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居导游词3篇

发布时间:2016-12-07 12:13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镇淮楼西北隅的驸马巷内。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周恩来故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周恩来故居导游词范文1:

故居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江苏省 淮安市淮安 区驸马巷7号。1988年1月13日 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6年被 国家教委、民政部、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 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家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周恩来诞生地

周家到周恩来这一辈,在淮安已是第四代。1898年3月5日,周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城(今淮安区)内 驸马巷的周家大院。周恩来祖父周攀龙 绍兴人,曾任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师爷,晚年捐了个知县,因前任拒不交印,正式上任时已病势沉重,不久就去世了,生前没有发家,仅用过去的积蓄和二哥合买了这处宅院。

周父名周贻能,娶清河知县万青选的第12个女儿万冬儿为妻。万冬儿即周生母,娘家人称她为“十二姑”。

周恩来乳名“大鸾”。周家的后人从上辈那里听说,周出生前,周母梦到一只大鸟飞入自己怀中,当夜便生下了周。《 山海经》称:“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这个传统的中国家庭,认为万冬儿的梦乃是吉兆,遂给这孩子起名“大鸾”。

周在8个月大时,因叔父周贻淦重病,为了“冲喜”,过继过去。于是周有了自称的“两个母亲”,生母万冬儿和嗣母陈氏。

周恩来在故乡度过了12个 春秋。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淮安,赴东北伯父处读书。从此,他再没有回去过。

故居有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系清 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 平房,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城镇民居建筑风格,占地1987.4平方米,共32间。 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学习至12岁。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现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 童年、家世和 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反映周恩来故居的美术作品众多,以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周恩来故居》最为有名。

周恩来故居大门门匾由 邓小平同志题写。故居内分东西两个宅院,东宅院有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过继母和乳母住房,还有少年时用过的一口水井和一块菜地。西宅院有“周恩来家世、童年与故乡图片画展”、“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开国总理大型图片展”和“周恩来八婶住房”。西宅后院有新建的“纪念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耀邦瞻仰周恩来故居时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全党楷模”。向北不几步就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处——家塾馆。里面有周恩来当年用过的单人学桌。在这张学桌上,他以不同寻常的聪颖和智慧,经常和同窗共读的同辈 兄弟用方块字做联句、拼诗的“益智游戏”。

周恩来故居导游词范文2:

镇淮楼畔浮云白,驸马巷前夕阳斜。驸马巷位于淮安区镇淮楼向西一里远,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曾住在这里而得名。周恩来故居位于驸马巷中部,局巷北侧,占地1987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故居为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每个宅园都是曲折的三进院。东宅院现为原状陈列,有周恩来的读书房、诞生地、主堂屋、嗣父母住房、乳母住房等房间,还有周恩来童年时用过的厨房、水井、菜地以及亲自栽种的榆树等。西宅院现有八婶母杨氏的住房,并开辟有“周恩来童年、家世、故乡图片展”、“周恩来故居书画苑”等展厅。

故居大门上方的“周恩来同志故居”门匾,是由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题写的。进入故居正门,首先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1903年,刚刚五岁的周恩来就遵祖训入家塾馆读书。当时,嗣母陈氏请家塾老师邹先生给周恩来起个字。邹先生为乳名大鸾的周恩来起字 “翔宇”。

从读书房向西跨过一个腰门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面南的三间房屋,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的一间房屋里。屋里陈列着周恩来父亲的照片和母亲的画像。父亲周贻能,生于1874年,是一个小职员,曾在山阳县衙当过差,后来又在武汉等地教书。1927年在上海时,他曾帮助周恩来做过秘密通讯联络工作并掩护过周恩来。1942年7月,周贻能因病在重庆红岩村去世,终年68岁。母亲周万氏,1877年出生在清江浦(今淮安市区),是清河县(今淮安市区)知县万青选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娘家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传说,万氏在临盆之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一只鸾凤般的神鸟飞入怀中,全家人都认为这是吉祥的预兆。孩子生下来,果然眉清目秀,气宇非凡。祖父周骏龙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大鸾、谱名恩来。鸾鸟者,凤凰也。凤凰者,百鸟之王,管辖天下群鸡并百鸟也。见(现)则天下安宁。

