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艰辛创业故事
很多年轻人对自主创业很神往,那意味着挑战、智慧、财富、价值。看看那些穷人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不惧艰辛的精神,坚定自己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穷人艰辛创业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穷人艰辛创业故事一:
培育杂交构树代替粮食喂牲畜节约粮食
核心提示
“我们知道,野生食草动物能吃树叶,可如今饲养的牲畜却吃粮食,如果牲畜也吃树叶,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粮食。”初次见面孙哲说,他的创业项目就是要让构树代替粮食,成为牲畜的主要饲料。一个月前,孙哲和他的创业团队带着“杂交构树”项目落户城阳招商.LAVIE公社。
初创:
环保种植袋赢得市场
“我父亲经商,主要从事对日贸易。”孙哲说,受父亲的影响,大学选择的是日语专业。毕业前,父亲的生意遇到一些挫折,那时对日贸易不是很景气。“当初学习日语,也是考虑以后子承父业,所以择业时有些迷茫。”孙哲说,眼看要离开大学,父亲给他指出三条出路,到企业上班,稳定;自己创业,有风险;出国深造,需要时间。最终,他选择了自己创业。
第一个创业项目是高分子材料,与所学的专业毫不相干。孙哲说,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也是有些偶然。老家德州有一家大型高分子材料生产厂家,而负责人正好是父亲的发小,一次聊天中对方提起,何不在青岛开一家贸易公司,经营高分子材料?于是,他和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开始了首次创业。
最初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高速公路、铁路、垃圾填埋等用的防渗膜。“你们能不能把材料做成种植袋,说白了就是一种盆栽植物用的花盆。”期间,一家荷兰的客户提醒说。当时,国内的植物多种植在大田里,是一种粗放式管理,如浇水、施肥都会造成极大浪费,而且还耗费人工。而在国外,由于人工成本较高,容器种植已流行四五十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向容器内定向浇水、施肥,最主要是节省人力。
“制作种植袋并不难,难的是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孙哲举例说,从种子到一棵小树,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根据植株的大小更换不同规格的容器。而国外讲究环保,用完的容器不能造成二次污染,这就要求使用期内容器必须自行降解掉。自行降解还有一个好处,不需要更换容器,这样也可以保证植物不伤根。目前,公司生产的种植袋已远销众多欧美国家。
转折:
选择构树作为创业载体
2013年,孙哲的公司承接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防渗工程。“以往经营的都是对外贸易,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内团队。”孙哲说,可工程结束后,国内团队一下子变得无事可做。这时他又开始思索,既然种植袋在国外很流行,为何不将这一业务引入国内?想起来简单,可实际推广却困难重重。使用种植袋需要前期投入,受观念的影响,在国内的实用率很低。经过调研发现,国内用户只有一小部分使用黑色塑料袋,好处是价格便宜,但塑料袋不可降解,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我个人觉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环保种植袋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孙哲说,但做生意不能坐等市场。随着种植袋业务的不断扩大,与苗木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一个想法在他的脑中闪现:有没有一种更好的盆栽植物作为载体,在推广的同时,又顺带将种植袋推广出去,这样也可以实现新老业务的有效衔接。
这期间他接触到中科院的“杂交构树”项目,而且今年2月份,国务院将此项目列为十大精准扶贫项目之一,文件一出,孙哲感觉机会来了。一个月前,他和团队带着项目正式落户城阳招商.LAVIE公社孵化器,在这里,团队拥有150平米免费的办公空间,而且有了更多与投资商和客户接触的机会。
创新:
以树代粮可节约粮食
