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搞养殖故事

发布时间:2016-11-06 19:09

因为举步维艰,因为四处碰壁,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从苦涩中创造生活的经历。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创业搞养殖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创业搞养殖故事

创业搞养殖故事1:建养鱼基地养殖会变色的红鲷鱼年售300万

一个名校毕业的硕士,放弃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作机会,走上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5年过去,“养鱼硕士”梁政远的事业渐渐走上正轨:由他创办的无锡瑞顺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水产养殖、加工、营销、技术咨询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企业,拥有4个养殖基地,面积达500余亩,年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4年前,梁政远研究生毕业后,就在无锡搞水产养殖,短短4年,梁政远从一无所有就发展了4个养鱼基地,年销售额达到300万以上。虽然养鱼时间不长,但他养鱼从未失手过,年年都有钱挣,他到底有啥养鱼的诀窍呢?

梁政远的父亲一直靠经验养鱼,而梁政远则认为养鱼要靠知识,要看书,但在父亲的眼里,梁政远简直在胡闹。多次和父亲交流无果后,梁政远暗暗下定决心要以养鱼来成就他的一番事业。

红鲷鱼原产于马来西亚,与国内的红鲷鱼相比,梁政远养的这种红鲷鱼能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而且价格一斤也至少贵了两块钱!红鲷鱼颜色多样,肉厚且美观,在阳光下会泛着肉色,里面的肉都能看得出来。红鲷鱼不仅美观,经济效益也很好,但养殖技术很难,目前整个无锡市,只有梁政远的养殖场才有!

慕名而来,第一眼看到梁政远的时候,他正穿着脏脏的工作服在忙碌。梁政远憨厚的微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然后一定要带我们去看他养的鱼。梁政远的养殖塘,是一座座大棚。让人匪夷所思,养鱼怎么和种菜一样??梁政远:“其实和蔬菜大棚是不一样的,这个大棚出于防风的需要,建得比蔬菜大棚矮,里面只可以站一个人,而且每个大棚还配有加温的锅炉。”

“?为什么还需要加温的锅炉呢?”我疑问的问梁政远。?梁政远说:“红鲷鱼对温度比较敏感,在12度左右就会完全死掉。温室内温度很高,也为了促使红鲷鱼提前发情,这样可以提早上市。”

2010年,?红鲷鱼被梁政远的老师董在杰引进无锡,由于没人见过这种鱼,大家都不敢养,而梁政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很大的商机。然而建个正规的养殖场,前期至少要100万的投资,刚走出校门的梁政远上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呢?正在为钱着急梁政远,他的女朋友缪凌宏给了他20万元,才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梁政远,又找了一个合伙人,凑够了100万,承包了200亩水塘,并从马来西亚空运了30万尾的鱼苗,开始养殖红鲷鱼!

为了养红鲷鱼,梁政远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如果扔掉,必将赔的血本无归。马来西亚红鲷鱼是热带鱼,在温度低的环境中养殖,就会产生应急反应,颜色变黑,而等到温度升高,颜色又会再变回来。

2011年9月,经过两年的养殖,梁政远的红鲷鱼终于上市了,而让梁政远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红鲷鱼,却根本没人买,他该怎么办呢。

这种红鲷鱼,当地市民很难有人接受,但记者了解到梁政远这几年就是靠这种红鲷鱼发的财,那么他的红鲷鱼是怎么卖出去的呢?又是卖给谁了呢?

梁政远想出了一个方法推广他的红鲷鱼。改变了一下思路,我们直接供餐饮,直接跟餐饮去合作,我们要把对的产品卖给识货的人。于是梁政远请酒店的总经理吃饭,自己带着食物还从外面请来了大厨,让大厨用红鲷鱼做成的就是他们最拿手的菜。?尽管这家酒店的老板没有立刻答应合作,但梁政远说他看到了希望。从2011年至今,梁政远就是靠着这样的推销方式,一家一家的去酒店做全鱼宴,终于打开了红鲷鱼的销路。

如今,梁政远发展了4个养殖基地,在他的养殖主要养殖红鲷鱼,和这些稀有的品种,一年靠卖鱼和苗销售额达300万元以上!