从诞生地再向西跨进一个院落便是周家的主堂屋,也是故居房屋中最高的建筑。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勋、祖父周骏龙等曾住过此屋。祖父周骏龙做过师爷,并在桃园(今泗阳)、阜宁、安东(今涟水)和海州(今连云港)做过代理知县、知事、知州。他晚年任山阳知县,待到正式上任时,已重病缠身,不久就去世了。他一生清廉,没有给后代留下多少遗产。他的去世使主要靠其俸禄生活的周家在经济上陷入了困境。

祖堂屋的对面是周恩来乳母蒋江氏的住房。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生下恩来后,不久便将其过继给周恩来的小婶母陈氏,陈氏无奶哺育,就雇请本城南门大街小鱼市口施家巷的二十多岁的蒋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蒋江氏出生于淮安古城东门外的一个农民家庭,勤劳而善良,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恩来一直称她为“蒋妈妈”。

乳母住房的门前有一口石井,周恩来常跟蒋妈妈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来饮用洗漱、浇瓜浇菜。井沿上的洞孔是当年系井绳用的,井沿边的沟痕是打水绳索长期磨擦留下的。至今,井水清澈透明,可正常饮用。周恩来对这口井的印象很深,1960年,他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特别提起这口井,他说:“我家的那口井还在吗?”并向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庹把长的绳子,就能把水打上来”。

在乳母住房的背面是周恩来嗣父母的住房。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病,日趋严重。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使周贻淦得到一点安慰,为了使他的妻子陈氏有所寄托,也为了“冲喜消灾”,周贻能夫妇便把刚出生六个月的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去世了。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养育。陈氏,1878年出生在宝应县一个书香门第,擅长诗文书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丈夫去世以后,陈氏便把幼年的恩来作为自己的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

故居院内有两株百年老榆树,高达20米。据传这两株榆树是周恩来童年时期亲手所植。

1907年,生母万氏和嗣母陈氏相继去世,周恩来一年之中失去了两位妈妈,这年他才9岁。此后,周恩来就和八婶母杨氏生活在一起,八婶母杨氏是周恩来失去生母、嗣母后的实际监护人。

1910年春天,在东北奉天(今沈阳市)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请三伯父周贻谦接恩来去东北读书,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大鸾这只神鸟,真的要展翅翱翔于无限广阔的新天地了!

周恩来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时的66年中,一直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曾多次接见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十分关心家乡的情况。周恩来曾为淮安县委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还为《淮安日报》题写了报头。他多次要求县委的负责同志把故居处理掉。1973年,周恩来又让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吴庆彤同志给淮安县委打来电话,正式传达周恩来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1,不准让人去参观;2,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3,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淮安县委根据亿万人民的要求,着手整修周恩来故居,把故居按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时的原貌进行修复。故居于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周恩来故居导游词范文3:

周恩来故居座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城区镇淮楼西北隅三百米外的驸马巷7号门内,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是举世敬仰的周恩来总理的诞生地,是这位历史伟人一至十二岁童年生活的摇篮。如今成了国内外人士瞻仰周总理光辉一生的纪念地,是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课堂是以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门评审确定的"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周恩来故居现有清朝咸丰至光绪年间的青砖小瓦木结构平房32间,占地1960平方米,由东西相连的两个普通的老式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埠,西宅院局巷,是曲折的三进院结构。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苏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大门两丈见外有一座照壁,照壁后面有两棵高大的老榆树。

周恩来故居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7号。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

周恩来故居大门门匾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故居内分东西两个宅院,东宅院有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过继母和乳母住房,还有少年时用过的一口水井和一块菜地。西宅院有“周恩来家世、童年与故乡图片画展”、“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开国总理大型图片展”和“周恩来八婶住房”。西宅后院有新建的“纪念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周恩来故居导游词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