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备考政治哲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发布时间:2017-05-13 13:41

2017高考正在紧张备考中,哲学常识是高考政治的复习重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7高考政治备考政治哲学常识知识点汇总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政治哲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哲学常识

辨证唯物论

(物质观,2个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考点再现】

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干知识】

一、基本概念: 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哲学基本问题、主观能动性、规律

二、核心原理(原理+方法论):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精神的反作用; 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4.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5. 规律是客观的原理;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易混辨析】

1、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

【判断分析】

1、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英雄人物决定历史的发展)

3、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鬼神观念、梦境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6、价值取向的不同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7、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9、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哲学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1、哲学上两个基本的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2、规律是客观的,就是指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13、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1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热点扫描】

1、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分析。

(1)防止和克服虚报、瞒报等浮夸作风。

(2)西部大开发要从实际出发,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3)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4)下大力气解决当前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

(5)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分析说明。

(1)我国“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2)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图谱。

(3)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3、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各种意识产物的意义。

(1)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信用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2)党和国家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生态江苏、循环经济等重要思想、观念的意义。(3)加大打黑除恶力度的意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4、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

(1)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2)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的正确性和哲学依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似乎是个老问题,但老问题在新形势下会有新内容。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3)“十五”计划纲要的重要性、合理性。(4)“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唯物辩证法

(三大观点,13个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考点再现】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本质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主干知识】

一、基本概念: 联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动态+静态)、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和旧事物、规律、实事求是、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矛盾双方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客观性、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内因和外因、量变(两种情况)和质变、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两者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二、核心原理(原理+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充满着矛盾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观(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因果联系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

2、发展观(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内外因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关系原理

3、矛盾观(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两分法、两点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易混辨析】

1、运动、变化、发展

2、新事物与新出现的事物

3、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

4、联系的客观性与有条件性

5、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

6、联系、发展与矛盾的相互关系表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判断分析】

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

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3、先后出现的两个现象就是因果联系。

4、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5、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就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6、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7、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8、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9、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11、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12、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必然的联系。

13、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14、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

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16、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17、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既要看事物的优点,又要看事物的缺点。

1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经常,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9、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

20、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1、复杂事物中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2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3、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24、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25、外因有时也会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26、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7、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28、事物有了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29、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通过质变才能实现。

30、新事物最终必定战胜旧事物。

3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必然经历艰难曲折。

32、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热点扫描】

1、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正确处理以下问题: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稳定是保障。用普遍联系的原理理解三者关系及处理好它们之间关系的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是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利于不间断发展和能够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是密切联系的,要发展经济,必须保护好环境。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问题严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顺应和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需要。保护环境是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沿江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区等区域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较多问题,交通不便,严重缺水,水利设施不足,通信设施落后,电力结构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些都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粮草间作,发展畜牧业。

在西部大开发中,具体分析与西部经济发展有联系的因素,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2、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或认识(一分为二,分清主流支流)。

(1)中美关系是在斗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斗争。

(2)经济建设中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3)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4)腐败分子的存在不会改变党的性质

(5)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3、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常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

(1)根据经济形式的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2)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4、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共性与个性)。

(1)我党最基本的经验总结(普遍理论的指导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2)我党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1)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的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

(2)由于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做工作应抓住关键或重点。抓住了发展经济这一重点,实际上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page]

认识论

(首要观点是实践观点。6个重要原理)

【考点再现】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主干知识】

一、基本概念: 主观能动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分析与综合、创新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核心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中是如何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的?)4、☆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观点)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注意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也可以分解从两个原理)6、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想一想:这一原理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怎样的关系?)

【易混辨析】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2.真象、假象与本质的关系

3.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认识的起点、认识的根本任务

4.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改造主观世界

【判断分析】

1、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3、现象离不开本质,本质也离不开现象。

4、任何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5、感性认识就是指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就是指事物的本质。

6、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

7、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辩证法思想。

8、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9、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10、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构成的一定体系。

11、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者巨大的指导作用,其哲学理论根据在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1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3、事物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不变的。

14、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5、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在思维中必须进行分析与综合。

16、分析与综合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其核心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17、只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18、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9、亲自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20、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1、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22、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不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错误的认识。

23、社会实践就是指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24、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实践,尤其离不开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热点扫描】

1. 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和“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标准的关系。

(1)所谓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两者是否相符。因而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必须具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连接起来加以比较的特点,显然作为主观认识或客观事物本身都不具备这一特点,也就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普遍性,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只有实践才具有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连接起来加以比较的特点,一方面社会实践要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实践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实践,才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惟一桥梁,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是在意识的范围内寻求认识的标准,把所谓权威、圣人之言;把多数人的意见;把政治权

力当作真理,主张有权即真理;实用主义者提出“有用即真理”。

(4)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的标准,就是把人们物质实

践的结果作为标准来检验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实际上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作为

检验标准,因此它们是实践标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发展(各种理论成果的新发展)

[page]

人生观、价值观

【考点再现】

4.人生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 极端 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主干知识】

一、基本概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人的社会性、人生价值、理想、崇高理想、社会实践、群众路线

二、核心原理: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4.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动态+静态);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贡献与索取);7.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反对错误倾向);8.群众路线(为什么、怎么办);9.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易混辨析】

1.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崇高理想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社会意识、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生观)、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认识论)

4.个人利益、个人主义

【判断分析】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则颠倒。

5、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6、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7、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8、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9、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实现了集体利益也就实现了个人利益。

10、坚持集体利益就是要维护和实现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

11、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1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1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4、人生价值只有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得到说明。

1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6、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17、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18、个人对社会物质贡献的大小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19、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20、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

2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必然能转化为现实。

22、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3、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决定因素。

2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

【热点扫描】

1.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2.杰出人物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实现)

3.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需要发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作用(法治+德治)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政治哲学常识知识点汇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