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生家庭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生家庭教育论文篇1
浅谈单亲家庭初中生教育
摘要:近些年,日益上升的离婚率及意外死亡等原因导致单亲家庭数目不断增加,相应中学里单亲家庭学生数量也逐年上升。这些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往往与其他学生有着不同特点,因此对其的学校教育问题就愈加突显,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基于笔者初中任班主任的10年教学所体会的单亲家庭孩子亲身感受,在分析其行为举止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解析当前单亲家庭学生在初中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单亲家庭初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单亲家庭 学校教育 教育对策
一、引言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国有婚姻登记机关9690个,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87.4万对,增长7.3%,粗离婚率为2.13‰,比上年增加0.13个千分点。重庆市婚姻登记处数据披露显示,从1996年至2008年,全市各婚姻收养登记机构依法完成国内结婚登记2617531对,国内离婚登记491158对,重庆市离婚率约为20%。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初2008级12班51人,其中父母离异10人;初2009级18班52人,其中父母离异14人;初2012级19班55人,其中父母离异18人。随着我国离婚率攀高和单亲家庭数量上升,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破裂、抚养方式改变、人际关系变化及家庭教育变异给孩子带来的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单亲家庭孩子因缺乏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加上外在调节的不利,他们比双亲家庭的孩子更易产生不良情绪,容易造成孩子从小孤僻、过于敏感、攻击性强等性格弱点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这令人十分担忧。因此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异常心理,应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及心理,有的放矢地施以教育。
二、单亲家庭对初中学生行为举止、心理发展的影响综述
J.Guidubald等研究证实,6岁到11岁间的儿童受离婚负面影响较明显,即使离婚6年之后单亲家庭中的儿童还表现出思想与行为调整上的困难。Haskell及Yablonsky综合了Burt等人的研究,发现来自破碎家庭的少年产生不良行为的概率大约是完整家庭少年的1.5到2倍。
中国心理学会工作者陈会昌等(1990)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在行为方面与完整家庭子女存在巨大差异。同时有调查资料显示,单亲家庭的女孩过早出现性行为、早婚早孕、未婚先孕和离婚问题比双亲家庭的女孩多得多;男孩子更容易涉入暴力行为。残缺家庭的孩子出现网络成瘾、中途退学人数几乎是完整家庭的2倍以上,且学业成绩明显差于完整家庭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旷课以及受罚比率也高些。
三、单亲家庭子女思想、行为、习惯等现状统计
(一)双亲、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成绩的比较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重庆某重点中学初中学生成绩统计调查,由图1可知,单亲与双亲家庭的子女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单亲家庭成绩较差的竟占单亲学生数目一半还多。
(二)双亲、单亲家庭子女行为表现的比较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2看出:就问题行为发生率看,单亲与双亲家庭的子女间的行为表现差异十分明显。尤其在自卑这方面比例相差高达35%,其次在厌学方面,接着在不爱交往、敌视他人方面也存在较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行为的平均比例远远高于双亲家庭的子女。
(三)双亲、单亲家庭子女对社会态度的比较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3可知:单亲家庭的子女对社会不关心、不负责任、产生敌对社会的情绪等态度高达57%,这比双亲家庭的高得多。双亲家庭子女对社会不关心、不负责任、产生敌对社会的情绪等之和占比不到20%。
以上这些调查分析,表明了重视、关心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调查发现,与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教育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成绩差、自卑、厌学、对社会漠视、行为怪异,此外还常常有孤独、忧虑、自卑等性格扭曲问题。
四、单亲家庭子女心出现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必需的激励教育
学习是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就少不了家长的督促、激励。父母离婚前后那段闹矛盾时间就无意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辅导了。缺乏必要督促激励的单亲家庭子女往往贪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些单亲子女的生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也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功课。
(二)缺乏必要的管束
不少离婚父母相互推卸责任,认为孩子跟谁生活就应由谁教育管理。还有的灌输给孩子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或者撒手不管;或将孩子交由祖父母隔代抚养,放弃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由于缺少管教,相当多的单亲子女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甚至逃学。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三)缺乏应有的母爱父爱而喜欢交异性朋友
他们在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尤其是母爱,常会觉得精神上很空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旦得到异性同学的关心觉得很温暖很幸福,所以在课余就常常在一起玩。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尤其是对于女生,这种现象更易发生。
(四)隔代教育过于溺爱而贪图安逸享乐
有些单亲家庭子女或孤儿被寄养在祖父母家或外祖父母,老人们往往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关怀,而在思想学习上缺乏严格的要求。这样孩子们往往娇惯自己,怕吃苦、贪图安逸,学校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人的教诲成了“耳旁风”,不良习惯便越来越多。
五、单亲家庭初中学生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数目日增的离异家庭的初中学生,如何克服来自破碎家庭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其拥有与其他同龄孩子相同的健康的心理特征并能正常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是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深感棘手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上,提出几点对策: (一)分析单亲家庭现状,准确把握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性,进行“对症下药”
不同变故对孩子刺激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心理障碍正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源。因此教育单亲子女,要区别分析他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根据不同变故,分析孩子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
(二)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所以多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解决单亲学生的经济困难,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鼓励学生多与他们交往,在学习中形成关心爱护他们的风气,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三)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
单亲家庭孩子在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因为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使他(她)们从胸无大志,昏昏噩噩状态,改观为有理想、有抱负、乐学不疲、积极进取的青少年。
(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亮心中的自尊之“灯”
每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家长和教师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单亲家庭孩子应多鼓励少指责。自尊、信心是学生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因而应从尊重和爱护学生出发,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不用“笨”、“坏”等再次刺伤他们,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唤醒孩子们的自尊,鼓励振作起来。
