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导游词4篇
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深圳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一:深圳客家围龙屋导游词
客家民系是中国八大民系之一,也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他们的村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围龙屋".深圳市现存200余座,仅龙岗区各镇保留下来的就有100多座.占地从几千平方米至两万平方米不等.其中龙岗罗氏"鹤湖新居"坪山曾氏"大万世居",占地面积均在2.5万平方米左右,可谓是客家围龙屋之"最".在去客家博物馆的路上,就让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客家人的渊源历史和客家围龙屋的基本特征吧.
说起客家人,就不得不提到客家人得名的由来.俗话说"有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似乎客家人跟山有着十分特殊的缘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从秦朝末年开始,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很多中原人纷纷南下迁徙,另谋生路.在千余年的时间里,他们避往山区,聚族而居.因为一心不忘祖先根基,他们称自己为客人,久而久之也就被叫成了"客家人"
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的客家文化和广阔的社会区域,从而成为汉民族的一支人口众多,分布甚广,英才辈出的客家民系.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四海为家,刻苦勤俭,崇尚忠义,敬祖睦宗,重教崇文.
目前,广东大约有2100万人讲客家话,全世界约有6500万人使用客家话.世界客属大会曾经在多个地方召开,高朋友云集,热闹非凡.
虽然深圳的考古发现显示在五六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但客家人徙居在此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800年前的宋末元初.而大规模成批的迁入,则是在清代1684年下令招垦时期,所以现存的客家民居主要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了保护围龙屋古建筑,深圳市已经把它列入文物保护范畴.被界定为一级保护的客家民居有10处,2级的有26处,3级的有28处.
围龙屋的建筑非常独特,整体布局以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建筑结构,或是方型,长方形的城池结构为住.房间与房间首尾相连,整个大院只留一个出口供出入,既可互相照应,又容易防御攻击.由于所有的房间大门都向内开,整个建筑外墙将所有房间都包围在内,而且首尾相连,恰似一条巨龙,故此叫"围龙屋".由于世代相居,新成长起来的一辈和新搬过来的族人在原来的围龙屋外又盖起了新的房屋,而且同样是首尾相连,只不过规模在内围之上,将内围龙屋团团包围起来.内围和外围有天井相通,屋顶上也有岗亭和甬道,构成了一个既可作为居住地带,又可作为防御工事的独特建筑.围龙屋所用的建筑材料也非常特别,不是用传统的土砖建造,而是用加了糯米浆,稻草,甚至是蜜糖等材料,这样就能增强泥土的黏性,使围墙更加坚固耐用.
围龙屋前通常会有半月形的池塘,一是可以蓄水,防火,二又可以养鱼,符合广东人"有水即为财"和"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抵达了位于距离深圳约28公里的龙岗镇罗瑞合村,即将参观的客家博物馆也就是鹤湖新居,是龙岗地区目前保留最为完整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
鹤湖新居始建与公元1817年.历三代,数十年建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内部结构严谨,造型别距特色.最兴盛时有四代同堂,千人居住.
围墙内民居呈"回"字型,整座建筑群由内外两围相套而成.外围平面前宽后窄,就像一枚古代的银锭,内围有高墙与外围相隔,平面呈正方形.一条中轴线上,地势从低到高,有下,中,上三堂.围龙屋内部布局错落有致,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九天"就是指九条天街,"井"就是天井,"十阁"就是指两个"望楼"和八个"碉楼","走马廊"指的是在围屋的后墙上,并靠外一边都有一堵高1.3米的墙,两墙之间一条宽40厘米的人行过道.
我们在鹤湖新居可以通过杰出人物榜,看到民族英雄文天祥近代革命家廖仲恺,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当代商界曾宪梓等众多文学家,科学家.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客家人的骄傲.
如今的鹤湖新居展出了民间的酿酒坊,水车,榨糖机等农用工具,设有客家婚俗展,举办过国际摄影节,客家文化节,随着多部反映客家生活的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海外人士会回到中国,会到这里寻根.
感谢大家的配合,接下来请自由拍照半小时后于门口集合上车,谢谢!
