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语言的要求和技巧

发布时间:2017-05-22 14:13

所谓演讲语言,就是演讲者在演讲时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综合的、高级的语言表达形式——演讲,对语言有交际公际的运用,是有着一定要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演讲语言的要求和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演讲语言的要求和技巧

演讲语言的要求和技巧

一、真实准确不说假话。

真实准确,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最根本要求,也是我们领导干部演讲所应该首先遵循的原则。它要求演讲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演讲,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准确地遣词造句以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事实要真实可靠。我们在演讲稿中使用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一是一,二是二,绝不能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去虚构、编造、无中生有,去故意夸大或缩小、去添枝加叶、改头换面,这都是不行的。比方说,在张志新烈士的宣传上,可以说就有一点不真实的地方。许多报道都写了这样一件事情,说张志新在小的时候和两个姐妹组成了一个“三重奏”小乐队,她们常常在一些进步的团体组织活动中演出。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机关为蒋介石祝寿,要拉她们去演奏,他们怎样对待的呢?关于这件事,就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一本杂志说张志新不愿意去,父亲认为不去不行,当时他告诉儿女们,说琴在咱手里,是给他祝寿还是给他祝丧?张志新明白了,说“对,祝丧。”这是一种说法。那么,在一份报纸上,是怎么样说的呢?这份报纸说父亲和17岁的志新想了好久,终于商定了明颂暗骂的对策,精心安排了一套“魔鬼舞曲”——悲歌终了曲。而另一份报纸则是这样说的,这事可把志新的父亲难住了,聪明的小志新提出了一个极为巧妙的对策,奏西洋乐曲中的悲歌,明颂暗骂,父亲拍手称妙。这三份不同的宣传报道一个说主意是张志新出的,一个说主意是她父亲出的,一个说主意是爷儿俩商量出的,那么,肯定有两家说的“事实”不是真实的,所以说,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呢,引用的事实一定要真实可靠。这是真实准确不说假话的第一点。

第二,用词要正确恰当。一个词单独存在是无所谓正确不正确、恰当不恰当的。但是如果这个词使用在句子当中,跟其他词发生了结构上的关系的时候就有正确不正确、恰当不恰当的问题了。比方说,在1942年初夏的一个夜晚,重庆的一家剧院正在上演郭沫若的新作五幕历史剧——《屈原》,演出结束之后作者郭沫若和饰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都觉得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不够劲。那句话是怎么回事呢,那句话是说: “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说,这句台词在台下听起来总觉得不够味,似乎可以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再加上‘无耻的’三个字。这时,饰演者张逸生正在旁边化妆,就插口说:“我看呐,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说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郭沫若听了,非常赞同。于是,这句台词就改为“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育,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里判断性词“是”与指示代词“这”如果单独存在的话是无所谓恰当不恰当的,但是,当它们与其他词语组合的时候,就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虽然也构成了判断,但感情色彩不强烈,而将“是”改成“这”,变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之后就不仅构成了一种完全肯定的判断,还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含有你真不是东西、你真是禽兽之类的充满愤恨的感情。显然在这里,有“这”比用“是”要恰当得多。

由此可见,我们在写作演讲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精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贴切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能真正弄懂每个词的确切含义,仔细地分辨词义,特别要区别一些近义词,区别它们在使用范围、词义轻重、词的风格特点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另外呢,还要分清词语的褒贬色彩等等。

第三,是引语要准确无误。我们在演讲稿中所引用的政策、法令、名言、警句等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因自己所需而断章取义。演讲稿中宣传的、阐明的或依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等也必须清楚、确切,不能含含糊糊,更不能随意篡改、断章取义、胡乱加以发挥。这是演讲语言基本要求的第一点。

二、简明扼要不说废话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演讲的一大特点就是实用性较强。其中有些演讲内容还要求所属部门去贯彻执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的演讲言简意骇、简明扼要,不说废话,这样才便于贯彻落实,而啰嗦的演讲是没有人愿意听的。记得有这样一件事,说是某地有位领导说话特别啰嗦,有一次,他又滔滔不绝地演讲了半天,演讲结束之后有一位听众就送给他一幅对联,是一句古诗,古诗是这样写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位领导

演讲语言的要求和技巧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