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商业模式
面对庞大的用户数和高活跃度,工具类APP却无法有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故事,小编把整理好的APP商业模式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九种APP商业模式
APP时代来了!据估计在今年市场规模可以到达150亿美元,所有人都在看这么庞大的新兴商机如何分一杯羹。
不过,如果你以为APP经济的重点只在技术能力,那你就错了。和其他的事业一样,还是要先思考什么是正确的商业模式,才会让创意与技术发挥最大的商业价值。
也许有人会问“App的商业模式不就是‘收费’或‘免费但附广告’这两种?”,当然不只这么简单。也许借用中国人老祖宗的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可以化为八八六十四卦”。所以光是收费或免费,其实都还有种种衍生的组合。而这些不同的组合与变化,正是创业家与开发者得以由其中获利的方式。
因为常见许多讨论App经济的文章大多在讨论的是Apple iOS vs Google Android生态圈的比较,或者是根据部分成功案例做垂直式的深入分析,但是比较少广泛的针对APP各种商业模式做探讨,让创业者或开发者据以思考自身资源与优势拟定策略。因此在Inside规划这次的「App热潮,谁的机会?– Inside九月主题」时,笔者特别帮大家整理一些在APP经济中可以发挥的商业模式,希望可以帮有志于此的朋友们作为起始的参考。
但也要先说明的是,APP经济的商业模式绝对不仅限于以下整理的这些,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还可以组合、分割、反转…,所以就像练功夫一样,固然基本的招式很重要,但是如何巧妙运用才是致胜关键。
基本元素
要了解商业模式,用图解的方式就可以清楚一目了然。而在绘制图解时,我们需要先把商业模式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先定义出来。其中会包含企业、个人、支付金钱、提供产品或服务、时间等。而运用这些基本元素,就可以组合变化出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就要向各位介绍各种在App经济中可以发展的商业模式。在以下的图解中,标成绿色的「企业」指的就是App的发展商(开发者)
模式一:单纯出售模式
这种应该就是最单纯的模式—开发者制作App,透过App Store或Market销售给使用者。在这种模式中,重点是让单价×销售量所得的销售额极大化,看起来似乎象是废话,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假如某个App对特定族群来说是很有用的,但对于大众来说也许不具吸引力,那么与其定$0.99但是也不会因此多卖几个,是否反而应该把价格定高一些,然后透过正确的宣传方式去让有需要的人得知此信息,虽然销售量有限,但是因为单价够高,整体销售额也许更有利。且因为单价高,之后还有打折促销的空间,进一步吸引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抢便宜。
模式二:广告模式
这也是相对单纯的模式,这张图在模式上有所简化,实际运作在广告主与开发者之间应该还有Apple或Google这两大“广告代理投放平台”才对。而此一模式的获利主要就是靠广告,因此要尽可能冲高App下载量,所以如果可以结合“使用者有需要”的服务例如信息或情报,一来需求已经存在,二来广告媒合效果也会更明显。
模式三:收入组合模式("带路鸡"模式)
这是「单纯出售模式」的延伸,意思是藉由其中一两项特别便宜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上门,再顺势同时卖其他的产品给他,就像是现实生活大卖场通常会有所谓的DM商品吸引消费者到卖场消费,同时有机会购买其他的东西提高营业额是相同的道理。而在App的领域,「带路鸡」甚至价格可以是$0(搭配「广告模式」一起运用)
模式四:持续推出更新附属功能模式
这里指的是除了主程式之外,持续推出可以额外付费下载的附属功能像是游戏的新场景或是拍照软体的新滤镜效果等,让收入可以持续增长。同样的也可以让主程式的费用是$0(搭配广告模式),或是运用「收入组合模式」的心理效果。
模式五:月租费模式
顾名思义,只要使用者持续使用,随着时间流逝就要定期付出费用。这种模式的变形也许绑的不一定是时间,而是使用量。而「订阅内容」也会是可以运用此一模式的方式。
模式六:二次运用模式
