的可能成因

笔者认为,我国一些企业家在履行自身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不佳表现,除了企业家对自身社会责任主观认知存在偏颇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客观因素限制着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我们对可能制约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的因素试作如下浅显分析。

1.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疏忽与误解

创造利润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家对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无可厚非。然而,现实中不少企业家一味强调对利润的谋求,甚至为提升企业业绩而不择手段,忘却了其作为道德责任主体应坚守的道德责任底线。企业家“为富不仁”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对利润取之于社会并应回馈于社会的价值观念理解得不够深入。企业家应加强对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将社会责任观念落实到企业经营的各项环节中去。唯有如此,企业才不至于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企业家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2.市场经济体制中道德责任机制的缺失与误用

当今社会,企业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而利用各种手段钻法律空子的现象,还不在少数。企业偷税漏税,生产伪劣产品,散布虚假广告与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失德现象也层出不穷。我们应突出市场经济中所蕴藏的道德他律属性,赋予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内涵。郭金鸿也强调:“市场经济绝不是超伦理的纯经济体制,在其运行中无不渗透着人的理性与情感,呼唤着道德责任的有效落实。”企业家作为道德践行的主体,在提高自身道德自律的前提下,还应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体制中道德责任机制的构建,自觉践行起其应为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

3.我国传统文化中责任观的负面影响

对责任意识的强调,历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范畴所提倡的重要内容。孔孟儒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对责任概念也强调了很多。其中,孔子的“见利思义”、“当仁不让”与孟子的“重义轻利”、“恻隐之心”等思想,对倡导我们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促进作用与价值导向作用。然而,这些传统责任文化观念中带有浓厚的“天命”或“宿命论”思想倾向,它对社会责任的强调实质是建立在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维护的基础上。因此,这些传统的责任思想把个体社会责任的践行统归于整体国家责任的履行之下,使得一些个体责任观念趋于抽象化与空洞化,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以真正落实。

四、我国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可行之道

我们不能仅把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的期望寄托于外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还应把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的根基建立在其发自内心的对责任主体应尽道德义务的认知上。为此,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家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给出了以下可供参考的建议。

1.积极转变传统经营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经营理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家作为社会利益共同体的一部分,其个人经济行为还应受到诸如环保责任、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等责任的外在制约。传统“唯利是图”的企业经营方式与时下人们对企业家道德行为的呼吁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也给企业家出了一道现实难题。企业家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解决企业在发展经营中所遭遇的道德问题,才能树立起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良好形象。

2.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良好的企业制度,是推动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础。企业家应建立以责任为核心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明确划分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相应职责。尽管有些企业家会强调,企业的一些缺德现象是由于企业员工的责任观念意识不强以及员工对自身社会责任的疏忽造成的。但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度不够与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度不够完善致使的。因此,企业家应积极构建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责任制度。

3.加大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应将企业与企业家的底线社会责任加以制度化与法制化,并促使企业家不断重视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责任性。在不断完善企业外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相关政府还应加大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与惩罚力度。政府一方面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性,以推动其向着更加自由、完善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干预与宏观调控,以突出市场经济的法律性。

4.注重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的外在价值导向作用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众传媒已日趋普及化。不少鲜为人知的隐性缺德行为纷纷被各大媒体曝光出来,那些不可告人的商业丑陋行径也遭致了消费者、企业员工与竞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诟病。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一直都引领着我们责任的价值取向,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道德教育与价值引领作用。倘若没有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对企业家道德责任良知丧失的揭示,那社会很可能会陷进道德责任危机中。

企业家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中站稳脚跟并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推动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进,这是每位企业家必须慎重考虑的现实问题。作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把脉人,企业家唯有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起来,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加以权衡兼顾,才能为企业谋利、为社会造福,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竭其力、尽其责,也才能实现其最大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若娟:经济伦理:理论演进与实践考察[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89―90.

[2] 毕素华:论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J]. 广东社会科学,2011,(02):37―41.

[3](波兰)哈普•提•杜莱:对公司影像的勾画[J]. 南开管理评论,2000,(03):41―44.

[4] 黄泽民:基于总和生产力观点的企业家社会责任( 上)[J]. 生产力研究,2004,(6):73―77.