“这就是杂交构树树苗。”在办公室里,孙哲拿出一盆用种植袋种植的小树苗。他告诉记者,构树野生树种在全世界都有广泛分布,生命力非常强,叶子中蛋白质含量高。从古到今,构树的叶子常用来喂养牲畜,摘下叶片,就会渗出奶白色的液体,所以在我国南方俗称“奶树”。问题是,野生的构树叶片上通体有毛,这就极大影响了牲畜吃起来的口感,因此现实生活中,养殖户还是习惯用粮食作为主要饲料。
构树有花有果,用种子种植,该项目用中国的构树和日本的光叶楮杂交,杂交后的植物要么无花无果,要么有花无实,但叶片更加光滑,蛋白质含量也提高一倍,是玉米中蛋白质含量的三倍。目前的栽培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细胞组织培养,但成本较高;一种是通过技术让枝条生根,这也是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
说起发展前景孙哲说,构树抗病性强,生长过程不需要喷洒农药,牲畜吃了后没有农残。此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粮食进口,进口的粮食中绝大部分用来喂养牲畜,以树代粮可节约大量粮食。而且,构树适合在盐碱地、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而这些地方都不适合种植粮食。随着杂交构树的大面积推广,未来有望代替粮食成为牲畜的主要饲料。
展望:
打造“一条龙”服务模式
“项目还处在种子期,主要是从事苗木的培育。”孙哲说,目前团队已在莱西、泰安、东营、潍坊等4地建立苗木培育基地,总种植面积达千余亩。根据规划,到明年将生产构树苗木一千万株。
说起未来孙哲说,团队的目标是打造“一条龙”服务模式。现在,杂交构树还没有被客户所熟悉,强行推广难度较大。鉴于此,下一步除了培育、销售树苗外,还将推出后续服务,如派出技术人员,帮助种植户进行田间管理。
另外,以往的构树喂养,多数只使用树叶,而杂交构树是全株收割,就像割韭菜一样,将枝叶一起粉碎后,再经过发酵处理,最终做成牲畜饲料。这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今后团队还将提供收割、发酵等全程服务。
穷人艰辛创业故事二:
退休司机养泥鳅年入百万获6项发明专利
创业、创客是时下最火热的词汇。湖南省桂阳县李经武从机关司机岗位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行养起了泥鳅,凭着一股钻劲儿,攻克了养殖泥鳅的一个个技术难题,而今不仅年收入过百万还获得6项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他的发明专利包括泥鳅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泥鳅产卵床、泥鳅种苗亲鳅催产注射器和泥鳅专用饲料发明专利。
谈起创业8年路上的酸甜苦辣,李经武说:“创业选择有很多,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才能苦中作乐,开心充实。”
2007年,时年52岁的李经武在桂阳一机关单位当驾驶员,当年该县下了一个鼓励机关单位人员从事农业的文件。从农村出来的李经偶然从江苏连云港工作的战友那里得知连云港很多农户从事泥鳅养殖,收入不错。李经武通过调查本地市场发现,桂阳当地每天需要消耗泥鳅600余斤,价格在22元一斤,而本地没有一家养殖泥鳅的,市场前景广阔。李经武说干就干,筹资71万元租赁了33亩抛荒地,在桂阳县鹿峰街道新澄村开始了创业。
第一次前往连云港进了100万尾苗,坐汽车、乘飞机、再坐汽车,回到养殖基地后李经武发现只有20万尾苗子存活。损耗太大,要长期做下去必须自己学会催产自己育苗。有了这个想法后,李经武整个人就像着了“魔怔”。“买资料、做实验,那时做梦都是催产育苗,几个月的时间里足足瘦了18斤。”
但试验的结果不是泥鳅不排卵,就是卵孵化不出来,或者是催产药量多了,亲本被打死了;经过10多次的失败,李经武终于掌握了泥鳅催产技术,在产床上泥鳅亲本终于产出了合格的泥鳅卵。
可是,来不及高兴的李经武很快就发现卵虽然产出来了,但由于泥鳅有吃卵的习性,如何避免卵不被吃掉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善于学习喜欢琢磨的个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通过反复观察和实践,李经武发明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发明专利:泥鳅双层产床,把传统泥鳅产床由单层变为双层,并改变了产床的材质,让产出的泥鳅卵能通过产床掉到第二层,从而避免了产出的卵被泥鳅吃掉。
围绕着泥鳅生产中“催产、育苗、捕捞”等过程,李经武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创新,先后发明了催产针用固定套、泥鳅幼苗捕捞器等6个实用型发明专利。目前,李经武的泥鳅育苗基地水面面积达100余亩,实现年收入100多万元,带动周边及江西省等240多户农户养殖泥鳅。
穷人艰辛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