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可能经过重新组合或筛选之后,变成另一款产品?真实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漫画杂志定期会把其中的连载集中再推出单行本,因此卖杂志时赚一次,卖单行本时又赚一次。而这种模式在App领域除了"内容"之外,也可以成为"持续推出更新附属功能"模式的变形。例如游戏在持续推出新场景(持续推出更新附属功能模式)后,隔一段时间再把其中比较受欢迎的场景组合之後推一个特价包,藉以吸引尚未下载的另一批顾客。
模式七:平台媒合模式
举例,像是LBS服务就可以发展出这类模式-媒体在商家与正好人身处当地的消费者。对于商家来说,"平台媒合模式"比起单纯的投放广告也许更加精准,因此甚至愿意投资更多的预算。
模式八:代为开发模式
这也是相当单纯的模式,就是帮有需要的企业代为开发App,固然也许营收有限,但是不失为练功或是维持组织固定营收的方式。甚至有机会与上述的模式四、模式五、模式六混搭运用。
模式九:授权模式
内容与资讯不一定要由开发者自己产生或者只能使用open的内容,也可以以取得授权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同样的,此模式也可以与上述的模式四、模式五、模式六混搭运用。
在经过上述的整理之后,是否让您也开始思考有哪些商业模式可以运用在您的开发当中呢?而本身不是开发者的各领域人士,是否也因此发现你在App经济中可以运用的资源或机会了呢?正如Lawrence在文中提到的,这不只是技术开发者所拥有的机会而已,不同领域、不同资源的个人或企业,都有机会在App经济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营收方式。
APP的发展理想与商业模式创新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我们请论坛嘉宾讲干货。APP很简单,据不完全统计,从早上眼睛一睁到晚上眼睛一闭,所有你想要的东西,,你都能找到对应的APP,这是一个坐标。再来一个坐标,就是衣食住行或者是眼睛、鼻子、头发都有APP平台为我们做服务,应该说这是一个APP时代。但是不能说浩如烟海,应该说在庞大的APP群里面,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所以大家在讲亮点的时候,大家也说一说困难。今天来的或者演讲的,参加圆桌的都是小有成就的。但是我相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到时候大家把问题也说一下。下面我们有请今天的圆桌嘉宾,大家到上面来讨论我们的观点。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APP的看法。
姜靖华:
我是网易传媒移动产品部副总经理姜靖华,在网易工作十多年,最早我是做资讯做体育新闻,2011年转行做产品新闻,做网易新闻APP,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移动新闻资讯平台,因为我们是一个媒体,我们肯定要有媒体人的使命和属性,我们希望能够给用户更多、更专业的资讯,以及对新闻品质做出更好的点评和分析。
从产品体验上来讲,我们希望能够深挖、专著、专业、精益求精,这是我们做产品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其实每个版本都会精雕细琢,包括我们的设计、UI、交互,我们会用心琢磨用户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做产品没有捷径,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
李俊逸:
大家好,我叫李俊逸,来自口袋老师,口袋老师是今年才创立的,我在创立这家公司之前在学大教育,学大教育做的是线下一对一课外辅导培训。所以在那里我学到很多关于一对一培训行业的经验。个性化教育的模式特别激励我,因为我觉得每一个人生而不同,但是我自己本身也是从小在中小学教育体制里面,很少能够得到个性化教育,除了个别的老师,有短暂的时间给个别的指导。所以我很希望让中国的孩子们都能够通过便捷、低成本的方式得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初心。
张威:
我是张威,其实我们公司不叫公司宝,公司宝是我们的品牌。我们公司叫汉唐信通,成立于2002年,最早我们是做行业资质服务。从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做这个平台的理念,就是为更多的创业者做好服务,帮助他们创业成功。因为我们其实也是创业者,在创业的路上经历坎坷,不光要考虑自己的项目成功,还要考虑融到钱,怎么做项目,怎么做管理。这些痛点也确实是我们的痛,我们处于这种考虑,我们一定要做这么一个服务平台,我们想解决的就是创业者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连接,他不知道服务应该找谁做。第二个问题是专业,不管是我们自营或者是找服务平台,我们都会找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情。第三我们希望使创业者省心,通过我们大数据的分析让创业者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给他们推荐相应的服务内容。通过智能的提醒让创业者省心,这是我们的理念。
