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生存,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幸福,家园,亲情,爱情和生存,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喜欢李安,是因为《卧虎藏龙》。喜欢《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记》,是因为喜欢那个故事。
pi,一个印度的孩子,一个成长于动物园的孩子,喜欢老虎,却忘记了老虎生存的本性以及人类固有的自私心理。
他的父亲阻止了他喂养老虎的行为,让他从感情上割裂了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情感链接。当在救生艇之上,鬣狗咬死斑马和猩猩之后,他想到了另外一种信仰,同情与正义,就像他所讲述的第二个故事一样,他想要杀死这只鬣狗。
最终,老虎出来了,杀死了他想杀的鬣狗。自此,他们之间的矛盾共存就此展开了。老虎的生存是建立在血肉的基础上,而pi的生存是建立在思想的基础上,他们是矛盾对立是如此的尖锐,生存高于一切。
但是,我不想去复述这个故事,因为这是一部值得去观看的电影。里面涉及到了场景很美,气势也很宏大,偶尔还有点小紧张和惶恐,但是最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善,永存,爱,永恒,信仰,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这是一部与友人一起观看的片子,出来后大家都唏嘘不已,为了那样的视觉感受,也为了那样的心灵震动。为什么,故事的最后,用“不可思议”来结束,这是值得玩味的。
这部片子说不上与《阿凡达》具有同样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喜欢东方文化中的唯美浪漫主义的人,一定会更加喜欢蓝色的海洋和闪烁着诱惑的夜空。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记》是本人目前很少看到的一部诚意之作。虽然,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大片和大制作已经不少,但是,我更喜欢一些唯美而又具有深意的作品。
我并不排斥悲剧,但是我并不喜欢看悲剧。我总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悲剧,为什么还要再一次去看悲剧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呢?难道,我们生活的天国还不是一个悲剧嘛?生活,不是生活,生存,还处于最底层。
但是,我并不反对人美对悲剧美的偏爱。毕竟,悲剧的本身,往往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总结。人们喜欢莎翁,喜欢的就是那种悲剧的美,一种直指灵魂深处的震撼和反思。
就像中国人喜欢《红楼梦》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华丽的辞藻和绚烂的尘世生活,里面还有命运的抗争与无奈、心灵的卑微与骄傲。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记》让人惊异、惊叹、惊讶的同时,让人有了思考:为什么pi要对他逝去的亲人说对不起,是他本人的错吗,还是因为他自己的任性,未能陪伴他的亲人。
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要活下去,还得与动物们一起漂流。不幸的是,受伤的斑马和较为灵性的猩猩被残暴的鬣狗杀了,最中,鬣狗被凶猛的老虎杀了,算是一个心灵的平衡,却也让人反思,动物的残杀是为了生存,而人呢?是为了什么?
我不是一个会拍马屁的人,所以至今仍生活在底层。在这里写下一些关于《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记》观后感,不是为了什么人,也不是什么水军或者是粉丝,纯粹是因为自己单纯的喜欢这部电影。
此外,个人比较反感装13,而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多年前已经进入我心,所以,这次才会期待这部奇幻、冒险、动作电影。
同时,《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记》也确实给了我一个感觉——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珍惜就是一种拥有!
记住这一句话:“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道别。”
生存,是生命永恒的主题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