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分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课题,通过分析执政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执政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分析篇一
十八大之后:执政党自身建设新目标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报告的党建章节,一开头就明确亮出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题: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省委党校副校长桑学成说,这是不断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必然选择。
桑学成进一步解释,科学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符合规律、遵循规律。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一大法宝。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自身建设目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协调办主任刘德海说,把“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结合在一起,上升为全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意味着我们党将要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执政形象上实现转型。
刘德海深入阐述“三型”关系。他认为,落实“三型”政党建设目标,要以学习为先。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十八大报告在肯定近些年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的同时,再次对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并把“学习型”放在“三型”第一位置。之所以如此重视学习,原因就在于:党能否长期执政,首先取决于党自身执政能力的提高,提高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
服务型执政党,乃十八大首次提出。落实“三型”政党建设目标,要以服务为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正式写进党章,十八大首次提出服务型执政党,并
与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同时写入党章,表明党的建设目标又注入了新内涵。同时,新形势下,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党清醒地意识到作为执政党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将“服务”具体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功能作用的新定位。
创新型执政党,也由十八大首次提出。落实“三型”政党建设目标,要以创新为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精神品格。只有创新党的建设,使党成为有活力的不断自我更新的党,才能有竞争奋进的优势。
建设“三型”执政党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党建办主任盛克勤告诉记者,我省把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作为新时期江苏发展的“八项工程”之一加以推进,取得了“基础牢、发展好”的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我省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给予高度评价,要求我省对“这种高度重视和聚精会神抓党建的做法要长期坚持下去”,并“按照遵循客观规律、紧跟时代步伐、务求取得实效的要求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为实现江苏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当前,我们应紧紧围绕十八大关于建设“三型”政党的目标,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批示精神,更加积极贯彻务实创新的要求,既研究变化又遵循规律,既创新举措又抓实工作,继续推动我省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坚持科学有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不断增强我省各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生机活力。
刘德海说,按照建设“三型”执政党的目标要求,以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部署,我们应当着力在以下方面努力。首先是抓好理论武装这一首要任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推动党员干部更加深入地学习、透彻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次是抓好领导干部这一重点对象。以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改进和强化中心组学习、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一坚实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创建重在制度。按照我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6大类36项考评指标体系和8条示范点标准,提升联系点、示范点工作水平,评选表彰首批50个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和20个学习型领导班子先进集体,推进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年终述学。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分析篇二
应该说,党的建设问题是一个生僻的概念,一二十年前,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人理会。别说搞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就是搞政治学的,对党建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避之唯恐不及。作为一个学者我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如果跟别人说我研究党建,那眼神就怪怪的,点点头,不说话了,实际上不说话我也猜得出来,他们心里会想党建有什么好研究,不就是些“要求、必须、一定、坚持、绝不”的东西吗?
社会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党建,为什么?道理也简单,就是因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区的改革不是说问题总量一下子增加到多少,最重要的是深层次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盘根错节连接在一起,在中国都连在一个点上,那就是党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说,党的问题解决得好,中国以后发展就顺利,就可持续;党的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发展就可能遇到大麻烦。干部中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只要把经济问题搞上去,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实际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个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党必须把经济搞上去,执了半天政,连经济都没搞上去,那还搞什么搞,就不要搞了。
但是,经济搞上去之后就确保无虞?地位就巩固了?没那事。为什么?因为党的问题成了一个单独的问题,从该角度讲,对政党如何进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这些年我们确实比较重视这一点,我自己也在开拓这一领域,但是大家知道,中国的政治不在于开拓不开拓,而在于你的开拓得不得到认可,要是不认可,就很麻烦。好在逐渐是向认可的方向发展,现在提出的一些重要理念,都和我们这些年的努力与奋斗有关系。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理念就是党的建设科学化。这次十八大报告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统领整个党的建设部分,很有深意,因为过去党的建设部分动不动就用全面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讲的是伟大,讲的是宏大,讲的是气势和规模。这次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来统领报告中整个党的建设部分,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别看党建部分写了很多,概括起来就是党的目标、总要求,其中包括“一个主线”,“两个坚持”,“五个建设”,“四个自我”,“还有三个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都必须放到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个概念当中去思考,那就有意思了。什么叫科学?科学是一般的词,大家都懂,既然说科学,那我就用科学的标准去要求你,科学化就是要提升到规律的层面来认识。
政党是如何产生的?
