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附录古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7-06-15 12:19

古诗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精粹,当之无愧的成为七年级学生接触古典文学、接触民族历史文化的最佳启蒙教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附录古诗鉴赏,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附录古诗

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绝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年代:宋 作者:赵师秀 体裁:七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年代:清 作者:赵翼 体裁:七绝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附录古诗鉴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