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净土上
三尺净土上
又是一年开学季,杨老师分外的紧张。刚被调到高三年级,而高三学生要参加高考。杨老师有很大压力。
上学年度年终总结的时候,杨老师因为关心学生,备受学生们喜爱,被评为“十佳优秀教师”,一时传为佳话。现在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学习,不会过多的在意学生心理生活。杨老师做的就很好,学校打算在这年度期末推举杨老师参加省级评比。
杨老师对报道学生非常热情,嘘寒问暖。张三家住在县城东边,家庭条优异,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李四家在农村,学习挺好。家庭条件很差,自己的学费都是亲戚借给的。······诸如此类,杨老师对待家长一视同仁。碰到官员和碰见农民一样,不会因身份为地位不同而歧视。有时,他还会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记录每位家长的信息。说是“知彼知己”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管理同学。家长们也都挺乐意。
开学不长时间,杨老师任命班委:张三任班长,李四任学习委员······大家一致同意,没有什么异议。
高三的学习还是很枯燥的。杨老师虽然才三十多岁,却也是资深语文老师了。先秦君子风范,儒家思想,入世出世等等,信手拈来。经常会说“修身,养性,安家,治国,平天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育学生长大后多关注政治,做到左右逢源。展望未来后,最终还是要说一句“大家还是要好好学习的,现实毕竟和理论有一定差别的”。
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好好考试,不要因为学习枯燥误了学业,为每班成绩最好的五个同学每人准备2000元奖学金。当然,李四负责。李四心里也没底,马上快要考试了,不知道能不能进入前五。开学一段时间考试是绝对没问题。只是班长什么事都让他干,有时候班长买瓶可乐,还要让他去。
李四心情一直很低落。多想获得奖学金补贴家用,可是现在学习的成绩差了好多。李父看在眼里,询问了情况后就让李四不要担心。好好考就一定会获得奖学金的。李四非常感动,父亲能如此鼓励自己,确实是最大的帮助。
发奖金是开大会发的,以此鼓舞全校学生。李父坐在座位上,脸上一片欣喜。“·····张三,二蛋······”李父还是很淡定的,等等,总会有的。他坚信着。安慰李四“不要担心”。
最后的结果:还是没有李四的名字。“怎么可能?不可能啊?不应该啊。”李父神神叨叨的说着,没有人可以听懂,李四吓得不敢说话了。
灰色六月,高考即将到来。班里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这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全校倒数了。第二,杨老师病了。这些对于这样一个班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班级人员倒是不在意了,好似麻木了。
班长在班会上大吼:“我们要去探望我们敬爱的老师,到时候会有领导去,所以希望去两三个家长代表。班委也要去。”活像一个猴子,挺滑稽。李四回家给李父说了。李父还是神神叨叨的说:“我要去,我一定要去,我有话对他说。”
第二天,家长代表只有李父一个人。由学校中层领导,班级班委,家长代表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杨老师家出发了。
杨老师家里还是比较简陋的。李父进去之后就被一个烟盒吸引住了。这个烟盒和李父吸得烟是一个牌子,盒子都是一样的。李父冒昧了,顾不了这么多了,上去拿到烟盒就对老师说“借给烟啊”。杨老师本来躺在床上,听到这句话好似打了鸡血一般,一把抢过去。李父也不放,两个人僵持了起来。这边领导和学生不懂了。两个人还在闹着,最后,烟盒撕开了,可大家没看到烟,却看到了零零碎碎的二十元,五十元的钱。
后来,杨老师在报纸上又刊登了几次,在这座城市便再也没见过他。
三尺净土上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