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金刚观后感3篇

发布时间:2017-03-16 17:19

导读:《烈火金刚》是一部中国大陆电视剧,故事以抗日战争中冀中平原1941年"五一"反扫荡为背景。由连奕名 、郭柯宇等主演。

《烈火金刚》观后感篇一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接受了一件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在平康,金化之间的“391”高地,消灭李伪匪军,将战线向南推进。读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难是穿越3千米的开阔地。为了拔掉这颗毒钉,消灭伪军,邱少云和他的战友潜伏到了距敌碉堡前五百米的地方。

邱少云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火力圈内,以高度的警惕性保守潜伏的秘密,他们披着伪装草,草丛里又闷有热,各种虫从战士用布扎住的裤筒往里钻,痒得使人难受,可他们一动不动。在敌人的搜索中,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人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巨痛。

看着文章,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火光满天的画,邱少云叔叔身上的火燃烧着,从脚上,到身上,再到头上!他坚持着,忍耐着,那有多痛啊!他身后几米远的地方就有一条水沟,邱少云叔叔只要翻几个身,打几个滚,就能将火熄灭,可是,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一动不动,他的意志真顽强呀!

我想起了老师对我们的教导: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想着我们经常遇到一点困难就坚持不下去,就妥协,就生气,真的不好意思,我们应该向邱少云叔叔学习,做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

《烈火金刚》观后感篇二

这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反映的是一个村庄住地洞的军人团结一致对日军斗争的故事。最后史更新同志连中三弹,牺牲了!

民族的自立需要团队精神;同样,民族的自强也需要团队精神。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渺小的,我们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以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群被大火围困在山头的蚂蚁,在眼看就要被吞噬之际,迅速抱作一团,向大火直冲过去。虽然外层的蚂蚁被烧得噼啪作响,但它们丝毫没有彼此松开之意。最终,它们中的大多数得以死里逃生。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以前总是讥笑这些渺小的生灵,但这一次我却对它们产生了无限的敬意―――以个体之亡换得种群之存,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团队精神?

烈火金刚观后感3篇

一滴水,很容易被蒸发,然而当它们汇聚成一条大河、一片汪洋时,它就能爆发出“气蒸汉江泽,波撼郧阳城”的冲天威力。平凡的我是那么渺小,那么微弱,但融入团队却声能震天,力能撼地。 当平凡战胜伟大,胜利就在眼前。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民族都应该有一种团队精神,要有坚定不移地信念――团结就是力量。

《烈火金刚》观后感篇三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内心的强大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后来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激射的镜头描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英雄的爱恨情仇。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或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境界,笔者认为,现代的我们与英雄们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面对英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要不,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公交车上肆无忌惮的骚扰、偷抢;大街上围观恶人的挥刀行凶,以及那么多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腐败机构的横行霸道,鱼肉民生的种种恶行。这林林总总的新闻或消息报道的内容,都令人发指,深恶痛绝。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趋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纵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笔者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件事实和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也侧面反映了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面对嚣张罪恶的忍气吞声。究竟谁之过,到底谁之责?这个时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吗?难道是我们不需要了,还是英雄真的都已成为过去?

笔者深深相信,时代在变,但我们呼唤英雄的声音依然热切。让我们呼唤英雄,创造时代的英雄。英雄归来!

烈火金刚观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