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1 10:30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高职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是一种理性的培养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台湾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台湾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台湾旅游职技教育起步较早,重视岛内旅游行业对于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采用先进的教育模式体系,现已成为台湾热门专业之一,成功经验对大陆旅游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文章着重探析了台湾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其对大陆旅游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台湾;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启示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早,起初和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一样,并不被家长、学生及社会看好,但出于经济及社会发展急需各种实用型人才的考虑,台湾当局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台湾拥有高等院校162所,其中高教大学70所,科技大学50所,独立学院25所,专科学校14所,而后三类院校均为职技类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和舆论界所公认的,被一致认为是台湾经济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

一、台湾的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概况

在众多职业技术院校所开设的科类中,除了传统农工商等科类外,为配合台湾地区旅游产业内部需求的增加以及大陆对台旅游政策的推动,属于服务业或创意产业的观光、餐饮等旅游学科快速成长,从1965年台湾私立醒吾商业专科学校(现为醒吾技术学院)率先在五年制专科部设立了观光事业科,到1995 年台湾首个公立餐旅专业学校――高雄餐旅管理专科学校(现为高雄餐旅大学)成立,可以说“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了目前台湾职业教育中“最夯”的专业,众多院校均将“观光餐旅”作为重点专业和发展主轴。

台湾地区职技教育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分类体系,旅游相关学科属于“服务领域”下的“民生学门”,主要包括“观光休闲学类”、“餐旅服务学类”、“运动休闲及休闲管理学类”等九类。而各院校设立系所时,尤其以“观光”、“餐旅”、“休闲”、“游憩”为名的最为普遍。从专业设置来说,大致可分为“旅游观光”、“饭店餐饮”、“运动休闲”、“景观游憩”、“生态旅游”、“保健旅游”等几个方向。

二、台湾的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立交桥”式职技教育体系完备

台湾旅游高等职技教育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高职到研究所博士班的完整独立的“立交桥”式体系。职业院校有多种形式的学制,多元而灵活,求学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日间部四技、二技,日间部研究所,进修部四技、二技,夜间部二专,进修学院二技等学制来进行学习,可自由转轨的学制和多管道的终身教育体系构成与普通教育上下衔接、并重并立、相互沟通的“立交桥”式职技教育体系,使在校学生与社会人士在任何阶段都可以找到与自身程度相适应的求学通道。

(二)人才培养目标突显能力本位

台湾旅游教育明确提出二年制专科和五年制专科这类院校应该培养旅游第一线的服务人员,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才,而高教大学培养的才是高层管理及研究性人才。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下,职技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就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以满足旅游第一线服务人员和管理人才够用为度。“讲授应用专业知识,养成实用专业人才”的宗旨是众多台湾职技院校培养人才时的教学依归。

(三)“三明治”式职技教育体系完备

实习是职技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台湾很多学科专业采用“最后一哩”培养模式,将学制中的最后一个学年作为实习学年,并于就业实习融为一体,但在台湾高雄餐旅管理学院大力推行下,“三明治”教学模式风行于旅游职业教育。“三明治”教学模式来源于英国,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实习后重返学校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印证实习期间的经验得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磨练下,将所学理论与实务结合为一。如此交叉进行校内授课与校外实习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实实在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业界的肯定。

目前在“三明治”教学模式中,台湾许多旅游职技院校纷纷将视野投向海外,学生可选择参加岛内实习与海外研修两种方式,学校通过签订各类协议为学生海外参访和海外实习提供制度保障。从实习和未来就业的情况看,进行过海外研修的学生就业资质更高,选择面和发展机率也更大。

(四)职业证照制度、多元文凭体系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在台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求同时取得毕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照。台湾的职业证照分甲、乙、丙三级,是通过统一的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台湾当局还建立了多元文凭体系,规定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的持有职业证照人士,可以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从而建立了毕业文凭和职业证照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台湾的职业教育曾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而随着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升学和晋升的职业证照制度、多元文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社会上渐渐树立了“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要求回头报考二专,以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

(五)强大师资为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大陆学校的师资学术化特征显著,非硕博不聘,无科研不合格。而台湾的职业院校的教学人员很多来自企业,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例如高雄餐旅技术学院高薪聘请名厨、名调酒师、高级旅游管理人员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些教师不但学历层次高,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前沿的行业视野,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了如指掌,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力的保障。“请进来”的同时还能“走出去”,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有赴国际知名旅游院校交流学习、进修考察的机会。很多院校都将教师到行业的服务成果与教学业绩一起作为职称评审的标准,从而使职业校院的教师能够不断注重教学与实践,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六)通识课注重“养成”教育

通识课程在海峡两岸都是必须研修的课程,但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形式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台湾对通识教育的推动十分重视,认为“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回归到‘人性’的关怀,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情操的能力、具备民主法治素养的能力、重视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身心健康与积极进取的能力、具有国际宏观视野的能力和拥有专业技能与竞争的能力”。台湾职业技术院校和普通高校一样,人才培养强调博雅的通识教育理念,这也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方向。庞大的课程架构,多元化的科目,不局限于课堂形式的教学方式,尽量跳脱政治和经济因素羁绊的授课内容,与时俱进的教师知能,都为培养知识广博、人格健全的旅游从业人员奠定了基础。

三、台湾的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台湾与大陆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同根同源,二者在文化背景、社会形态等方面多有相似。台湾的旅游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大陆的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值得我们反思。

(一)教育层次应避免单一化

目前我国的旅游职业技术教育虽然不再是绝对的终结性专科教育,可以通过“专升本”继续进修,但在专科时花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去学理论基础课,势必严重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内部相对完整,外部并重并立,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既能满足职业人才继续深造的需要,也能顺应经济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职业证照制度应更加规范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各类职业证照归属不明,各地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兼容性较低,这种局面严重地制约了旅游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建立国家级的统一的、层次分明的、权威的认证制度,并努力构建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体系。

(三)业界实习应具备国际化视野

旅游教育国际化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水平。邀请国际知名旅游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完善交换留学生制度、组织学生海外参访,开发海外的实习就业机会都能让学生对旅游现象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入,有助于提升学生之国际观与世界观。

(四)“双师型”师资力量仍是教学主力

从师资角度而言,普通教育和技职教育应该分流,普通教育要升学、要研究,职业教育则是就业导向。因此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向教育倾斜,向业界实践指导倾斜,而这就需要有双师资格的教师担起这样的重任。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应有规划地培养这一类教师,为其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旅游职业教育是现代旅游教育体系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直接地适应了旅游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是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台湾的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是台湾旅游业腾飞的助推器,而旅游经济发展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反哺也已经创造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而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更应转变固有观念,适应国际化趋势,借鉴先进理念,走出教育和业界双赢之路。

相关文章:

1.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

2.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台湾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