王斌:
刚才讲的时候说过了,我自己是互联网是老人十几年了,物流行业的新人。为什么做这个事?其实刚才已经讲过了。
主持人:
下面我们分享第一个话题,我们都是有成绩的,这个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我们不要长篇大论,说一下独门绝技,今天我们在座的都是面临巨大竞争的,新闻平台更是不得了。在这里面,你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有什么样的独门绝技。
李俊逸:
其实坑踩过不少,独门绝技没有多少。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在整个平台类的学生和老师APP,冷启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凡是平台类的事,如果热启动比较好。所以如果平台设立之初能够找到一些好的资源合作,就非常有利于在初期的时候热启动。
这里有一些经验,一旦你决定要做这个项目,你在融资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谁能给你钱,而是谁能够给你提供项目最需要的支持,除了钱以外。所以当时我就找了学大教育和奇虎360这两家来投资我们。学大教育有线下500多个教学中心,覆盖102个城市,有将近一万名一对一的老师,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以做起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奇虎360有互联网巨大的流量,APP的分发,像手机助手等等。有了这两个战略股东,他们既投钱,也在资源上进行支持,我们可以快速地启动这个项目。在项目前期融资做启动的时候,如果能在这上面借势,无疑能够事半功倍、更加高效。
姜靖华:
因为网易毕竟是比较大的平台,大家会说大公司可能有一些公司病,因为它的流程比较多、比较复杂。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做产品肯定要专注,因为你做一个平台型的产品,你做很多功能,有很多需求跟你讲,比如说我要增加一个功能,我要满足这个用户和那个用户,你一定要专注你产品的核心,你最擅长的资源本身能发挥的优势是什么。比如说我们也尝试过原来想在本地做更重一点的O2O,但是它偏离了新闻资讯最重要的优势,我们很快把这个纠正过来。我希望能够提醒所有想去做APP的人,一定要专注做好你最有优势的点。
产品有的时候需要霸道一点,很多需求都被提出来,甚至包括更高层,无论是老板或者是其他的需求,你要坚持你自己是对的,不要太过于为了迎合或者为了满足某个需求,而做出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产品是比较危险的。
主持人:
客人不是上帝,这是麦当劳的说法,肯德基说客人是上帝。不是上帝的客人,需要对我们提出更高标准,也有一种观点说客人是朋友,在APP这块特别能够得到体现,都是干货。
王斌:
我简单说一点,不要迷恋战略,我们有一段时间公司高层决策特别迷恋战略,无论矩阵图、拓扑图、点面图、各类分析等等都十分迷恋。最后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对目前做O2O或者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来说战略效用不大,因为所有画的图都有一个原点,各个支点都是一个过程。只要某一个点不成立,最后这个图就是一张废纸,所以我们迅速转型。一般我们都会在各个并发项目上有四到五个人突击小分队,在各个城市,无论是我们的考核试点,还是我们的区域推广试点、地推试点、客户体验试点、线上运营试点全部按照我们的结论、节点说话,一旦成功的话就是大面积推广,然后把各个战术点连起来就是一个战略图,这种方法它没有远离目标反而是离目标更近,倒是那些图特别拖累大家。
还有一点,很多的恩师、名师,所谓的马云说等等尽量不要看,其实他说的那些话,我负责任地跟大家说,很多人根本用不上。因为你没有站在那个层次,没有匹配相应的资源,没有旁边的人力战略归你规划,你空喊那些空话,还不如八月十五给大家发一盒月饼。
主持人:
做出来消费者说了算,指导也好,时过境迁、与时俱进,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最终说了算。
