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生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12 13:44

正面、积极的励志故事有助于职中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职中生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职中生励志故事篇一

1968年,美国跳远怪杰鲍勃•比蒙在墨西哥奥运会上以惊世骇俗的8。90米将世界纪录提高了55厘米。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一个21世纪的成绩,但比蒙此后便淡出人们视野。比蒙像昙花一现,之后再也没有打破世界纪录。

而至2010年,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已破了27次世界纪录。与比蒙不同的是,伊辛巴耶娃是1厘米1厘米地打破世界纪录的。

伊辛巴耶娃将曾35次打破世界纪录,至今保持着6。15米世界纪录的布勃卡视为田径场上的目标。她认为1厘米1厘米地打破世界纪录是最好的方式,从2003年的4。82米到2009年的5。06米,伊辛巴耶娃1厘米1厘米地超越自己,一共打破了27次世界纪录。

伊辛巴耶娃说她的教练曾说过她可以跳到5。30米。一次采访中,她说:“我还年轻,今年只有27岁,我想最少还会跳10年吧,这样下去的话,也许会实现的。”虽然2010年初,伊辛巴耶娃无缘多哈奖牌,并宣布无限期休假。但我们相信,伊辛巴耶娃在将来的伦敦等大赛上,一定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因为,1厘米,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并不遥远。

人们猜测伊辛巴耶娃是为了每次破纪录后的奖金,才采取1厘米破纪录法。但不管怎么样,她改写着历史,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运动员对梦想的执著。她一直活跃在撑杆跳的舞台上,不轻易放弃和退出,这本身便是难能可贵的,她比鲍勃•比蒙走得远。

伊辛巴耶娃是15岁才改练撑竿跳的。她的成功与天赋的关系很小,却与她追求成功的方式关系很大。她认为一个人距离梦想的距离不超过1厘米。每一步只走1厘米,才能永远前进,正所谓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球王贝利一生踢进1283粒进球,当记者问他哪粒进球最精彩时,贝利说是下一个。贝利的下一个,与伊辛巴耶娃的1厘米很接近。下一个进球是每一个球星的梦想,每次盼望进一个,才会有1283粒的奇迹。

目前的世界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埃塞俄比亚人盖布雷塞拉西,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跑完26英里385码,要跑多少步时,他的回答是“一步”。他解释说,比赛时,他并没有去想距离终点还有多远,而是专注脚下,想着下一步。这样不停地跑出下一步,26英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是的,伊辛巴耶娃也好,贝利、盖布雷塞拉西也好,他们在各自的项目上取得骄人的成绩,与他们的1厘米思维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成功,也许只需要走好1厘米。每1厘米都保持同样的热情,去完成下1厘米的目标,这样,你离成功的彼岸就会更近。

职中生励志故事篇二

人若形成固定思维,就很难从死胡同里钻出来。

其实,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你倒过来想一想、试一试,让思维转过身来,或许会给你带来“又一村”。

1878年7月,美国总统在纽约车站遇刺,身受重伤,急需进行手术。当时正值夏天,温度高达42℃。医生要求将温度降到35℃以下,才能保障手术成功。于是,美国政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约克多的工程师。

约克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工程师。他曾经在矿山工作过,知道怎样稀释有害气体,降低煤矿巷道内的瓦斯浓度。约克多想,既然空气经过压缩后会释放热量,将压缩后的空气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是不是会吸收热量呢?他立即动手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把压缩的空气还原,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冷却。于是,约克多给总统的病房安装了这样的机器,成功地使室内气温从42℃降到了25℃。

约克多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空调机的发明者。

吸尘器的发明,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多明多举行除尘器除尘表演。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风把灰尘吹走。在表演时,很多人被吹得满身是灰,人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有个叫哈瑞的人想:能不能换个办法把吹尘改为吸尘呢?哈瑞回到家后,用手帕蒙住自己的嘴使劲吸气,结果灰尘不再到处飞扬,而是被吸附在手帕上。哈瑞便根据这个原理,研制出了吸尘器。

法国有个叫多特的摄影师,特别擅长拍团体照。他与别的摄影师一样,在准备拍照前都是喊“一、二、三”。所不同的是:别的摄影师要求大家先做好准备,喊完三个数后开拍,拍出来的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上百人之中,难免有人忍不住眨了眼睛。多特在未拍照前却要求大家先闭上眼睛,待喊过“一、二、三”后再睁开眼睛。他这种“倒过来”的做法,拍出来的照片个个目光炯炯。

逆向思维的创新简单又奇妙。可在生活中许多人想不到,原因就是受习惯思维的束缚,窒息了创造力。解决难题的办法,有时候就像瓶底的水,当你喝不到够不着的时候,只要倒过来就能喝上了。

我们天天在说解放思想,殊不知,束缚我们思想的往往就是那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因循守旧的做法。当我们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用常规的方法难以解决的时候,不妨让思维转个身——倒过来试试,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职中生励志故事篇三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农场里,有一位牧羊人辛苦地帮别人放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牧羊人虽然很辛苦,可是他却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更让牧羊人开心的是他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一天,牧羊人带着两个孩子去牧羊,这时一群大雁从他们头顶飞过,渐渐地消失在了远方。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儿飞呀?”

“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明年它们还会飞回来的。”牧羊人说。大儿子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多好,那样我们就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听了两个儿子的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只要你们想飞,你们也可以像大雁一样飞起来。”牧羊人的两个儿子听了,都把胳膊当做翅膀模仿大雁飞,可是并没有飞起来,相反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牧羊人说:“你们飞的姿势不对,让我飞给你们看。”牧羊人也模仿大雁飞,可是牧羊人同样没有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对两个儿子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他们相信自己一定会飞起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他们家境贫寒,没有读多少书,可是他们却始终记着飞起来的这个梦想。

兄弟两个长大了,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飞了起来,他们就是莱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的发明者。

莱特兄弟能成功地发明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是与他们从小就种下的梦想分不开的。莱特兄弟也许没有多少飞行的专业知识,可是他们却有着飞行的梦想,梦想最终促使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

有一个调查小组曾经对美国哈佛大学的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相差无几的毕业生做过调查,在他们走向社会之前,对他们做了一次关于梦想的调查。结果是这样:

27%的人,没有梦想;

60%的人,梦想模糊;

10%的人,有着明确的梦想;

3%的人,有着长远而明确的梦想。

这个调查小组对这群学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25年后的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几乎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社会精英和行业领袖;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而那60%的人则安稳地工作与生活,衣食无忧;剩下的27%的人则整日为生计奔波着,抱怨社会、抱怨他人。

这群哈佛的毕业生除了梦想,各方面都相差无几,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有很大的差别,其区别即在于有无梦想。

职中生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