[5] 李洪彦:企业家与企业社会责任[J]. 商业文化,2006,(08):42―43.

[6] 李君如: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J]. 中国品牌,2007,(09):40―41.

[7] 潘新新:企业家社会责任探析[J]. 经济理论研究,2007,(02):114―115.

[8] 任艳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J]. 中国商界,2008,(10):109―110.

[9] 沙彦飞: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精神[J]. 经济导刊,2010,(11):36―37.

[10] 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54.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篇二

《 浅谈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民营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关爱员工,同时致富思源。积极四馈社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但也必须看到,一些企业和企业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逃避应尽的社会责任,违规违法、欺骗顾客、拖欠员工工资、污染环境等,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准则,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和履行哪些社会责任,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培养。这些问题为人关注、令人热议。文章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 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注重引导 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81-02

改革开放以采。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大民营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关爱员工,同时致富思源,积极回馈社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但也必须看到,一些企业和企业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逃避应尽的社会责任。违规违法、欺骗顾客、拖欠员工工资、污染环境等。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准则,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民营企业的首脑、灵魂和核心的企业家应该承担和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呢?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培养呢?

一、民营企业索的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家在新时期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的问题,直到目前,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较为关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的期望,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等等。所谓经济责任是说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机构,企业应该是一个以生产或提供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为目标,并以公平的价格进行销售的机构。法律责任是指社会制定一些基本规则一法律,希望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法律涵盖不了社会对企业的所有期望行为。法律应付不了企业可能面对的所有新情况和新问题。伦理责任包括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活动和做法。消费者、员工、股东和社区认为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尊重或保护利益相关者道德权利的。所有规范、标准、期望都是伦理责任所包括的。企业自愿的慈善活动或行为被视为责任是因为其反映了公众对企业的新期望。这样的活动包括企业捐款、赠送产品和服务、义务工作、与当地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合作。以及企业及其员工自愿参与社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活动。

笔者理解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民营经济的企业家在他们的发展初期,多数都是农民、手工业者,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在技荆斩棘的艰苦创业中,开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众就业的主渠道和自主创新的生力军。30多年来,民营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参与扶贫事业。民营企业家更多地关注社会进步发展并踊跃投身于智力支边、温暖工程和光彩事业,这些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以项目扶贫、开发扶贫和技术扶贫等不同方式帮助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参与社区公益事业。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还要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文化宣传等公益活动的开展。协调组织社区资助,提倡社区义务劳动,加强社区环保,为社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努力做到立足一地、造福一方。四是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密切关注社会困难群体并通过捐款捐物、兴资办学等多种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援助,是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又一重要途径。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来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放眼全局,立足当前,应该说,众多民营企业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的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有的甚至走在了国有企业的前面、为其他所有制企业做出了表率。

但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少数民营企业家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诚信缺失。这一问题集中反映在个国民营企业家及其企业与内部或外部利益相关的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对立上。二是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表现为部分民营企业家_只关注企业利润,不关心在员工工伤医疗、劳动保险等方面应该承担的相关责任。此外。少数民营企业家还利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漏洞,尽可能减少社会性支出,时常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恶性事故、环境污染等现象发生。三是观念狭隘。由于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制企业,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较深。造成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因而在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不够主动的情况比较突出。

二、民蕾企业采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加强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表现对企业自身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特殊社会环境,加强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如同声誉建设和品牌建设一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不会自发产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引导和培养才能形成。

1.加强教育,注重引导。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家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营企业家内部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教人中还存在着某些缺点、错误、甚至严重的不法行为。如偷税漏税、制假贩假、克扣员工工资、腐蚀领导干部、败坏社会风气等。还有少部分人对我国的发展道路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认识。所以,对民营企业家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很有现实意义。为此,第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坚定信念、武装头脑,鼓励和引导他们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二,要加强党和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题活动,深刻认识和体会自身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和政策源采。第三,要加强以爱圆、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为内容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推动他们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

2.树立典型。强化宣传。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是坚持和贯彻“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和强化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的有

