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防伪

发布时间:2013-03-10 10:28 阅读量:721 日记本:《个人日记》

古人造汉字显示出令人叹服的智慧,就拿这个“伪”来说吧,采用的是会意法,是“人”和“为”两个偏旁的组合。所谓会意,就是人们从字的构成偏旁上就能体会出字义。“人”字好理解,那“为”是什么意思呢?为的繁体是“爲”,上面是爪,也就是手,下面是大象的象形,表示人指挥大象干活(这又是一个会意字)所以“为”的字义就是做、干,譬如“为人”就是做人,“非不为也,力不逮耳”中的“不为”就是不做、不干。(另外“为”还有作“给”、“替"讲的用法,如“为人民服务”、“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两例中的“为”都读作去声。)“伪”字综合了“人”和“为”的固有字义,就是“人为 的”,非天然的;不是出自人的天性或真情实感的,也叫伪。这个“伪”字造得相当形象,让读者据字形便可以识字义,难道不是体现了大智慧吗?

现在一提到“伪”字,人们依惯性思维判定它是个贬义词,如假冒伪劣都不是什么好词。其实从价值判断上来说,伪是个中性词,无所谓好坏,只有从人的行为目的、手段、结果上才能够判别好坏、褒贬。比如野草是天然生成的,而庄稼是人工培育的,能够说庄稼不如野草吗?科学、教育、文明、道德都不是天然就有的,都是人为的,能够因此否定它们的价值吗?伪之所以被人视为贬义词,是缘于它的另一个“非出自人的天性或真情实感”的属性。例如婴儿啼哭是出自天性,成人假哭就是作伪,此伪就成了贬义。

尤其是到了近代,作伪之风大炽。贪官、奸商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加之不良公知为虎作伥,推波助澜,致使假冒伪劣泛滥成灾,各种各样的“秀”名目繁多,花样翻新,诸如“亲民秀”、“慈善秀”(如捐献不兑现、以资助为名实际做广告),加上“山寨版”的发明创造(包括学术著作),假大空的官方宣传,泡沫政绩,豆腐渣工程,还有假药、假证件、假种子、掺毒食品……数不胜数,甚至连防伪标识也是假的,搞得人们眼花缭乱,难辨真伪,善良的人们深受其害,以致人们谈伪色变,深恶痛绝。所以防伪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伪的手法、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概括起来无非两类:画皮和下饵。

先说防画皮。人的自私贪婪的本性决定了要损人利己,如果以本来的恶鬼面目示人,那就把人都吓跑了,如何还能害人?所以必须伪装起来。比如有的人骨子里卑鄙龌龊,却伪装成绅士、君子相,口头上说的是天官赐福,暗地里做的是男盗女娼。试看那些贪官,时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作起廉政报告,慷慨激昂,义正词严,俨然包拯在世,一旦真相败露,却原来是当代和珅。这种人是典型的伪君子。有人说伪君子比真小人可恨、可怕,我赞同。真小人其卑鄙在明面上,就像龇牙咧嘴汪汪狂叫的恶狗,大家都看得到,就疏远他,提防他。而伪君子就像温顺可爱的宠物狗,人们喜爱他,亲近他,可他趁人不备,冷不丁咬你一口,令你防不胜防。所以说小人好防,伪君子难识,因为他们披着画皮。要防画皮,必须戒盲从和轻信。不要被高官、专家、教授等头衔唬住,要听其言观其行,不要被他们的甜言蜜语或天花乱坠迷惑住,要动动脑子,千万不可对大人物盲目崇拜,说不定在这些人物中就有披着画皮的恶鬼。

再说防下饵。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句话:戒贪。下饵者就是利用人们的贪心,爱占便宜。俗话说,便宜无好货。不要轻信商家的优惠、打折、大甩卖等等花招,俗谚说,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不买便宜货,就会少上当。再就是不贪免费的馅饼,就不会掉进陷阱。不要因暧昧的中奖信息而动心。鱼儿不吞饵,钓者其奈何?

总之,防伪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打铁先要自身硬。胸中涵正气,不盲从,不贪婪,就有了拒伪的免疫力。 

话说防伪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