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三上册历史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练习试卷

发布时间:2017-05-12 18:40

当你掌握了历史答题技巧,你便能在历史的考试中如鱼得水!那么,在每份历史试卷中你是否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呢?让我们来做一下这套试题卷吧!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人教版2017年初三上册历史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练习试卷!

人教版2017年初三上册历史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练习试卷

单选题

19世纪末20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 B.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不包括( )

A.民族 B.民主

C.民生 D.民权

19.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下列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范围是广泛的

B.能够享受到近代中国社会诸多变化带来的便捷的只是少数人

C.新生事物的出现像暴风骤雨般将传统的习惯势力涤荡一清

D.民国政府改变社会陋习的举动是反动势力仇视革命政府的根本原因

有人于1925年去上海找工作,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男人穿中山装 B.看到很多西式住宅

C.发电报给远方的家人报平安 D.街上的人打招呼互相称“老爷”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充分体现民族平等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中华民国成立于( )

A.北京 B.日本东京

C.南京 D.上海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强学会 D.保国会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有的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莱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波士顿倾茶事件

意大利作为德、奥两国的战前盟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种情况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B.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C.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

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这里“一败涂地”的战争指( )

A.反法同盟的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规模巨大,法军的66个师、德军的46个师在这里厮杀,双方伤亡人数达到70多万。这说明了( )

A.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B.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D.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战争

法国元帅福煦在昕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A.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

C.激化了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 D.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一位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 )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争相掠夺的产物,双方都有责任 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责任在谁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变成一只‘火 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2分)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2分)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分)

(4)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2分)

(5)生活在21世纪的你怎样评价这“一粒火星”?它对今天有何警示?(8分)

(6)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3分)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3分)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于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6分)

(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4分)

材料二: 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社等自由;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2)材料二提到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 (2分)

(3)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 (4分)

2017年初三上册历史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练习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