效途径。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就是要坚持在多元中树导向,在群体中立旗帜,在前进中添动力:就是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和诚实守信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加强宣传报道,及时向社会宣传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增强社会对民营企业家的认同感和民营企业家自身的光荣感;就是要通过典型引导和舆论倡导。创造比优争先的良好社套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引导民营企业家更多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对各类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先进典型进行持续报道,也会对增强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3.创新载体,鼓励参与。民营企业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起步并成长起来的,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许多指导和支持。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此都有深刺的体套和感受。所以。他们往往怀着感恩情结,在不断推进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渴望报效祖田、回报社会。这就需要政府和社套根据现实发展,共同努力。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鼓励和保护民营企业家参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情和行动。目前,政府和各界共同创造了光彩事业、扶贫开发、捐资助学、慈善捐助等多种载体和平台。为民营企业家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途径和条件。

许多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珍重、对社会的关爱。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甘愿一掷千万元、上亿元,更是很好的诠释和佐证。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原有的载体和平台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为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开辟更多更便捷的渠道。

4.以改革的精神,主动面对挑战。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国际上关于社会责任的评价流行SA8000。$A8000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新挑战。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其依据与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

目前我国企业对SAS000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对这个标准的认识也非常片面。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sA8000虽然客观上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但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新的非贸易壁垒。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应当说。sA8000是基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原则而制定的。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企业家社会责任问题的重视,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企业家作用在认识上的进步。SAS000的一些标准。实际上也是企业经营行为上的一些基本社会责任标准。和乐清企业家的实践活动在内涵上不仅没有冲突,而且还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科学的、量化的标准。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排斥sA8000认证,而应该积极应对和参与。当然,由于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问题上的特殊性,在融入SAS000的同时,必须结合国情、市情,对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之更加科学、系统和更具可操作性。

5.以人为本。强化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否确立。是民营企业经营者从老板到企业家转型的重要标志,从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看。在扶贫济困、参政议政、诚信经营等企业外部责任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在职业安全、劳资关系、资源节约等内部环境的改善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这也正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最重要的体现。因此,作为民营企业家,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深入理解并践行互惠互利、义利兼容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更深层次地认识财富与责任的关系。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责任的履行,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改善,把企业家的社套责任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篇三

《 企业家需求、企业社会责任和我国民营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

摘 要:企业家作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市场上的主要需求方,是否支持和接受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决定了企业社会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企业员工流动率、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等影响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社会工作的态度。社会工作机构的定位和服务内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和激励是激发企业家需求、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 键 词: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家 政府

引 言

当很多学者论及中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时,都会提到工人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对社会工作的迫切需要,并以此作为我国要大力发展企业社会工作的理由,进而认为,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农民工或者劳务工集中的企业——急需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①但是,我们在深圳等地调查时发现,②当社会工作机构向企业寻求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合作机会时,大多数企业家并没有积极的回应。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一方面学界普遍认为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在实际企业社会工作推广过程中,企业家对于企业社会工作却并不是很感兴趣?③

为什么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会出现理论和实际不相符的现象?在大多数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分析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前景时关注和重视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企业员工的需求,很少注意企业家的意愿。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主体,被重点关注是没有错的。但是,企业社会工作与其他领域社会工作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一般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服务对象,而企业社会工作开展实务,社会工作者不仅仅面对服务对象——企业员工,而且要面对企业家和企业的其他管理者。这一点往往被多数学者所忽略。一般来说,只有企业家认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及其服务内容,并表示支持,社会工作者才能顺利地进入企业开展专业服务。因此,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考虑企业家的需求。在目前已有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文献中,仅有个别学者从个案的角度等讨论了企业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企业家的支持之间的关系。④

在讨论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时,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往往规模较大,而且一直在开展本土性社会工作,因此,国有企业发展企业社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民营企业不同。大型的外资企业,特别是欧美企业,由于可能受到本土以外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与民营企业相比,企业社会工作推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考虑到以上两点,以及民营企业发展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和论文篇幅,笔者将讨论范围限定在民营企业,当然,本文的讨论也适合于中小型的合资企业的情况。

本文将企业家纳入到企业社会工作的分析框架中,引入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企业家需求和企业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尝试从理论层面解释文章开头提出的企业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市场的供求关系,突出企业家作为需求方在企业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认知、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企业家的需求三个方面解释企业家对社会工作的接受程度不高的现象;第三部分从社会工作机构如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政府如何规制和激励企业家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及接纳企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对我国民营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供求关系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势必面临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影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市场的供求分析在此也适用。

