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对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思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观的体现,是硕士研究生在培养阶段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的展示。针对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对于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思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问题与对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思全文如下:
摘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可以从研究生、导师和过程管理三个方面来分析。要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就必须在研究生、导师队伍、论文过程管理等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严格把好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两个质量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指导作用;重视论文选题,建立科学的论文评阅制度和质量指标体系,加强论文过程管理。
关键词:学位论文;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C6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66-03
学位论文质量反映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位论文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研究生获取学位的主要的、唯一的依据,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是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尽管学位论文质量不是研究生质量的全部,研究生质量还涉及思想素质、基本能力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质量的研究生就应当有高水平的学位论文,而且,与研究生质量的其他表现形式和衡量标准相比较,学位论文的表现显得更为直接、有效。所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关键,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问题分析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可以从研究生、导师和过程管理三个方面来看。
从研究生方面来看,作为人才培养和学位论文工作的主体,大多数学生刻苦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但是,少数学生在治学方面表现出相当浮躁的心态,缺乏严谨的治学和研究精神,在学位论文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第一,少数研究生缺乏扎扎实实、刻苦钻研、崇尚科学的精神。在学习中,他们并不十分努力学习,不善于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不能形成自身合理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样造成“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个别同学甚至怀有侥幸心理,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来充实自己的论文。
第二,少数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少数研究生无法更多地查阅外文文献,对自身研究的课题在国际、国内的研究状况了解甚少,无法跟踪自己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的研究动态;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敢挑战权威理论,在学位论文工作中,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创造的热情和勇气。
从导师方面来看,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少数指导教师学位偏低。据教育部有关部门调查,除60岁以上指导教师外,全国具有硕士学位指导教师占60%,②具有博士学位的指导教师仅占25%-35%左右。③ 虽然学位不能完全代表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但通过研究生学位教育,尤其是博士学位教育对于研究生达到学术前沿,形成科学思维,掌握研究生教育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少数指导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少,项目级别低,没有充足的研究经费,无法给研究生提供直接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使相当一批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是阅读文献和学习理论课程,没有科研实践活动。实践证明,从事科研活动对于研究生把握学术动态,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是其它途径无法替代的。
第三,少数指导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对研究生采取放任自流的作法。有些导师承担大量科研项目,或者承担许多社会活动任务,没有精力和时间指导研究生,研究生很少有机会见到导师,更谈不上导师对研究生的认真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自制力较强的研究生能够自学一些东西,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研究生则将大量时间用于做学习以外的事情,导致研究生不能正常学习及提高其业务水平,而带来研究生思想品德水准、科研能力下降的问题。
第四,部分导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差。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迅速缩短,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而当前,少部分指导教师仅仅注意增长实践知识,却忽视了适时地把握学术前沿动态。部分指导教师知识严重老化,指导教师既无法将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向研究生讲授,而且没有能力去解答研究生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师生之间缺乏学术沟通的前提。少部分导师对研究生掌握新理论、新技术中所遇到的问题无任何帮助,失去了指导教师的基本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看,有如下问题:
(1)选题不合理,流于形式。
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必然要求高水平的论文选题。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富有活跃的学术思想等,这样才能有利于科学选题。然而,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经过选题这一训练的过程,他们的选题就是直接由导师指定,一方面,导师指定的题目不一定适合学生的研究兴趣,这样限制了学生发展自身学术爱好和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导师指定的题目可能就是属于导师承担的课题中的一部分,学生在研究中可能更倾向于重视课题的要求,而忽视了学位论文的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此外,在部分学校,开题报告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发挥真正地开题查新的作用。
(2)预答辩形同虚设。
