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半捆柴”

发布时间:2013-01-30 20:05 阅读量:500 日记本:《个人日记》

在一个青山环绕的小山寨里,人们经常看见一个身披斗笠的中年人坐在山岗上斟饮他的“宝葫芦”。村里人都称这位骨瘦如柴的汉子“半捆柴”。

这位中年人从小就以砍柴为生,但每天却只是背着半捆柴回家,岁岁如此,就这样在山寨里落下了这个名字,这些年来从不离身的只有那腰间的葫芦形的酒壶。

中年人每天听着鸡叫声出门,挎着他心爱的酒壶翻过山岗,去敲开酒家的门,用前一天半捆柴换来的一吊钱斟满酒壶。

挎着满满的酒壶坐在山岗上斟饮起来,路过赶集的人叫他:“喂!为何坐在这里饮酒而不山上拾柴?”中年人眯缝着眼睛笑笑说:“炊烟袅袅,时间还早。”随手端起酒壶咕嘟喝下一口,一会儿功夫赶集人已经消失在山岭。

又过了一会儿,从远处蹒跚走来一位七旬老太,右手挎着半框鸡蛋佝偻气喘地说:“时候不早喽,该上山干活了。”说完老太佝偻着身子渐渐走远了。

中年人泛着醉意自言自语起来:“留着青山在,饿不死我“半捆柴”。

天气突然骤变,高高的山谷里飘起了鹅毛大雪,“半捆柴”把仅剩的几口酒喝下,躺在那里睡着了。等到赶集人翻过山岗回来的时候见“半捆柴”在胸口握着酒壶躺在白雪中睡去了……

多年以后,山寨里的母亲们教育孩子时常说:“小时候好吃赖做,长大变成“半捆柴”。文/孟 刚

庸人“半捆柴”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