篇二:深圳仙湖植物园导游词
【景区概况】—【邓小平手植榕树】—【弘法寺】—【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馆】
【景区概况】
说起植物园,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是吧?这次带您去的是深圳仙湖植物园。它建于1982年,1988年5月1日正式开放。占地面积8800亩,根据地形植被和名胜被划分为5个区。这里有野生植物1500多种,热带植物400多种,尤其宝贵的是,植物园收集并保存了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140多种,如水杉、桫椤、虹桐等。大家刚才边走边看,每种植物均挂有牌子,介绍其科属、学名、产地、用途,我们即可以观赏名贵珍品,也可以学习园林知识,乐在其中。但是深圳仙湖植物园与普通的植物园有几点不同之处,简而言之,就是“一树一寺,一林一馆”。
有人说名字这么好听——仙湖,有没有什么故事呢?没错,相传远古时期三位美丽飘逸的仙女从天上下凡,她们一路风尘,经过深圳东北部梧桐山西坡时,三位仙女被这里的幽雅景色深深吸引。尽管景色宜人,但是这时的深圳先民却面临着久旱成灾的险情,稻田干涸,水贵如油,饥荒已成定局,看着先民们一张张痛苦的脸和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三位善良的仙女动了恻隐之心,她们决定在这里隐居下来,为这里的百姓祈雨赐福。那时候正是西斜时分,只见三位仙女用手围成一个圈,衣袖轻轻一摆,一场大雨从天而降。奇妙的是大雨过后,三位仙女围圈的地方,即成了一个碧水蓝天的湖泊,后人把它命名为“仙湖”,期盼它永远为当地百姓消灾赐福。
【邓小平手植榕树】
神话传说永远是美丽的,因为它虚无缥缈。然而,在深圳仙湖植物园,却有一个比神话传说更美丽的故事,犹如在昨天,一切都历历在目,让人们勾起对一位伟人的回忆和怀念。1992年春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拉开了序幕,为中国这艘历经风雨的东方巨轮指明了前进的航向。那年的2月22日上午,和煦的阳光照在碧波荡漾的仙湖上,邓小平同志在中央、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仙湖植物园,对此地的自然景色和园林布局赞不绝口,指示“要把植物园办好,植物园大有可为”,之后在仙湖旁边亲手种下一棵高山榕。这棵树不但为植物园增添了一个游览的好景点,而且成为一次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们说,这是仙湖的福气。您看,这棵葱葱郁郁的榕树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永久记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请大家和它照相留念吧。
【弘法寺】
在仙湖植物园的北区,有座深圳市区唯一的寺院——弘法寺。弘法寺的前身是“仙女庙”,就是为了纪念三位传说中的仙女而建造的。1985年“仙女庙”重建时改名为“弘法寺”。它是岭南最年轻的寺院,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弘法寺的特色之一在于它的香火之旺。每逢节假日,到弘法寺朝拜的善男信女蔚为大观。特别是春节期间,通往弘法寺的道路上,人流与车流交汇,一定要实行交通管制才行。另一大特色是弘法寺的和尚,与深圳市的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样人才济济,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凭,大多是佛学院的毕业生。现在担任主持的是德高望重的本焕大师,他虽已百岁,饱经沧桑,但几十年如一日,带给无数人从善的心境和坚强的信念,目前弘法寺由中国佛教协会直接管理,正成为加强同港澳台以及海外佛教徒联系的纽带。
【化石森林】
接下来我将向您强力推介在仙湖植物园内的一处特殊的森林——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一座化石森林。以深圳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是不可能有的。但是深圳人敢想敢干,九五期间,投资一千多万元,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造就了一个可能,怎么样?让我们去瞧一瞧。在蓝天白云下,一棵棵褐色的古老树干,或站或躺,足有200多棵之多!最重的有9吨,最高的有6米。看着它们,就像和历史在做无声的交流,让人有一种震撼的感受。世界旅游组织的官员来此调研的时候感慨地对园长说,这就是你们对外的最大卖点!
【古生物博物馆】
在化石森林的旁边,有一座独特的建筑——深圳古生物博物馆,它是仙湖植物园的又一个中国第一,即国内迄今为止第一座古生物博物馆。走进馆内,您就被带入了遥远的地质历史。从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的出现没在短短的时间里,您就能轻易地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到地质历史中生命的兴盛与衰亡。目前,馆内收藏有从古生代到中生代以及新生代的各类标本。您看这边,这是第一次公开展出的井研马门溪恐龙,它长20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再看那边,有在哺乳动物进化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张和兽,是第一次发现中生代时期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切都给我们亲密接触科学与历史的机会。
游客们,在欣赏了仙湖植物园的“一树一寺,一林一馆”后,是否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此植物园非彼植物园,感觉的确非同一般呢?这就是深圳的土地,一块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希望您喜欢这里,欢迎您的再次光临!
广东深圳导游词4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