预答辩是论文答辩的一次预演,在预答辩中,指导小组必须对论文进行全面的审核,并给予不合格的学位论文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然而,在我们国家,论文的审核大多都是在导师同行之间进行,常常不能起到应有的审核作用。评审小组的专家往往碍于情面,给论文的评价普遍偏高,而没有对论文的不足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使得有些学生蒙混过关,无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最终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论文评审主观,创新尺度模糊。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要求“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④可见,“创新”是学位论文的首要和最根本的要求,学位论文完成过程既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又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淋漓发挥和集中体现。可见,学位论文所体现的成果的创新性是关系学位论文质量的核心因素。目前各高校或研究机构对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的指标趋向统一,尤其一、二级指标基本认同。
然而,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的评价还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操作层面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给定的评价指标和要素,由于各专家的理解和评价经验的不同,造成不同评审专家对同一篇论文的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对论文的创新性的评价偏差较大。二是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多数论文是基本可行的,但因对指标体系中的项目没有进行必要指标和充分指标之分,造成难以对个别有争议的论文作出准确评价。三是不同学科、专业、层次和学位类型的论文“创新性”的评价指标与标准有差异性。尤其是二级指标“论文成果的创新性”下属的具体内涵的评价要素的设定难以清晰和明确。四是对论文“创新”的质与量难以具体界定,往往由评审专家自己把握,评价的标准在评审专家的心中。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对策建议
要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就必须在研究生、导师队伍、论文过程管理等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精选良才,并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师资力量;论文管理方面必须要求从论文选题开始,严格实行开题报告,严格论文审查制度,建立综合的、公正、公平的论文评价体系。
1、严格把好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两个环节,这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步就得从“源头”做起,精选良才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基础。近几年,由于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增加,报考研究生的数量也急剧上升,研究生生源在数量上呈旺盛之势,这为研究生的选拔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招收研究生应更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为了选拔创新人才,通过招生考试发现有真正培养潜力的研究生,应对考试形式以及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第一,应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基于硕士生培养目标,硕士生入学考试应强调复试的作用,提高复试成绩的比重,复试单位应加强监管力度,本着选拔优秀人才的原则进行公正公平的复试。对于博士生考试,不应过分强调其统一性,可采用开卷考试,以面试为主的考试形式,这种形式考试带有强烈的研究、学术探讨的色彩,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考生,发现考生的创新能力基础和创新潜质。目前,全国许多单位博士生招生考试主要采用硕士生考试方式,显然不利于真正发现优秀创新人才苗子,不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二,考试内容的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要处理好考核学生研究基础与掌握学科前沿领域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选择多倾向于最基础的学术知识和理论,大量的知识性内容无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应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研究生考试内容取向,应强调对考生学科专业理论掌握状况及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道德观,杜绝学术浮躁之风,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研究生应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处理好学位论文工作、考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广泛涉猎专业书籍,扩充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发散学术思维,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仔细认真做好学位论文的每一个步骤。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指导作用,这是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
第一、抓住遴选契机,坚持素质质量第一,严格遴选导师。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与申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而又十分敏感的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系统工程。为了防止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老化,各个高等院校应抓住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申报的良好契机,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层层审核把关,严格筛选,把真正基础知识扎实,治学严谨,学历层次高,学术思想活跃,政治素质好,创新意识强和科研起点高的中青年创新人才补充到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调整导师结构。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推行导师竞争上岗制度。少数研究生导师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经费困难,或者教学能力、教学责任心不够的情况。为了保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导师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导师进取心和责任心,变压力为动力,形成公平竞争、择优选拔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导师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坚持在职培训和脱产学习相结合,增强教学能力。高等院校可以选派导师外出学习或出国深造,提高导师知识更新率,吸收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导师对本学科前沿的把握能力和外语水平,为研究生教学增添新的内容。⑤
第四、推行导师集体指导和联合指导的制度。⑥单一的一个导师指导一个学生,既不利于拓展研究生学科视野,也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积极吸收和引进校外、国外交叉学科的专家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鼓励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在交流和学习中,吸取各个导师之长,既增强了学术交流,又融洽了学术氛围。