西方国家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有五种基本模式,近几年这几种模式在国内也陆续出现。在五种模式中,三种为企业出资,在企业内设置相应的机构和岗位,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福利等服务,为企业家提供专业支持并协助企业家做好企业员工的工作。第四种是工会模式,在企业内部或者外部开展服务。第五种可称为社区模式,主要依靠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企业员工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前三种模式由于需要企业出资,必然需要获得企业家的支持。第四种工会社会工作,在西方大致不需要企业家的介入和支持,但在我国的现实环境中,企业内的工会必须获得企业家的支持方可开展工作,而企业外部的由国家工会系统开展的工会工作要想介入企业,也要企业家的配合。因此,企业社会工作的五种模式中,除了第五种之外,其他模式都需要企业家的支持和投入,企业家是社会工作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方。

这五种模式是从企业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和形式上的分类。从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内容上,则可以分为雇员服务模式、消费者服务模式和企业社会责任模式。⑤雇员服务模式为企业雇员提供包括员工援助计划在内的各项直接的服务,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消费者服务模式为企业的外部客户提供服务,找出他们的需求以及满足他们需求的方法。企业社会责任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企业家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三种模式尽管服务对象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达到为企业家服务的目的。

从国外和台湾地区企业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来看,企业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推动的。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原则,美国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员工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企业家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推动了企业社会工作的出现和发展。19世纪末美国企业集中出现很多工人装病、怠工甚至损坏机器的现象,企业为此通过发起福利运动,由资方为劳动者提供一些福利服务,来创造和培养工人群体的忠诚、勤勉精神。福利秘书——企业社会工作的最初角色,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1940年代美国广泛出现的员工酗酒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企业和政府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⑥因此,不论是从企业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还是企业社会工作的现有模式来看,企业家作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市场的需求方,在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开展中都是关键角色。因此,在分析我国的企业社会工作发展时,仅仅根据当前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境遇,进而推论员工对企业社会工作的迫切需求,就断言我国企业社会工作会大发展是不严谨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社会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前提是,企业家对这项工作的支持。企业家为什么要支持?显然,企业家一定是面临必须由社会工作者来解决的问题时,或社会工作能够满足企业和企业家自己收益最大化时,才会考虑在本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企业家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或者宗教情怀而主动开展社工服务,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家而言,这并不是理由。那么,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有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强烈动机吗?

二、为什么企业家不积极?

企业家有多大意愿在本企业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很少有相关的社会学调查分析。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社会工作是非常陌生的概念,需要向其进行很多的解释工作。与企业社会工作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由于近些年的广泛使用而有较高的认知度。广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其中社会责任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很多学者认为,企业社会工作和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紧密,发展企业社会工作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⑦反过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则会影响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先从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漠

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到底如何呢?哪些企业会积极推进企业社会工作呢?有学者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以此对我国企业进行打分,认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整体水平偏低。从企业的属性上说,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欧美在华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好于中国台湾、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⑧很多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依然严重。⑨

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阶段,被动履行阶段、主动履行阶段和引领履行阶段。⑩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在起步阶段,大多无暇顾及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即使履行社会责任也是被动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步关注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并开始注重企业形象,进入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阶段。个别企业可能进入引领履行阶段。从全国的情况看,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中央企业和大型企业正从被动履行阶段发展到主动履行阶段,个别企业已经到引领履行阶段;但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尚处于被动履行阶段。有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还有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事。不少企业经营者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11)

另一方面,国际化要求和政府规制,也会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特别是垄断性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相对较好。之所以如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是为满足国际化发展和政府的规制要求而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业绩的一项衡量标准,也可能成为企业负责人(中央企业的负责人的职位和政府的高级职位是有对应关系的)升迁的政绩。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政府对其社会责任履行的规制制度还很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都低于国有企业。那么,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的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又表现如何呢?有学者发现,近几年,随着中国企业家对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的认知度的提高,企业对于公共责任较为重视,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做善事”和“回馈社会”的层面,企业家对于自身企业内部的包括员工福利等则行动不足。(12)这说明,即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高的企业,由于文化等原因,在主动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来为企业内部员工服务的问题上,仍需要外界的推动。因此,对于多数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从目前的淡漠到理解进而重视,可能需要走更长的路。

