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师论文发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大量、超大量的数据信息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级审计师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级审计师论文发表篇1
浅析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外部审计作为确保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真实系统科学的重要抓手,对我国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系统研究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 外部审计 独立性
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政府管理当局的国家审计机构以及执行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其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审计是由管理当局批准设立的社会中介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独立第三方审计,应当指出本文所指的外部审计主要是指社会审计。相对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由于独立于当事企业不会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制约,只需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以及相关利益主体负责,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公正性与科学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的外部审计尤其是社会审计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注册会计师为代表的独立第三方审计市场初步形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外部审计还存在诸多问题,上市公司出现了较多的财务报告造假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2013年为例,2013年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及IPO企业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或当地证监局处罚,9家上市公司及IPO企业因财务造假正接受证监会调查,其中包括万福生科、绿大地、新大地,天丰节能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审计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尽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当局先后在《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以及《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等多部法律法规中提出了外部审计对上市公司和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并从外部审计的提名、选任、解聘、续聘及申诉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界定。但是,仔细研究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发现无论是《公司法》第169 条以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59条大都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实践操作性,从而给外部审计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实践带来诸多影响和限制。
(二)外部审计市场发育不完善
西方发达国家外部审计的成功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部审计市场发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和制约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很显然目前我国的外部审计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当局对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价格的干预,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审计不是真正面对市场,而是往往面对政府和相应的监管机构,由此可能会导致诚实守信的会计事务所遭受“劣币驱除良币”的风险。二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由于常常实际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导致内部治理机制不科学。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影响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外部审计委托人权的归属上,即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委托人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由谁说了算。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市场发育存在缺陷。
(三)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收费不规范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应该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即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报告需要过硬的审计技术和良好的职业能力,自然其收费也比较贵。可是,这种情况在我国似乎不太显灵,在实践操作中我国许多上市企业都会将期末资产总额、合并会计报表单位数等指标作为收费计量标准并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协商。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的CPA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战国时期,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从而使得许多事务所为了揽取客户,不惜血本相互压价,压低收费。
三、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外部审计法律法规
整体来看,增强我国外部审计尤其是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归根到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制建设,只有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才会推动和促进我国外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管理当局在外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修订和完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点从外部审计提名、选任、解聘、续聘、辞聘以及申诉、强制轮换制度和强制拆分等多个方面切实增强法律条文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并重点在行业监管体制、监管部门的责权范围及其协调机制、行业协会性质职能以及自律管理机制、市场准入条件及限制及民事赔偿责任等方面作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
(二)构建科学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
在构建科学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方面,我国管理当局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根据“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基本思路,科学规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行业自律管理为补充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二是进一步改进事务所聘任制度,着力强化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职能,切实规避上市公司在外部审计机构选择方面由总经理或董事长一人说了算的情况出现。三是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大力推行合伙制事务所组织架构模式,并通过实施税收优惠、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共有财产分割制度来提高事务所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报告的质量。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引领和培育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基础,尤其是良好的职业操守显得的十分重要,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引领和培育。一是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加大培训投入,提升教育手段,改进培训方法,注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会计事务所内部的自律和运行机制,促进行业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引导和培育事务所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健全股份管理、收入分配、重大事项决策、风险基金管理、内部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成立职业道德惩戒委员会,执行严格的行业道德惩戒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文钦.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波.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性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戴红军.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信息[N].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03)
高级审计师论文发表篇2
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摘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维护财经纪律、防范财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面入手,提出了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重要性;途径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和审计机关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维护财经法纪,防范财务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艰苦努力下,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今,内部审计已成为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基础,是管理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
然而,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发展相比,内部审计不仅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上明显滞后,而且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上也明显落后。可以说,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也大多是依附于其他部门或合署办公,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这就导致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受到诸多利益方面的牵制,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②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手段主要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水平也不高,导致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难以发挥。在审计程序上,内部审计有时会出现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行为和现象,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③内部审计的性质及职能定位模糊。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行政命令的产物,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主管部门的要求,这种审计模式导致内部审计的性质和职能定位模糊。有些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装门面”,敷衍上级主管部门,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主要是对会计机构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还没有涉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④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责任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主要偏重于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没有制定明确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忽视了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责任追究制度。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必然导致审计人员缺乏审计质量风险意识,导致审计人员审计的责任性不强,审计行为不规范。
⑤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从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一是人员老化。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很多企业是为了敷衍上级管理部门不得已设置的,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的“老弱病残”,执业能力较差。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集中表现在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只熟悉会计知识,但对计算机、工程、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难以保证执业质量。三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与企业会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不重视专业培训,业务能力偏差的现象。这就使得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不能把握关键环节,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关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它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保内部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性,就必须制定严格、科学的质量标准。有了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质量标准,就可以及时发现、控制并消除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不良因素,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②提高内部审计效益,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就是要求内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回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提高内部审计效益为目的,制定科学的审计质量标准,严格保证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避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审计风险。
③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组织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内审行为,完善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
3 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3.1 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内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组织框架中的地位是实现内部审计改善公司经营管理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工作,必须从机构设置、人员、经费及业务等方面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为做好内审工作打好基础。
3.2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质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内审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理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通过审计制度来规范本单位的内审人员,使审计工作按法定程序办事,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纠,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3 严格履行审计程序,依法实施审计工作
审计程序质量控制要求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对内部审计业务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促使各项内部审计活动严谨规范,并对发生的质量偏差及时纠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制定严密的审计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遵循审计规范实施内控制度测试和实质性评价,同时加大对控制薄弱环节的审计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4 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也要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准则变化的需要,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审计手段。具体方法包括:一是顺应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问题,揭露贪污腐败、铺张浪费和资产流失等违法违纪行为,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不断改进审计技术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审人员要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内审人员要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开发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大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3.5 建立高素质的内审人员队伍
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是人,合理运用人力资源是审计质量的保障。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内审人员的准入门槛。要改变内审人员“老弱病残”的现状,选拔、录用年富力强具有会计、审计、工程、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员进入审计队伍,保证内审队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要提高内审人员的学历层次,加强内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大对内审人员计算机、工程、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内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在内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内审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要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以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6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要参照内部审计准则,结合行业特征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系统,来测定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内部审计的结果。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惩戒对责任人发出警示,分清责任与绩效考核,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作用。
3.7 重视审计风险,加大内审渎职或违规的成本
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强调以风险为导向来确定审计的主要项目及其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审计人员在选择最小风险方案同时,还应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对发现的潜在审计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外,有极少数审计人员不勤勉尽责,甚至在审计过程中为个人私利违规、违法审计,形成了审计的道德风险。因此,要加大内审渎职或者违规的成本,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制定违规惩罚的详细的法律法规;二是制定渎职或者违规的界定标准。应根据内审人员渎职或者违规事件的大小、性质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来确定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界定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郝晓雁等.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发展[J].审计,2003(4).
[3]张庆林.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经济师,2002(2).
[4]管劲松等.审计风险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5]李胜利.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J].经济师,2004(8).
[6]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财会研究,2004(6).
高级审计师论文发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