从事水产养殖面临很高的风险,“我们和鱼隔着一层水,不像其它动物那么好掌控,一旦出事,损失无法挽回。”所以,梁政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几个养殖基地“蹲点”。同时,他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只有技术领先,拿出别人没有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几年来,梁政远的公司与世界渔业中心、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亚太综合养鱼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国家、省、市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承担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鲤鱼复合育种”的改良、扩繁及高效养殖示范项目,获得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创业搞养殖故事2:建养鱼基地养殖会变色的红鲷鱼年售300万

一个名校毕业的硕士,放弃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作机会,走上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5年过去,“养鱼硕士”梁政远的事业渐渐走上正轨:由他创办的无锡瑞顺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水产养殖、加工、营销、技术咨询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企业,拥有4个养殖基地,面积达500余亩,年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4年前,梁政远研究生毕业后,就在无锡搞水产养殖,短短4年,梁政远从一无所有就发展了4个养鱼基地,年销售额达到300万以上。虽然养鱼时间不长,但他养鱼从未失手过,年年都有钱挣,他到底有啥养鱼的诀窍呢?

梁政远的父亲一直靠经验养鱼,而梁政远则认为养鱼要靠知识,要看书,但在父亲的眼里,梁政远简直在胡闹。多次和父亲交流无果后,梁政远暗暗下定决心要以养鱼来成就他的一番事业。

红鲷鱼原产于马来西亚,与国内的红鲷鱼相比,梁政远养的这种红鲷鱼能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而且价格一斤也至少贵了两块钱!红鲷鱼颜色多样,肉厚且美观,在阳光下会泛着肉色,里面的肉都能看得出来。红鲷鱼不仅美观,经济效益也很好,但养殖技术很难,目前整个无锡市,只有梁政远的养殖场才有!

慕名而来,第一眼看到梁政远的时候,他正穿着脏脏的工作服在忙碌。梁政远憨厚的微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然后一定要带我们去看他养的鱼。梁政远的养殖塘,是一座座大棚。让人匪夷所思,养鱼怎么和种菜一样??梁政远:“其实和蔬菜大棚是不一样的,这个大棚出于防风的需要,建得比蔬菜大棚矮,里面只可以站一个人,而且每个大棚还配有加温的锅炉。”

“?为什么还需要加温的锅炉呢?”我疑问的问梁政远。?梁政远说:“红鲷鱼对温度比较敏感,在12度左右就会完全死掉。温室内温度很高,也为了促使红鲷鱼提前发情,这样可以提早上市。”

2010年,?红鲷鱼被梁政远的老师董在杰引进无锡,由于没人见过这种鱼,大家都不敢养,而梁政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很大的商机。然而建个正规的养殖场,前期至少要100万的投资,刚走出校门的梁政远上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呢?正在为钱着急梁政远,他的女朋友缪凌宏给了他20万元,才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梁政远,又找了一个合伙人,凑够了100万,承包了200亩水塘,并从马来西亚空运了30万尾的鱼苗,开始养殖红鲷鱼!

为了养红鲷鱼,梁政远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如果扔掉,必将赔的血本无归。马来西亚红鲷鱼是热带鱼,在温度低的环境中养殖,就会产生应急反应,颜色变黑,而等到温度升高,颜色又会再变回来。

2011年9月,经过两年的养殖,梁政远的红鲷鱼终于上市了,而让梁政远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红鲷鱼,却根本没人买,他该怎么办呢。

这种红鲷鱼,当地市民很难有人接受,但记者了解到梁政远这几年就是靠这种红鲷鱼发的财,那么他的红鲷鱼是怎么卖出去的呢?又是卖给谁了呢?

梁政远想出了一个方法推广他的红鲷鱼。改变了一下思路,我们直接供餐饮,直接跟餐饮去合作,我们要把对的产品卖给识货的人。于是梁政远请酒店的总经理吃饭,自己带着食物还从外面请来了大厨,让大厨用红鲷鱼做成的就是他们最拿手的菜。?尽管这家酒店的老板没有立刻答应合作,但梁政远说他看到了希望。从2011年至今,梁政远就是靠着这样的推销方式,一家一家的去酒店做全鱼宴,终于打开了红鲷鱼的销路。

如今,梁政远发展了4个养殖基地,在他的养殖主要养殖红鲷鱼,和这些稀有的品种,一年靠卖鱼和苗销售额达300万元以上!