(二)员工流动性影响了企业家对企业社会工作的需求

根据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一般而言,如果企业内的员工是相对稳定的,流动性低,则企业会有动力去开展员工的培训和提高员工的福利,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流动性较大的打工人群而言,企业家显然没有经济动机去提高员工的福利,开展员工的社会工作。较低的福利水平和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互相促进构成了恶性循环。

当前,即使企业提供了较高的福利水平,农民工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留在城市的需求,因为种种政策法规的限制,他们也很难真正留在城市。另一方面,近些年广大内地农村地区的收入增长较快。如果算上在打工城市的生活成本的话,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和农村生活的收益差减少了,因而打工者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了。以上两个因素导致了农民工的高流动性。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员工投入培训和福利的动机显然不足。

当然,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他们是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13)对于企业家,当然也不希望自己企业的员工流失率这么高,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好一些的福利,或者说,企业家实际上也是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的。只是由于现实的条件所限,如盈利的压力等,这些需要变成了隐形的,没有显现出来。

(三)社工机构能否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务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市场上的需求方——企业家。那么,供给方的情况又如何呢?企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怎样的服务呢?笔者在深圳调查时了解到,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实务以康乐活动为主。这就会出现一个悖论:如果社会工作者在向企业家推介社工服务时,说社会工作是通过增权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那么企业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不愿意接纳社会工作者。朱贵平等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企业管理层对于在企业内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是接纳和排斥共存的。(14)反过来,如果社会工作者推介时说,社会工作主要是解决一些员工的心理问题,通过康乐活动等来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家又会认为社会工作缺乏独特和专业的服务而不接纳社工。因为很多类似工作企业内部的人也能做。的确有学者也发现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效果很多时候比专业社工毕业生更好、更有效。(15)

在国内已有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文献中,尚没有一篇从企业家的需求角度来论述企业社会工作的价值和实务内容的。在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市场上,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性服务来帮助弱势的农民工群体固然没有错,但过多执着于为员工增权、维权等类似的服务,市场上的重要需求方—企业家,可能对此会反感或警惕,又怎能去自觉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呢?

三、如何推动民营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虽然在现阶段表现出社会责任淡漠、对企业社会工作“不感兴趣”的特征,但是正如前文分析的,企业家实际上对社会工作是有隐形需求的。如何将这种隐形需求转化为显性的需求,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工作机构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一)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前文在分析国外企业社会工作模式时,有一种模式是协助雇主服务模式。该模式是目前西方企业社会工作诸模式中最受欢迎的模式。(16)协助雇主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为企业员工服务达到间接为雇主服务的目的,也有一些企业中的社会工作者是直接为雇主服务,达到间接为企业员工服务的目的。这些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企业顾问、社会工作师、人力资源师以及服务项目评估者等角色。从目前国内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角色和定位来看,恰好从事的是这种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方面点明了目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一个相对容易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说明,当社会工作机构在向企业家推介社工服务时,必须要考虑到企业家的主体需要,或者至少要兼顾企业家的需求。

(二)政府对企业开展社工服务进行规制

中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一样,都是学科化在前,职业化在后,从经济学上说,是先有供给,后有需求。我国政府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王思斌 教授在2008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年会上提出的“政府强势建构”概念,是对中国未来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很好诠释。中国政府有能力强势建构中国的社会工作,但是如何建构还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一些地方政府(上海、深圳等地)也陆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当地社会工作发展。(17)具体到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上,在企业家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足、社工机构还很脆弱、社工人员专业性还不强的情况下,又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来推进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呢?

