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设计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一)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教学重点: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课前准备:
1.天气预报流程图
2.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天气的网站、准备语文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随着天气渐凉,我们所在的地区已进入了秋季,同学们都增加了衣服。那今天要给同学介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请两位同学说一下近几天的天气状况。
1.如何描述天气?
承转:天气是我们经常聊起的熟悉话题,那么什么是天气,如何描述天气?请同学们仿照书本上图A的描述来描述我们现在的天气。
板书:一、描述天气
活动:看书,同位交流。描述我们现在的天气。
提问:书本上A描述的是什么天气状况?
总结:一般人们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天气?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等来描述天气。)
展示图片:展现雾、沙尘暴、台风、暴雨、冰雹的天气图片。提问;除了我们刚刚描述的天气状况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天气状况吗?请同学们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
二、天气有什么特点?
承转:究竟什么是天气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话来总结什么是天气?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提问:天气和气候是一样的概念吗?
(不一样。)
讲述: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
判断:判断以下所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1、明天大风降温www.xkb1.com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过渡:正所谓天有不测之风云,天气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活动:学生同位之间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变化快——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差别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
判断:下列描述说明了天气的什么特点?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 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3.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承转:今天的天气、过去经历过的天气我们都能描述出来。那么,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能不能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
活动:学生交流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看电视、上网、打电话、手机短信定制、看报纸、从生活迹象推测……)活动:请几位同学介绍《如何在网上查找天气资料》并介绍几个网站的名称。
如:www.nmc.gov.cn
www.cam.gov.cn
过渡: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人们必须要提前掌握天气的发展动向,以便安排好近期的工作和学习。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历史上才出现了第一张天气图。那么,
天气图是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但是天气图是怎样完成的呢?天气预报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板书:3、天气预报
补充: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数据 图表 分析预报 预报节目
小结:收看天气预报可以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良好的习惯。请同学收看一周的天气预报,下节课的任务是《模拟天气预报》。
布置作业:
模拟天气预报:
1.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日报,并在表格中填出。
2.以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由小组长负责召集。
3.讨论以什么形式进行模拟天气预报。
4.每组推荐2-3位同学共同做主持人。
5.请各小组准备的解说词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二)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学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
2、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
1、 培养读图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 培养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3、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1、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2、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注意预报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备感自豪的大事。让我们一起回顾让世人传为佳话的两个情景:10月12日,酒泉,“天降瑞雪,银装素裹;雪停天晴,成功发射!” 。10月17日,内蒙古主着陆场。“轻风拂面,朗月当空;垂直着陆,自主出舱。”真是天赐良机,天公作美啊。
因此,众多的评论都一致认为这次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对神六问天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重要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第二课时”。打开书本P79页。
板书: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过渡;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常用的是看电视天气预报。现在让我们来观看一则天气预报。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天气预报一般播报什么信息?如果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你首先要掌握那些知识?
活动:学生观看之后,交流。
过渡: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天气预报的必备的知识。
1.认识卫星云图
指图认识:绿色代表什么?(陆地);蓝色代表什么?(海洋);白色代表什么?(云区)。一般而言,云越白,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在卫星云图的基础上,人们制作出了城市预报,这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播报城市预报,还必须要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学生看书识别,然后进行知识竞赛。
(全班分为两组,老师出示课前制作好的天气符号,各组在规定时间内轮答,答对加一分,答错不加分。高分组为胜。)
3.认识风力风向图标。
活动:我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过渡: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具备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了。现在,让我们来当播报员,并向刚才那位节目主持人挑战,好不好?
(学生自主站起来播报。要求:流利、清晰、简洁。鼓励学生向电视上的主持人挑战,用3秒钟播报一个城市。最后评出一位最佳播报员)
课堂小结:
现在,我们国家气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服务。课前我们提到神六问天的前前后后真是太神奇了,简直是天助我也。其实,我们国家气象局早就已经预测出那段时日的天气。与其说神六问天是天赐良机,不如说是我们人类的神机妙算呢。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预报
二、了解天气,服务生活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三)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不同气候特点和分界线。
2.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4.我国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
1. 我国气候特征
2.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准备:
《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小结:学生答后,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一、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冬季风》、《中国的夏季风》,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补充讲述:
①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补充小结)
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