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好处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习俗之一就是吃粽子,那么,吃粽子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小编跟你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吃粽子的好处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有深远的节日意义,而且由于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古方中医带您深入了解粽子的营养价值,让您吃出健康、吃出营养、吃出漂亮。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本草纲目》中称糯米能“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端午吃糯米粽子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
糯米含有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并且十分缺乏赖氨酸、色氨酸,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钙含量较高但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将糯米包上馅料制成粽子,搭配食用,则可以避免营养不全面。粽子馅有红枣、花生、豆沙、蛋黄、五花肉等各种口味,均让人食欲大开,营养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豆沙:绿豆性干凉,入心、胃经,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健脾益胃、补血生乳。豆沙馅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矿物质、磷、锌、镁、钙和钾质。
咸蛋黄:咸蛋黄可清肺火、降阴火,健脑益智。咸蛋黄做馅味道可口,并提供丰富蛋白质、磷脂、维生素和钙、钾、铁等,但其胆固醇和盐分含量相当高,不宜多吃。
五花肉:五花肉含饱和脂肪酸,与糯米搭配口味香浓。但会令体内血脂肪和胆固醇过高,阻碍血管,容易引致中风和心脏病,不宜多吃。
红枣: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红枣馅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P、钙、铁等,补充糯米缺乏的维生素,帮助糯米中的钙等物质的吸收利用。
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醒脾和胃、润肺化痰。花生馅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补充糯米中蛋白质等的缺乏,但含油量高,多吃有碍肠道传送。
作为外包装,粽叶具备无污染和“一次性”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包装。常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有芦苇叶、荷叶、假黄梨叶及竹叶等,这些天然的叶子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A、C、多酚类物质和钾等多种营养。用它们包裹食品,一起经过高温蒸煮后,不仅为食物增添一种大自然清香,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
粽子天然健康、营养全面,但是因其热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以免影响肠胃及正常饮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即使是肠胃健康的人,也不能在一大早或晚上睡前两小时吃粽子,否则会使糯米停留在胃里时间太长而不消化,应尽量选在中午和下午吃,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次一至两个即可。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样搭配饮食不仅营养均衡,还能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端午节民俗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好处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