在借鉴各国各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时,台湾地区因为与大陆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一段时期内类似的政府管理体系,因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960年代,一些外资企业在台湾引入企业社会工作。随后,台湾“政府”推出的两条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对台湾企业社会工作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一是1982年台湾“内政部”颁布了“厂矿劳动辅导人员设置要点”,要求5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设置规定数额的专职“劳动辅导员”,台湾各县“社会局”纷纷成立“劳工辅导组”,负责推行检查企业社会工作。二是在台湾青年救国团开展工厂青年服务活动的基础上,1981年台湾“行政院”颁布了“加强工厂青年服务工作要点”,在对工厂青年服务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等详细规定的同时,委托“青年救国会”承办执行。(18)法规的推出和政府的规制,将台湾的企业社会工作引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借鉴台湾经验,可以制定法规,要求企业根据规模的大小,按照一定的社工和员工人数的比例标准在企业内设立企业社工的岗位,或者向当地的社工机构购买。当然,这个政策法规如果单独要求企业执行,在企业家对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度不高的前提下,显得过于突兀。基于这一点,可以考虑政府制定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在企业界推广。

我国部分企业自发认证SA8000的案例可供借鉴。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简称SA8000),是1997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是一种旨在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雇员权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SA8000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很多跨国公司要求供应商通过SA8000标准认证,才能向他们供应产品。截止到目前,我国国内已取得SA8000认证的企业达230多家。在总量上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印度,但相对比例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19)虽然国内很多学者指责SA8000认证是一种不公平贸易条款,但通过这个认证毕竟标志着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方面是合格的。不过SA8000认证费用昂贵,我国不少有意认证的企业难以承受。(20)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简称ISO),推出了一部关于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标准ISO26000,其宗旨是致力于所有社会组织在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行实践、消费者问题以及社区参与和发展七个方面提高社会责任的实践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21)

借鉴SA8000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作用,我国政府可以将ISO26000这一国际标准转化为本土化的标准。这方面我们可以效仿日本。日本的标准协会GSA正在制定一个国家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这个标准几乎与ISO26000一致,可能会成为日本工业标准的GSA26000。该标准一方面更符合日本企业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将减少企业使用国际标准的费用,便于在中小企业中推广。(22)

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可以鼓励行业协会制定本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例如,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定了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这是我国第一个行业自律公约,在促进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公平竞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23)

(三)政府的引导和激励

与国外和台湾、香港地区不同,中国内地缺乏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社会组织来支持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又处于被迫履行社会责任阶段,这时,除了政府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外,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激励也必不可少。有学者认为,制度建构的结果必须使社会上首先出现一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先导性企业,那些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可能在社会网络效应、学习效应和模仿效应的情况下逐渐履行社会责任。(24)一个可行的政府引导和激励模式是三阶段发展模式,即在政府的主导下,先由政府出资,社会工作机构为企业提供社工服务,当企业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时,再逐步过渡到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再过渡到企业全部出资购买。(25)这种步步推进的方式,可以回应企业认知度不足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能力不足的双重困境,同步培养服务提供者和培养服务需求者。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政府则应该完全承担在这些企业开展社会工作的资金,或者通过工业园区等社区发展模式来推动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注释:

①例如,周沛:《一项急需而有价值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论企业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4期;马亚静等:《私营企业农民工问题与企业社会工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②近几年深圳的社会工作发展很快。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发生后,在政府的推动和社会工作机构的介入下,深圳的企业社会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2010年在深圳还设立了企业社会工作创新基地。整体而言,深圳市社会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深圳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的调研和写作得到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甘照寰 先生、综合部部长 黎志芬 女士的大力帮助,特致谢忱。

③一些学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参见李晓凤《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及实务运作模式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社会工作》2011年第3期。

④苏光:《企业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探索——以哈尔滨A企业为例》,《社会工作》2009年第7期(下);庄晓丹、叶继红:《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研究》,《社会工作》2010年第11期(下)。

⑤[美]莫拉莱·谢弗主编《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顾东辉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⑥高钟等:《企业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70页。

⑦高钟:《经验研究中的概念澄清与理论拓展——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工作》2009年第5期(上)。

⑧陈佳贵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页。

⑨陈宗兴、黎友焕等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2010)》,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4~250页。

⑩郭洪涛:《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建构——基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阶段性”界定基础之上》,《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

有关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推荐:

1.企业社会责任毕业论文

2.浅谈公司的社会责任

3.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

4.关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5.关于谈社会责任的作文

6.企业市场营销的社会责任探究论文

7.企业社会责任有哪些

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论文,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