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型小说的结尾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2 05:28

结尾在微型小说的创作中有怎样的意义?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为之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尾巴的艺术》。著名作家柯灵在一篇序中也提到,微型小说结尾的那一笔 点穴 ,令人回味不已。大家们如此高度地重视结尾,正是切中了这种文体的要害,甚至可以说,抓住了创作的核心问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微型小说的结尾艺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微型小说的结尾艺术全文如下: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微型小说出现在中国文坛,之后便迅速成长并很快受到青年一代的深爱。微型小说的成功发展自然离不开新颖的立意、凝练的行文和严密的结构,但更多优秀作品让人拍案叫绝的往往是结尾。于很多文学样式相同,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全文感情的凝结点、主题的升华。

【关键词】: 小小说 新奇 文学 画龙点睛 回味无穷 意料之外 鉴赏意义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等,构思奇特、行文凝练、与小中见大世界,这些都无一不与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及群众文学心理契合。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1]微型小说大都篇幅不长,但要求结构完整,有一气呵成之感。对于一部微型小说来说,结尾的完美才是一部成功作品的完成的标志。一部作品开头和中段尽管精彩,结尾贫弱,就成了狗尾续貂,令人扼腕。[2]

根据近年来微型小说的发展,以及微型小说理论的逐渐成熟,微型小说的结尾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戛然而止、发人深思;意料之外、扣人心弦。

一、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结尾模式。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主要是指小说的结尾顺理成章,没有过多的起伏,故事情节发展自然流畅,作者主要通过对结尾气氛的渲染、使文章上下文的情节呼应让读者眼前一亮,从而达到小说结构上更完整,主题进一步升华的艺术效果。

张林创作的微型小说《大钱饺子》是这类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母亲包饺子时,往其中的一个里面放了大钱并故意作上了记号,说是吃到大钱饺子的人最有福气。吃饭时,母亲故意把做过记号的大钱饺子盛到了“我”的碗里。“我”早把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偷偷把饺子给了妻子,而最终妻子又悄悄地把大钱饺子给了母亲。母亲心疼整日在外操劳奔波的儿子,而“我”则认为妻子每天照顾孩子和年迈的母亲很不易,妻子更是理解母亲辛苦养育儿子的艰难……当母亲最后吃到大钱的时候,“我”和妻儿拍手欢呼,此时的母亲早已老泪纵横!故事没有太多的波澜之处,选材也很生活化,虽然是生活中小情节,结尾的完美修饰让人们看到一家人在艰苦岁月中相互关爱的浓浓真情,主题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这篇小说描写虽有波澜,但结尾没有过多的让人大跌眼镜,而是自如流畅的完结。但这样的安排也让小说的主题在结尾得到完美的升华,整篇微型小说在结尾处达到画龙点睛的美妙。

二、戛然而止、发人深思的结尾模式

发人深思,也即是留有悬念。此类小说在结尾时可以写得比较、含蓄,似乎完结又似乎欲言又止,留给读者足够的现象空间,让读者有余地思考回味。这样便激发读者兴趣,充分调动其想象力,从而拓宽了小说的思想境界,达到“残缺”而美好的意图。

《书法家》通篇二百余字,言简意赅,是这类微型小说的代表作。局长平时工作涉及的最多的字便是“同意”二字。书法博览会上,局长应邀参加,在大家的吹捧之下,局长也献上自己的墨宝,写下“同意”二字。当问及理由时,局长坦言自己写得最好的便是这“同意”二字。这样的结尾不禁让我们感到滑稽,但滑稽之余,相信很多人都会再次的回味这简单的一句话的结尾。作者聪明的用这么“同意”两个字,让我们看尽生活中部分人阿谀奉承的嘴脸和官场的黑暗腐化。如此结尾,含蓄而有力,只字不提,却又情绪尽显。让读者在无尽的空间中回味理解,讽刺主题不言而喻,微型小说也在这看似不华美的瞬间达到精彩。

微型小说在结尾时戛然而止,不仅适用于批判现实的讽刺型小说,同样适用于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文章的结尾。鲁迅的小说《故乡》最后一句:“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作者同样没有刻意点明自己的哲理,但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而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思想觉悟。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一种文学带给读者的人生启迪和思想力量。

三、意料之外、扣人心弦的结尾模式

“欧?亨利”式的结尾便是意料之外、扣人心弦的代名词,结尾打破读者对文章的传统理解思路,在最后一瞬间让读者瞠目结舌,充满不可预测性,引人注意而又完美新奇。

《麦琪的礼物》便为读者上演了这一幕。以男女主人公为向对方赠送节日礼物为线索展开。女主人公剪掉心爱的头发为深爱的丈夫买了根与他的金表相匹配的金表链,小说的结尾却让人大跌眼镜。男主人公竟为了给妻子买镜子和梳子而卖掉了金表。或许这样的结局让许多的人觉得不够完美。但是,遗憾之余我们又不禁被他们的那种深深的爱所感动。这样意料之外的结尾一下子把小说的爱情主题呈现出来,也更能打动读者,让我们深深记住这对可爱的夫妻,这份暖暖的爱。

“欧?亨利”式的结尾之所以成为经典有时候就是在于通过一个点的总突破、总爆发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把整个微型小说的情节推向最高潮。诸如此类的小说还有莫泊桑的《项链》、邵宝剑的《永远的门》等优秀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时候,有种震撼于心之感,在为小说中主人公人生和命运感同身受的同时,更为作者的巧妙构思拍手称妙。

微型小说不同于别的文体,亦不同于中长篇小说,自然,结尾的着力也有轻重之别。纵向来看,微型小说的结尾散文的结尾会侧重于感情的升华,把读者内心对作者表达的感情产生的共鸣作为结尾的成功关键点。横向来看。微型小说的写作特色尤其是结尾又不同于中长篇小说,中长篇小说大都有其字数上的优势,所以,大多数的中长篇小说都会注重情节的波澜起伏,注重人物性格的同时会在主人公身上发生一系列的波折和不平凡,但结尾来看,中长篇小说的结尾大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形成,没有太多的悬念或是突转,这是与微型小说结尾较为不同的地方。

相关文章:

1.浅谈秦牧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及不足

2.演讲结尾留人回味的艺术

3.浅谈市场营销:创造和谐的艺术论文

4.浅谈身体视觉的柔美流转的艺术性

5.浅谈艺术的起源及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关系论文

6.浅谈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认识

浅谈微型小说的结尾艺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