张威: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成功最关键是好的商业模式,你在创业初期设计的商业模式。我们跟很多创业者聊天,他们快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指望天使投资给他们那笔钱,其实我想说真的没有天使,他们的都是都是为了赚钱。而且现在投资越来越紧,他一定要看到商业模式。我就看你有没有现金流,我就看你能不能挣钱,如果你现在是烧钱模式,即使未来能够通过大数据转化,在投资人眼中根本没有用,我就看那些模式实现了没有,有没有人买单。所以我想现在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你怎么活下去,在烧钱的同时,要做好下一步产品转化的设计,不断的一边烧钱,一边转化产品,到底有没有人买单。当你的产品试出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天使出现了。
主持人:
没有任何开小差的,玩手机的也不多,都是干货。刚才讲了你的杀手锏,第二个问题,可能一个阶段我们冲上去了,我们积累了不少客户,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稍微不注意客户跑了,所谓的黏度,第二阶段如何留住客户,既然要创业了,我们的创业者肯定在拼,那个势头,那种感情,我估计开始的时候会得到一系列消费者的认可,而且开始的时候有一部分投入。但是你如何常态化,如何把冲上来的客户黏住,成为你优秀的客户和稳定的客户,这个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点。
李俊逸:
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快速的产品迭代,快的时候一个星期一次,最慢的时候是两个星期一次,不断的打磨产品,从UI到后台,再到前端,以及运营,各个细节,产品才是王道,用户体验才是王道,产品越来越好用,到最后他只知道好用而不知道为什么好用的时候,就可以了,用户就黏住了。
姜靖华:
我们有一个用户团队,它的职责一方面是辅助产品,另外一方面要研究功能和特点。比如说我们的竞品做了哪些工作,对于我们的用户是否会接受这种做法,他比较了解,我们有用户一对一的访谈,还有问卷等等多种手段来了解用户的口味,因为我们迭代时间比较长,不是全新的产品,在这么长的产品里面,每一个功能上线其实背后都有很强的数据和知识作为支撑。我们有自己的后台系统,收集了很多行为日志,这些地方也是大平台的优势,能够进行对用户的深度挖掘和行为分析。当你产品做到一定规模,对用户行为地研究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专门有用户成长的团队或者是用户分析的团队,专门针对用户每一个细化的行为,辅助产品,但是又独立于产品或者是渠道。
王斌:
我们的司机端,用户基本上是税后年收入是15万到30万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很单调,他们年流水基本上是80万到120万左右,他们常年会在路上跑,一跑就是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时,也会在运输途中随时休息。他们最核心的诉求是有钱,但是更大的需求是孤独。所以我们当时策划了一个活动“司机拍拍乐”,没有低端,只有真实。在我们做线上运营营销的时候,发现给十块钱充话费效果更好,很多司机会响应,再加上催泪的歌曲,使他们把自己的孤独深深黏在APP上,这是我们具体的点。
张威:
我觉得黏住客户,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像刚才王总说的,除了挣钱,他还很孤独,这就是他的需求。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注册公司肯定是低频次的,没有人总是注册公司,所以我们的产品是多样化的,注册是低频次的,财税代理是高频次的,你的产品越丰富,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所有的需求,他的访问频率会增加。
同时我们APP上面还有一些政策发布、信息查询、指数发布。使得消费者愿意来到你的APP上不断了解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使消费者把你这个东西作为工具,这个时候,APP的用户黏性就会增加,访问次数就会增加。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商业模式,说的是商业模式,实际上是讨论怎么赚钱,对很多APP来讲是一个问题。从你的公司或者行业说一下,你觉得APP的盈利模式有哪几类,怎么样才能让消费者掏钱,钱是交换的工具,所以你说我提供了一个东西,我提供了一个服务。免费的时候吸引了许多消费者,但是收费的时候,这些用户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因为你不收钱肯定不行,战士没有粮食吃,你没有很好的武器怎么战斗,所以这个问题需要解答,这个解答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也没有最终的答案。但是参考和借鉴一定会有的,希望四位嘉宾最后解答一下你的见解。
