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15:15

在经济繁荣、教育为本的今天,要实行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它们之间该如何转变?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但仍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一

《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摘 要】在经济繁荣、教育为本的今天,要实行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它们之间该如何转变?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但仍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综合目前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84-02

一 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的历史演变

应试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隋朝,而现今所用的教育制度也只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模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目前教育改革倡导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应试教育的历史发展及性质变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考试,一切教育都为了考试服务。纵观其历史演变,可以用科举――八股――高考三个阶段来概括。

第一阶段:科举时代。隋唐时期的科举,设有策论、经史等科目,分科取士。做官的权力将不再被因世袭而垄断,普通人也可借此鲤鱼跳龙门,迈进最高权力的殿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代的科举选拔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与严密,常有人为因素干预制度的公正性、公平性。这种情况在宋代得到了改善,“锁院制”“糊卷制”的实行确保了这种选拔制度更加公平与公正。因时而论,这是一种在当时非常先进、非常公平的制度。

第二阶段,八股时期。明朝开国初期,太祖朱元璋废除分科取士制度,改为以八股文为载体,专以“四书五经”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在这个时期,科举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非常公正、公平、公开的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但这个时代的科举却历来为人诟病,原因在于它强行为读书人灌输了一套有利于封建统治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严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读书人大多发展成为“双目瞪视,舌强木不能对”的书呆子,这是极不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因此,从教育的层面上来讲:它对社会公平的意义来说是进步的;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来说是倒退的。

第三阶段,高考。这一时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到20世纪50年代末年周恩来总理发表《关于教育改革问题》,姑且称之为“前高考时期”;第二部分是“文革”时期,且称之为“高考挫折时期”;第三部分是从“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可称为“现代高考时期”。高考时期为一个整体,其特点依旧是公平与公正。每一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进入国家的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即无法依据每个人的差异而量身制订学习计划;造成了人才综合素质的缺失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2.应试教育的弊端

纵观应试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应试教育至多可以保证公平,然而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公平的要求已经不是当今教育所最应该注重的方向了,取代它的应是人才“尽其天赋、善其能才”的要求。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2)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3)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4)导致学生两极分化;(5)加重教师负担;(6)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二 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特点是: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未来性。

2.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当前教育还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论是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还是家长感慨为子女“择校”的奔波,甚至是被人们诟病畸形发展的补习班,以及面对升学率的大压力……都反映了全社会共同的呼声――改变应试教育现状迫切,实施素质教育必然。

然而,为什么素质教育聚焦了这么多人的关注,牵动着全社会的视线?究其原因,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必然规律。(1)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3)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4)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经过程。

三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是由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密切的联系,如加以规划及应用,可以互相转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它们通常都存于同一领域中。如同一社会、同一学校中,有时甚至存在于同一家庭、同一个人中。

第二,它们都重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但由于办学目标、培养途径的不同,所带来效果也不同。应试教育由于办学目标、培养途径的狭隘性,决定了其在提高人的素质上存在

的片面性、局限性。由于只注重提高文化素质,而受教育者在心理、政治、思想、道德、身体素质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致使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实践中连小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动不动就沮丧、退却、放弃。如此怎能面对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呢?而素质教育由于办学目标、培养途径的远大性与兼容性,决定其在提高人的素质上的全面性、综合性。

第三,考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是必要的。它们都要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衡量学生智力水平高低,总结教学得失,促进教师教学的进步提高,所以不要将考试当成应试教育的专利,只是素质教育反对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唯一手段。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只有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在实践中,才能促使它们往好的方面转化,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论文

探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