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枪历险记

发布时间:2013-03-27 09:05 阅读量:388 日记本:《个人日记》

释题:为什么叫“弄枪”而不叫“玩枪”或“耍枪”?因为玩枪或耍枪都含有喜爱枪、使用枪的应有之义,而弄枪则是见枪起意,是临时性的随意摆弄枪支,并不意味着就喜欢枪支。故曰“弄枪”。我这不认真,不严肃,轻率地弄枪,只有两次,而每一次都几乎闯下大祸,险些给他人和自己造成灭顶之灾,故曰“历险记”。­

第一集: 一枪把王科长夫妻俩打离了婚­

这事发生在1950年初春。我时年18岁,刚到邳县财政科做会计练习生不久。主要任务是向会计学习记账和练珠算,工作很轻松,所以王科长经常让我做一些打杂的活。这一天刚吃过早饭,叫我到他的临时住家去拿他的枪,他要下乡。王科长30多岁,山东人,瘦高个,工作很干练,说话有点快,法院赵院长跟他开玩笑,叫他“机关枪”。王则喊赵院长“赵麻鼻”(赵的鼻上有几个麻子)。­

王科长的老婆是农村人,长相一般,解放脚,不识字。生有一个女儿,三四岁了。春节前从山东老家来探亲,因为县政府当时没有招待所,临时借住在县政府外面老百姓的房子里。王科长晚上下班回家住,第二天早上回科里办公。因为当时邳县正在“閙毛人”(主要是国民党的潜伏特务和反动道会门人员在装神弄鬼搞破坏,加上民众迷信,跟着瞎起哄,一时弄得人心惶惶),王科长晚上回家时都带着枪,回机关时再带回来,这天他忘记带回枪来,所以叫我替他回家取枪。­

王科长的借住地,在县政府西面距离约100米的一所独家小院。他住的是两间西屋,分里/外间;里间靠西墙铺张老式的木板架子床,床头有一木箱。我到时,王嫂子刚起床(她倒怪能睡懒觉),正给孩子穿衣服。枪就放在木箱边的枕头旁。我拿起枪正准备离开,王嫂子让我等一下,待她给孩子穿好衣服,跟我一块上机关,我路上好帮她换换手抱孩子。我答应了。因为没有别的事好干,我就依着箱子摆弄枪。这是一把老式德国造二把盒子炮,可以连发10响。王科长警惕性高,子弹上了膛,关上了保险栓。我来时,王科长并未把这情况告诉我。­我出于好奇,就摆弄着枪;我只见过别人用枪,自己并不会。我把枪身斜拿着,枪管向下,另一只手去扳机头。我并不知道子弹已经上了膛,并且关上了保险栓,机头是扳不起来的(必须打开保险栓才能扳开机头),我费了好大的力气只扳离了约1公分,再也扳不动了,就猛一松手。这下子造成了击发,只听震耳欲聋的枪声在耳边炸响,我被吓得惊慌失措,手一松,枪丢到了地上,接着又砰!砰!响了两声。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和王嫂也惊魂出窍。真险!子弹从她们母女俩面前不到两寸的地方入土,枪口若再向右二寸,则母女俩被击,不死必伤;若再向左一寸,则必击穿我自己的脚。。。。。。

我这次弄枪走火,使王科长夫妻俩大吵了一场,他们互相埋怨,男的怨女的:他当时摆弄枪,你为什么不阻止?女的怨男的:为什么不交代他,不许弄枪?夫妻反目的结果是,在赵院长调处不成的情况下,离了婚。有人说,随了王科长的心愿,离了个土的,好再找个洋的。也有人揶揄我:“你这小家伙真有本事,一枪把人家夫妻打离了婚。”

我事后反思:做什么事都不可孟浪从事,尤其是不要尝试做你不熟悉的冒险的事。瞎摆弄,不巧也会惹大祸!

弄枪历险记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