李俊逸:
见解没有什么,但是我想在教育行业,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所有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东西都应该免费。怎么讲呢?比如说在线录播课程,录一次可以卖无数次,这种东西我觉得就应该免费,不应该收费。比如说像练题,题库建设好了以后,一百万人用和一千万人用成本是差不多的,应该免费。现在还有拍照搜题,都是通过技术解决,多少人用它,它的成本是接近于零的。
但是什么都是应该收费,而且一定能收到钱,人的服务是一定能收到钱的,人的服务有边际成本。所以在教育这方面,我们瞄准的方向是通过提供老师的服务来获得盈利。学生付给老师的钱当中我们有一定的分成、抽拥作为平台的运营资金,但是肯定是老师拿大头,我们拿小头。
姜靖华:
对于一个资讯类的产品,它肯定是靠流量创造收益的,对于我们来说主要依靠广告收入获得盈利。除了广告以外,因为你是比较大的流量平台,你还可以做一些游戏分发或者是应用分发工作,这也是我们收入的一部分。
另外,刚才李总说了我们有独家资源,这些不仅资讯平台十分重视,视频网站也十分重视,而且重视程度也最深。家住这些独家资源,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VIP服务,它也是我们收入的一部分,但是这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有一些APP,如果做的是泛阅读、能够快速地获取流量,你可以用广告收入变现。如果你做的是比较偏重服务的,那么就靠你的服务收服务费用支持你的商业化的发展,大概是这样的。
王斌:
我们是比较简单的,刚才也介绍了司机,主要还是从他们身上出,我们的羊毛主要是羊身上,而不是猪上。现在我们最难的是做减法,比如说新卡车销售,司机的加油、司机的吃喝住行用,汽车保险,随便一个市场都是万亿市场。而做减法,需要对我们的团队能够支撑做哪个项目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之前我们也想做汽车金融,后来感觉非常庞大。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要嫁接专业的人才,把所谓的市场变现,在具体的各个领域把我们能够匹配的资源匹配上,相信变现还是非常容易的。
主持人:
做减法,集中精力锁定重点内容或者是服务,这个就是创造价值,这是收费的根本。
张威:
其实公司宝的商业模式,通过对业务的分层管理来实现。我们有免费层的产品,比如说工商注册,商标注册,这是属于免费层的产品,我们叫入口级产品。我们有低费层产品,比如说财税、人事社保,以及简单的法律服务。我们也有盈利层的产品,比如说刚才说的行业资质代办。我们转化的产品是创业孵化转化到创业投融资领域,跟现在所有孵化器的想法一样,未来我们会通过项目入口,通过这么多的企业注册是一个入口产品,逐步从里面筛选出好的产品进行孵化,最后我们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这是我们最终的盈利产品。
因为大家都知道做投融资,实际上它是有时间的,一个是VC投资,它的比例非常低,可能只有1%的成功率。你从投入到产出,它撤出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段,怎么保证公司正常的运营,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我们都是通过创业服务来实现的。所以其实我们这种商业模式是被很多投资人,包括我们要上市的券商也是非常看好的,因为他是自己就能造血,不是烧钱的一种模式,未来还有很大转化的可能。我刚才讲商业模式很重要,其实我也希望大家从一开始就能造血活下去,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
分层次先把用户的习惯培养好,有习惯了再根据内容和服务收费。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它打破了很多门槛,让我们大家平等了。归结来说,互联网时代,理想境界只有两类,一类是做价值的,还有一类是把价值推广出去。最牛的企业是我不仅有价值,而且我可以把价值推广出去。对于APP来讲非常重要,我在做价值,这个价值你怎么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和推广出去,这个可能是最关键的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APP商业模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APP商业模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