从事水产养殖面临很高的风险,“我们和鱼隔着一层水,不像其它动物那么好掌控,一旦出事,损失无法挽回。”所以,梁政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几个养殖基地“蹲点”。同时,他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只有技术领先,拿出别人没有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几年来,梁政远的公司与世界渔业中心、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亚太综合养鱼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国家、省、市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承担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鲤鱼复合育种”的改良、扩繁及高效养殖示范项目,获得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创业搞养殖故事3:大学毕业生回乡养驴创业年赚百万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三牧关中驴养殖场,只见老乡们正在成群结队地往场里拉玉米秸秆。王大爷一边卸车,一边高兴地说,往年每到秋收时,玉米秸秆扔没处扔、烧不能烧,堆得村里村外到处都是。现在好了,把玉米秸秆送到养殖场,还能换钱。村里出了个好后生,我们都跟着沾光嘞!

王大爷说的后生就是三牧关中驴养殖场老板刁龙。2009年,刁龙从西安外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在西安某公司做运营主管,月薪5000多元,干得如鱼得水;爱人在西安开了家旅行社,事业蒸蒸日上。小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安逸温馨,成为同学乡邻羡慕的对象,刁龙的父母为此感到很自豪。

然而,时间一长,刁龙觉得这种平稳的生活单调乏味,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干点啥事?一次回到家乡武家村,看到父母为家里养的十几头关中驴在忙活着,他心头一动,发扬光大这一产业不正可以成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吗?辞职回家养驴,既能子承父业,又能陪在双亲身边尽孝,岂不是两全其美?

回乡养驴

父亲反对说“看驴养得了你?”

回到老家后,刁龙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刁照民。不出意外,父亲怒了:“啥?养驴!你连驴都没见过,还养驴?看驴养得了你?”

“养驴能赚大钱!我要做的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养法,我要成规模养,要形成产业链条……”刁龙耐心地将自己的规划说给父亲听,父亲勉强算是答应了。但是父亲和刁龙约法三章,能不能先养几十只试试看。

“那不行,要做就做大做强,规模就是效益……”刁龙说,嘴上他虽然答应了父亲,但他内心有更宏大的目标。此后,刁龙从亲戚朋友处筹资100万元,又悄悄贷款160万元,并开始在全国各地考察,寻找驴苗,学习养殖经验。

前期工作一切就绪后,2012年6月,刁龙注册的养殖场破土动工。几个月后,拥有办公室、员工宿舍、标准化驴舍、饲料房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养殖场建成了。就在这时,一些村民还不理解地说,“他肯定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来养驴来了,简直就是胡整。”

犟驴脾气

“我就不信自己发不了这驴财”

说干就干。2012年6月,刁龙在村上租赁了35亩土地,请专家设计了标准化养殖场方案,初期投入200万元的三牧关中驴养殖场在鞭炮声中破土动工了。施工过程中,刁龙自己当小工,挖地基、搬砖、和水泥,修建起拥有办公室以及员工宿舍、标准化驴舍、料房、青贮池等基础设施的养殖场,开始规模化养驴。随后,养殖场还陆续养起了供乡亲们搞旅游租用的骆驼和马匹。

2012年11月,刁龙去甘肃、青海等地,一次性引进回关中驴140多头。看着嗷嗷叫唤的毛驴,刁龙激动不已,但心里没底,“这驴爱吃啥,会不会得病,我啥也不知道,没几天就死了好几头。”

“我就不信自己发不了这驴财。”刁龙说,既然上了“梁山”,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随后,刁龙在村里找了几个养过毛驴的老人帮忙。好在毛驴确实不容易生病,加上家人的帮忙,很快毛驴养殖走上了正轨。

由于父亲有做酱牛肉的手艺。2013年底,刁龙又注册了一家食品厂,专门由父亲负责做生熟驴肉加工。刁龙说,之后,他亲自上门推销,将驴肉供给省内各大酒店,目前,他和许多酒店签订了长年合作协议。现在,陕西境内的大部分驴肉都是他的产品,一头毛驴单肉就能卖到七八千元,每年纯利润已突破百万元。

2014年底,刁龙还清所有的债务,还买了一辆宝马轿车。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刁龙的养殖场看到,存栏的毛驴有600多头。刁龙说,他食品厂的屠宰量保持在每年1000头左右,公司净资产达到上千万元。大学同学都称他“刁千万”。

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刁龙采取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在周边发展了6个养殖大户,给他们提供驴驹、青贮饲料,上门跟踪服务、实行统一防疫……每户一年最少可赚5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每年把乡亲们秋收后剩余的玉米秸秆作为青贮饲料一股脑全收来,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能增加纯收入300多元。看着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刁龙心里乐开了花。他自己也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

创业搞养殖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