(五)为单亲家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人与人之间会互相影响。所以在学校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为差生找好的交往伙伴,把他们的发展引向正常轨道。课堂上把优生、差生的座位穿插安排,并进行“一帮一”,让他们确定追赶优生的目标,调动他们学、比、赶、超的积极性。
(六)引导离异、单亲家庭的初中生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首先,用大量事实说明各阶段可能遇到的挫折,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一部分,生命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过程,家庭变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必须勇敢地正视现实。其次,针对学生在父母离婚后产生的痛苦或极度痛苦的心理感受,可以对他们进行“逆境成才教育”,用事实说明不幸是对人生的考验和磨砺,只有经受住不幸的磨炼才能使人的意志更坚强。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教育单亲子女是一项长期、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尽心尽力。作为班主任,虽然不能还单亲家庭子女一个原本幸福的家,但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用爱心与温暖铸造的“大家”,所以我们只要献出特殊的爱,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单亲家庭子女就会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对农村离婚案件的调查与分析.http://law.shangdu.com/a/hunyinfa/hunyindongtai/20121110/1026020.html.
[2]郭慧.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4.
[3]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4]李艳辉.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情况调查及对策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1:182-184.
[5]笙长军.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149-153.
[6]颜农秋.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环境的辩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4,(08):75-76.
[7]张洁,庄晓薪.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02):68-72.
初中生家庭教育论文篇2
谈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
【摘 要】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快快成材,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美好愿望的实现却需要我们的用心思考,切实努力才能够实现。
【关键词】初中生;家长;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
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则。
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
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父母本身热爱学习。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
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
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
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在的孩子既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
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的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
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
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初中学生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
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
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 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存在的一个问题。我想,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产物,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没有人能够设计。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在说了一些大原则以后,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对于我们的学生、孩子,学习与生活上应该怎样有所侧重?因该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和目标的落实?”说起来许多还是老话。
第一,强健的体魄。这是一切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体育爱好,有了体育爱好,孩子就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也就比较顺当地促进与保障了体魄强健。
体育爱好一般要从单项技能型运动着手。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在一项技能型运动中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不困难。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有优势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训练,孩子在某项运动中超过了平均水平,与他人竞技胜多负少,他/她自然比较容易发展出兴趣和习惯。
第二,心理健康、个性豁达开朗。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就认真、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学习,玩就全身心地玩。学习做事要培养效率和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
第四,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有自觉性,就要尽量引导孩子看轻分数、看轻名次。这是学到真本领的关键,可惜许多家长不懂。牛顿、达尔文、爱迪生、李敖、金庸、三毛、柏杨乃至王朔、韩寒等等,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
第五,语文学习,要引导孩子要多看高层次的课外书,提高鉴赏水平和扩展知识面。这比考试多得几分重要得多。例如,就近现代而言,如果孩子通读了金庸的小说,对其他武侠小说多半就不会感兴趣了,如果读了梁启超、胡适、龙应台、朱学勤、秦晖,以及李敖、柏扬、余秋雨的部分作品,对其他那些平庸的作品就不会感兴趣了,对那些大众电视剧特别是胡说八道的帝王剧也不会有兴趣了,而会对更高层次的真学问产生兴趣。
第六,英语学习,要引导孩子重视英语运用能力、尽快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不要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例如,现在哈里波特非常流行,很多孩子非常有兴趣,高层次的家长可以引导这种兴趣来帮助孩子学习英文版的哈里波特,可以从电影开始,孩子的英语能力肯定可以突飞猛进。英语的词汇量要大大增加,阅读面要大大扩大,阅读速度要尽量提高,听力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口语要大胆说练。
第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首先不要讨厌它。国内的教学方式,虽然使许多中国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很强,却不能促进对数学的兴趣、不能建立对数学运用的自信,也不知道怎样运用数学,不明白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考试能得100分,那么动手与运用能力呢?将来问题多多。
第八,历史科,有时间的时候都要重视课外高层次的广泛阅读,不要过分重视成绩。兴趣最重要。
第九,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现在你可以什么都罩着他/她,那么以后上高中、上大学,乃至将来留学呢?
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快快成材,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美好愿望的实现却需要我们的用心思考,切实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三字经》
[2]陈陈.《父母的反省》
[3]赵忠心.《中学生家长必读》.《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家长读本》.《家教成功100法》
[4]凌志军.《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初中生家庭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