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心与如想

发布时间:2010-10-04 17:40 阅读量:1369 日记本:《个人日记》

生活中最真诚的是由心而发,而非由想而得。任何经过思想而得虽然美好,但却不是最真的,思想是一道未清洁的过滤网,它虽然有所过滤,但是却非最美。比如忧伤,我们认为它之真诚是因为流泪不经过思想,喜极而泣。如果感动在流泪之前我们要经过大脑的加工,询问是否需要流泪还是强忍,不管怎样的表现,这就是不真实的。我们无法感觉到情感的真实性。而我们现实中最需要就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信息,但是这个社会我们越来越难感觉到它的存在。

其实人在出生后的心灵是至善的,可是随着社会的经验和经历,慢慢学会了应付生活的境遇,锻炼了生存能力,赢得了很高的生活空间,也习惯的理性的生活,可是今天当我们仔细想来,直觉和感觉往往是美好的,理性却是直觉的奴隶。它也是容易给人带来压抑的痛苦和匮乏。我们难以在自然的情境中得到享受往往是理性过强的结果,因为人从动物一路过来,自然需要保留基本的特性。

昨天在和一个女人的会面中,她在下班之余爱刺绣,她用刺绣来充实自己一些时间,人有时未免枯燥和烦恼,让自己的动手刺绣却是能得到一份新的寄托。如果这个刺绣是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它是无价之宝,针针相思,线线相绕,无不表达它是主人发自内心的希望,情感的结晶。所以好的刺绣不是模仿,它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寄望。也是它得以让人一辈子珍藏的地方。所以买刺绣的人想寄托一种情结,可是刺绣者需要表达买者的心境,这就是默契。开始我也希望她能给我空余刺绣一副,更甚的是我要求了主题,后来想想我和她之间有着一段特殊的感情,不可以强求。只有发自内心世界的真诚才是最美好的,我一直在追求至善至美的感觉,一直没有停止这样的冲动和修习。慢慢的有了一个发现,越是深沉的爱就越难以表达,所以真正的爱和情感是无语的,因为经过了加工语言是不完整的,所以意会才能回味。

人的生存是矛盾的,我们一心想得到如心(感性与直觉)的真爱。却又不得不学会面对那如想(理性与批判)的现实生活。这两者处在我们生命的天平两端,我们青春就在这样的两者之间不断的冲动,我们在自我的冲突中颠簸着,难以平静,不断的在选择和放弃,不断的肯定又否定之间重复,因为支撑点处在中间。或许在我们有生之年,生命慢慢耗竭,冲动慢慢停止的时候,我们只能生活在失衡的天平下,带着遗憾与感慨。或许能够告慰天年的是那样的曾经,那样一种憧憬的美丽。

如心与如想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