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的四大要点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过去了。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处暑养生的四大要点,供大家参考。
处暑养生的四大要点是什么
一、精神方面的养生:
处暑时节天气多变,很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
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遵循循古人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二、饮食方面的养生:
处暑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人们常会感到既热又干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喉咙干燥,干咳无痰,发热等症状。
1、饮食应对秋燥
燥气伤肺,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建议多吃新鲜果蔬,尤其是梨子和莲藕,还可将丝瓜皮、荷叶等用于熬汤。
2、饮食养肺
(1)多食酸味食物: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2)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三、起居养生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1、早睡早起
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发育,有利于美容。
2、子午觉保健康
古人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即每天于子时处于熟睡状态,午时静卧或小憩)。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3、睡觉时保护好腹部
不论是午睡还是夜间睡眠,都应关好窗户,用被子盖好腹部,以免秋风使脾胃受凉。
4、不宜急于增加衣服
民谣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天不要一下子增加衣服,以便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四、运动养生
1、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
随着天气的变化,早晚运动时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
2、 按摩肚脐养生
肚脐是人身要害,夏天的暑热让人们对肚脐的保暖不够,这个时节可适当加强养护。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
处暑养生,四大注意
1、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们在入秋处暑后常常会伴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为防止秋乏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调整夏天以来晚睡的作息习惯和方式,做到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多伸懒腰,有助于缓解秋乏。
2、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处暑后燥气明显,肺易受伤,容易出现咳嗽、肠胃炎、支气管炎等症状。此时饮食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后可喝一杯温水,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3、早晚添衣,睡觉盖被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早晚气候温差大,早晨夜间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胃病复发,尤其应注意预防感冒。
4、轻松运动,调养精神
处暑之后,天地万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机转向萧条冷落,加上秋干气燥,人们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应注意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
而秋高气爽的天气,尤其适合户外运动。约一二好友郊游、登高望远,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绪。也可在早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散步、小跑、下棋等都是调节心情的有效方式。
处暑养生的四大要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