3、重视论文选题,建立科学的论文评阅制度和质量指标体系,加强论文过程管理,这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
第一、提倡风险选题。风险选题立意新、起点高,保证了选题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同时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有独立的理论构思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力、活跃的学术思想以及开阔的学术视野。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涉猎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书籍,形成自身广博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勤思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议,增强自身学术交流能力和表达学术观点的能力。培养单位应严把导师的指导质量关,要求导师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自身优势进行科学选题。导师指导学生选题只是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不是一手操办,直接指定题目给学生。
第二、实行中期考核淘汰制,严格实行论文开题报告制度。对学生实行中期考核,引入竞争机制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些学生由于各方面主客观的原因疏于学习,专业基础薄弱,科研能力较差。中期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紧迫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变压力为动力。论文开题报告制度用于督促研究生做好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避免学位论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学位论文的优质优量。开题报告是阐述、审核和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的报告会,报告会是以公开的形式进行的,学科带头人组织至少五名导师参加,要求学生要阐述问题提出的来源和依据,导师针对选题的立意、广度、深度、可行性、实际意义以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论证并提出改进意见,研究生根据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样,学位论文首先就是严格从科学、合理的选题开始。
第三,建立论文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论文过程管理。继论文开题报告之后,论文工作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都要围绕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这个目标而进行。
(1)文献查阅。文献查阅体现了研究生搜集资料、掌握信息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研究生可以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学术发展动态,从而掌握最新信息,为研究生做出高质量的创新性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研究生没有很好的途径查阅文献、获取信息,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重视开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保证上网的条件,为研究生展开论文研究和写作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
(2)论文写作。论文在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中,一要确保论文要在适当的时间内如期完成,要一步一个脚印、匀速进行研究和写作;二要不定时地抽时间对论文的质量进行中期检查,适时地了解论文的进展状况,发现研究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确保论文研究和写作的顺利进展以及论文的质量。
(3)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是衡量论文质量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现场考验。论文答辩是申请人获得答辩专家小组对自身论文成果的审核、认定或否决的过程。培养单位制定严格的、规范的程序,包括论文预答辩阶段和论文答辩阶段。预答辩一般要在正式答辩前3-5个月进行。⑦要求指导小组在预答辩时对论文中存在的错误、缺陷和不足进行审核和纠正,通过这一措施可以督促研究生去补充、完善学位论文,不仅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还对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挖掘起到积极的作用。进入正式答辩阶段,培养单位必须建立答辩委员会组织人选库,避免答辩走过场、杜绝答辩中的存在的人情因素,坚持“保证质量,重在创新”的原则。论文答辩以后,还要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检,对于不合格的研究生一律推迟毕业,从严要求,重新修改论文,准备第二次答辩。
第四,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论文评审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必须注意:
(1)真正落实匿名评审制度。匿名评审制度杜绝了公开评阅下的人情现象,评阅专家们对论文的优劣以及有无创新做出公正公平的评价。
(2)成立论文评阅专家库,制定科学、统一的评阅指标体系。论文评阅专家库的成员必须是本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能掌握课题的前沿研究方向或交叉学科的问题,同时送交论文要及时,保证评阅专家有足够的时间认真评阅,对论文的创新提出中肯的意见。如果没有统一的评阅指标体系,评阅专家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的评价还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操作层面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制定统一的评阅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了论文评阅的公正、合理性。
第五,规范学位授予工作。鼓励学生创新,引进竞争机制,对不合格的研究生实行淘汰制,严把质量关,严进严出,强化学位授予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避免流与形式的审查和授予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校一九九九年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第34-35页。
[2]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校一九九九年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第27-32页。
[3]袁兆山,刘全坤,王连超:《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二月第36卷第二期。
[4]饶叶俊:《对培养研究生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体会和探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年3月第16卷第1期。
[5]杨际军:《关于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因素的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6期。
[6] 单连阳,王殿元:《加强学位论文工作,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相关文章:
1.浅谈职称评审之苦辣酸甜论文
2.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解析
3.经管毕业论文范文
4.农产品市场渠道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问题与对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思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