党的建设从建党开始就有研究,但往往不被当做一种科学,而是经常被当成一项工作来研究,有很多预设的前提,比如说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领着人民奔向共产主义,因此党怎么建设就是经验范畴。怎么建设?无外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当然邓小平说还有制度建设,于是就产生“四大建设”,十七大提出反腐倡廉建设,于是形成“五大建设”格局。这个说一说可以,但是从学术上说绝对不严谨。什么叫“五大建设”,反腐倡廉难道不是作风建设中的一部分吗?不管怎么说,这回答的都是党怎么建设,是操作层面的东西。
你看哪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里没有党的建设这一部分,哪一个党的建设部分不是从这几个角度去说。十七大、十八大如此,十二大、十三大如此,我敢断定,开十九大、二十大,也肯定如此,八九不离十。但问题就在于难道这就是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全部吗?不对,它只是工作性的研究,或者叫做事务性研究。一门学问总是分两大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事务性研究,另一方面还有规律性研究,即基本理论的研究。就比如经济,我可以研究股市行情,也可以研究经济规律,为什么会有经济的交往,经济交往建立一种什么样关系,依循什么样的原则等。
遗憾的是,我们长期关注第一种研究,忽略了第二种研究,还以为第一种研究就等于党的建设研究的全部内容,造成的客观结果就是党的建设长期停留在经验范畴,不能提升到规律的高度。经验有用没有?经验有用,但是经验只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才有用。我在北京烧一壶水100度就能开,跑到上海去一烧100度也能开,于是认为100度水就开,作为经验可以,但是得出一个规律,水烧到100度就能开,可能吗?到西藏去烧水看看,根本不到100度就开。
所以,经验有用,但是如果时代变化了就不管用,我们遇到的刚好是这个问题。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还用过去的东西能行吗?长期搞党建的一些老同志感到迷茫,过去党员挺听话,现在怎么不听话了?过去党组织挺管用,现在怎么不管用了?过去企业里面党组织
一呼百应,现在怎么设在企业里面,人家恨不得把你推出来,咋回事?那我告诉你,时代变化,就这么简单。
今天我们研究党的建设就应该用一种研究规律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一个学科回到它的本源,往往就是常识。政党是干什么的?政党就是搞政治的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人要组成社会,社会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权力,于是就形成一个公共权力,政治就是社会中的个人和公共权力的关系。
为什么民主政治产生政党?因为民主政治对公权和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与别的政治形式不一样。民主政治的前提是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生而不可剥夺,因为人要在一起生活,组成社会需要管理,于是把自己的权力交出一部分给公共机关掌握,也就是公权力,这么一解读,两者关系就不一样。一方面,公共权力来自于民,一方面公共权力又施之于民,两者就互动起来。本质上说,民主政治就是民众和公共权力之间产生互动,而神权政治、君权政治就没有这种互动,绝对服从,甚至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连死都是君赐给的。
民众与公权力之间的互动需要连接,直接民主很难操作。亚里士多德时代,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多好,怎么没了?因为在现实中没法操作。于是人们继续探索,在历史长河中,人们终于发现一种可操作的民主,就是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也有各种说法,既是间接的,又是代表的,又是代议制,实际上这几个说法都一样,就是间接民主。
间接民主使民主变得可操作,当然也使民主变得复杂。那么多人很难组织,民众就是一盘散沙,一个个的个人,是集合名词,实际谁也不听谁的,就像一麻袋土豆,包装起来挺好,像个样子,开口一倒,滚一地,谁也不挨谁。
公共权力倒是可以操作,因为可以强制,但是如果权力都放在个人手里,也就麻烦了,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这样人类不就掉在一种困境中吗?
人类也正是在摆脱困境的过程中才有所发明、创造、前进,政党应运而生,刚好填补这个空白。一方面,政党就是民众自愿组成的政治组织,克服了民众的基本缺点,使得民众组织化。另一方面,政党不是公共权力,但是政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控制公共权力,“左牵右挂”,把民众和公共权力连接起来。
民主政治是民众和公共权力之间的互动,互动由政党来实现。尽管有的人对政党烦的要命,有的人爱的要命,爱也好,恨也好,他会自己存在,一种客观需要,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规律性东西。
政党有两个基本前提,第一,从神权政治发展到民主政治;第二,必须从直接民主发展到间接民主,直接民主也不需要政党。有了这两个前提,就可以给政党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我通常用两句话来概括政党的历史作用,第一,政党是沟通民众与公共权力联系的桥梁;第二,政党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
我们应该确立一个现代政治理念,政党是有边界的,是搞政治的党,和政治有关,至少与政治间接有关才参与,一点关系都没有,参与进去算什么,那就怪怪的。别说现在市场经济,好多政党根本不应该参与的事情,就是计划经济时期,依然有人认为有些领域政党不应该参与。
很多领域政党实际上不应该介入,但是当你要和公共权力接触的时候,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就非通过政党不可,政党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要控制公共权力还就得借助政党。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分析篇三
历史和人民把中国共产党推上了执政的舞台,党也就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了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重担。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党作为执政党已近56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现在所取得的辉煌以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应该说和党历来就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来全国各地又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主旨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新形势新任务下,我们的党需要也必须不断的加强她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迫切且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永不懈怠的任务。作为执政党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所在。以“鱼水”关系形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就没有了存在的可能。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英雄巨人安泰的希腊神话故事,安泰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盖娅的儿子,他的力量来源于大地母亲盖娅,只要身不离地就力量无穷,所向无敌;但如果身体离开了大地母亲,他的身体就会失去一切力量。如果把党比作“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母亲盖娅”,党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群众。因而我们党不论进行什么改革和建设,都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能否通过党的领导,使得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现实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
要求,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奥妙所在。所以我们党必须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只有如此,党才能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一个受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的党,一个永远立于不败的党。
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所谓党性修养,就是每个党员自觉地用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加强党性修养就是从内部从自身不断提高党的主观世界,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因而我们党要不断的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来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和推动执政能力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具有更高素质、更高水平和更高能力的执政党。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体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如果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我们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党也要借鉴其他国家政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进行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自组织和他组织过程),使党成为有着更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执政党。每一个政党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内部的建设和权力的运用还需要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只有接受人民的监督,其他民主党派的监督,法律的监督以及新闻、网络等各种媒体的监督,我们的党才能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课题。正如《决定》所说,只有不断解决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看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分析还看了:
1.加强党的五大建设
2.党的五大建设是什么
3.党的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问题分析
5.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分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