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题

发布时间:2016-12-27 19:07

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同学们要如何准备适合自己的试题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题,供大家参考。

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题:

一、积累与应用(共24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苍穹( ) 俯瞰( ) 要塞( )

参差( ) 屏蔽( ) 翘( )首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眼花嘹乱 无动于衷 走头无路 莫然置之

谈笑风生 名列前矛 哑雀无声 锐不可当

改正:___ ___ ___ ___

3. 诵读《台湾》一诗,完成练习。(共7分)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七子”除了香港、澳门、台湾外还有 、 、 。(3分)

(2) 诗中“郑氏”指的是 。(2分)

(3) 给文中画线句子划节奏。(2分)

4. 在原文中画出病句并直接改正。(3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森林正在日益萎缩。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5. 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8. 请再选一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并写出关的成语。(4分)

诸葛亮 项羽 ( )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7. 阅读下面材料,8. 谈谈由这则材料引发的思考。(至少写出2点)(4分)

(1)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1)

(2)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读下面新闻,完成8—12题。(共1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文中的第一、二句是这此新闻的 。(2分)

9.上文从两方面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10. 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3分)

11.文中“此种情况”是 (2分)

12.文中第⑾、⑿两句话,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其中“不料”应怎样理解?(3分)

(二)读下面短文,完成13—12题。(共14分)

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支吾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便索性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他们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和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

(摘自《青年文摘》2004年第7期)

13.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歧途”(1)指 (2)

1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不用 B?(4分)

A、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B、直到三天后,他才找到爱因斯坦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1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16.第7段在文中是否多余,可删去?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令我们敬佩,根据你的积累,你能再列举出一个相关事例吗?(2分)

三、文言文(共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蕃: ②益: ③植: ④鲜:

19.翻译下面句子意思。(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0.《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来比喻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 。(3分)

四、作文(4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理解诗句的含义,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我美丽,因为我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第五单元自测题(满分100)

一、积累与应用(共24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苍穹( ) 俯瞰( ) 要塞( )

参差( ) 屏蔽( ) 翘( )首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眼花嘹乱 无动于衷 走头无路 莫然置之

谈笑风生 名列前矛 哑雀无声 锐不可当

改正:___ ___ ___ ___

3. 诵读《台湾》一诗,完成练习。(共7分)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七子”除了香港、澳门、台湾外还有 、 、 。(3分)

(2) 诗中“郑氏”指的是 。(2分)

(3) 给文中画线句子划节奏。(2分)

4. 在原文中画出病句并直接改正。(3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森林正在日益萎缩。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5. 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8. 请再选一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并写出关的成语。(4分)

诸葛亮 项羽 ( )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7. 阅读下面材料,8. 谈谈由这则材料引发的思考。(至少写出2点)(4分)

(1)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物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1)

(2)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读下面新闻,完成8—12题。(共1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文中的第一、二句是这此新闻的 。(2分)

9.上文从两方面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10. 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3分)

11.文中“此种情况”是 (2分)

12.文中第⑾、⑿两句话,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其中“不料”应怎样理解?(3分)

(二)读下面短文,完成13—12题。(共14分)

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支吾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便索性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他们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和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

(摘自《青年文摘》2004年第7期)

13.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歧途”(1)指 (2)

1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不用 B?(4分)

A、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B、直到三天后,他才找到爱因斯坦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1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16.第7段在文中是否多余,可删去?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令我们敬佩,根据你的积累,你能再列举出一个相关事例吗?(2分)

三、文言文(共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蕃: ②益: ③植: ④鲜:

19.翻译下面句子意思。(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0.《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来比喻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 。(3分)

四、作文(4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理解诗句的含义,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我美丽,因为我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