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状况论文
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关注,以免让他们遭受身与心的伤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状况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状况论文范文一:医学研究生心理状况探究
1心理健康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不同学派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观点和看法。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李蔚认为:健康的人并不被潜意识所控制和支配,健康的个体是在理性的和有意识的水平上活动,指引这些活动的力量是完全能够意识到的,并且也是可以控制的。而国内学者把心理健康视为“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状态,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与外部适应。”
纵观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心理健康加以理解:(1)心理健康包括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能力。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某时或某段时间里自我感觉的心理好坏状态。心理调节能力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到适当水平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加以提高。(2)心理健康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即心理健康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3)心理健康是分层次的,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严重病态、轻度失调、常态和很健康4个层次。从常态到心理很健康是一种趋势,即正常心理状态的人如何从正常的心理向更为健康的心理转化。(4)个体心理不健康只是其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不健康,并不是心理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健康。关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问题,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林金辉认为衡量硕士生心理素质水平时,一般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硕士生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符合其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2)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有元和谐的人际关系。(4)能否与社会和谐一致。(5)有没有完整的人格。总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既要考虑到生物一社会一心理模式所谈到的总体的标准,又要针对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有一些特定的标准。
2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医学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国外研究多认为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Simon等¨对悉尼大学117名研究生调查表明,其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一般正常人群。Dyrbye等研究发现医学研究生在进校时与非医学专业同龄人心理状况相似,经过一学年学习后心理问题发生率从25%升至52%。国内研究表明医学研究生与正常人群相比有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文献报道,26.96%的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J。也有研究发现34.29%的医学研究生有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这些研究均表明医学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加强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3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研究
3.1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国外学者Nogueira.Mar-tins等对圣保罗联邦大学146名研究生调查发现女生在抑郁和其他情绪障碍方面的得分比男生高。国内学者认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女生差于男生,女研究生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得分均高于男性,表明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J。Simon等研究则表明男女在焦虑方面并没有差异。然而也有文献报道,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男研究生¨。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女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3.2不同年级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比较大多数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国外学者Nogueira.Martins等调查发现研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比研二、研三都要严重。国内学者则认为研一学生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得分均低于研二和研三。他们的排列顺序为研三总分>研二总分>研一总分。有关不同年级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3.3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有关。文献报道精神质、神经质与SCL-90的各因子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与除躯体化外的SCL-90的各因子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掩饰情况与SCL-90的各因子均有显著的负相关。王安辉等人在探讨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时发现,心理症状阳性的硕士生有较高的N分和P分,表明其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的倾向;同时心理症状阳性的硕士生有较低的E分,表明其个性较内向。另有文献报道,个性特征忧虑、负性工作、学习、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是研究生心身症状的危险因素。这些研究均表明,良好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心理健康,不良的人格会影响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健全的人格又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高又有利于完善其健全的人格。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3.4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关于医学研究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Kendler等研究发现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Steiner等¨研究表明,逃避型应对比接近型应对的效应更明显,导致更多的危险行为。国内文献报道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SCL-90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SCL-90与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SCL-90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压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研究生更多运用消极应对方式。而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研究生则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当面对压力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时,心理压力程度会降低,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则会增强压力感。
3.5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领导支持、同事支持、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当某一个体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多与上级、同事、朋友、家人进行沟通,将获得物质及精神的支持,从而减轻焦虑,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Manning等¨提出,社会支持对减少职业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同事的支持可以增强人的信心,使之更有效地应付工作;相反,缺少同事支持可能会激怒某些人或使他们感到焦虑,从而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总之,社会支持能够维护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因此医学高校和教学医院应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以维护和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综上所述,医学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这些心理问题与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医学高校及教学医院应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状况论文范文二: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9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全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在38~82岁,平均年龄在49.8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16例,住院最长28,最短7d。
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
1.2.1恐惧、焦虑心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心理准备不足,再加上呼吸困难,胸口憋闷而有濒死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和护士忙碌的身影、固定在身上的各种管道和要求绝对卧床等的改变,更是让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降到低谷,处于高度紧张恐惧心理。再加上对预后的担心、对工作与生活的顾虑等病人易产生焦虑。家庭也可能面临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紧急压力等而应对无效。
1.2.2不信任、绝望的心理
患者症状严重,发展迅速,当体验到强烈疼痛,呼吸困难,病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好转,病人往往就会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对治疗效果不信任,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由于面临生命危险,患者的心理应激失控,感到无助、无望。甚至表现为辱骂医护人员或哭闹,喊叫或不配合治疗等反应。
1.2.3无安全感和归属感
病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又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不适应感,如果家人探视少,就会觉得被遗弃,医护人员在不能及时的给予心里上的安慰和支持,患者会失去信心,无安全感和归属感。
2心理评估
首先做到在短时间里通过病人的心理信息,确定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的性质,是以焦虑为主,恐惧为主,还是以不信任为主等。针对不同的患者然后确定引起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的突出因素,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3加强心理护理应采取的措施
3.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对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样的。对瞬间袭来的剧痛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病人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①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明住进CCU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转危为安,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
②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护士要做到工作紧张有序,避免忙乱,医护人员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③要保证患者有一个安静、温暖、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空气新鲜,室内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刺激。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对患者认真负责,说话时尽量保持语气平和态度和蔼,投入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使病人感到在为难之时遇到了救命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是否顺利进行有极大地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④妥善安慰家属,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使他们取得合作与理解,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3.2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病人要防止过于激动和兴奋。以免再次诱发心梗。因此,心肌梗死急性期过后,心理护理更为重要。要避免一切有害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归纳以下几点。
①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需。注意休息,根据自己的感受适当活动,促进早日康复。
②加强自我心理护理,要学会自我减压,学会自我控制,凡事要想得开,不要和别人争强好胜,更不要斤斤计较,放慢生活节奏,多以我现在是一位病人需要修养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告诉家人对病人要积极配合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当病人出现不良情绪时应予以理解并设法进行疏导。
③要懂得尊重他人及家人,当遇事与他人的意见不一致时要先学会倾听,不要急于反驳,多换位思考,以平和的心态,商量的口气处事。不要老以个人为中心,过于欣赏自己的能力,低调做人同样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④要与周围的人搞好团结,和睦相处。要懂得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要靠大家的互相协助,才能更好的发挥潜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也可以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舒畅,对稳定病情十分有利。
4小结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进行临床干预和观察,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消除了紧张、恐惧、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调理,不仅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而且使疾病的康复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心理状况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论文
2.浅析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论文
3.大一期末心理课总结论文
4.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5.教师心理论文
6.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状况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