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灵官桥
不为别的,只为在我们的视线里日益减少的石桥。曾经隽水河上,我亲身走过的就有七八座石桥,犹如长龙卧波。不过十几年,已经荡然无存,少数残存的桥墩诉说着谢幕的无奈。早就闻名灵官桥,只是无缘结识,出于对石桥的怀念,不畏天气的炎热,过县城穿马港越杨塘坳,在禾苗青青的田野经踏水桥施塅翻越一座山,就到了一条狭长的山谷中,也就来到了灵官村。 没有询问,许是心有灵犀,一眼就发现了被挤在低矮的棚屋中间的灵官桥。顿时,有一种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这就是历经五朝兴衰惯看七百多年春风秋月的古桥吗?如今只留下几分苍凉。这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平淡无奇,并无宏伟的气势,也不见精美的图案,然于横跨在发源于张师山的马港河上游的溪港上的灵官桥,建于南宋景定年间,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东岸南侧,立有一碑: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身为条石,因年代久远,已经黑褐,布满青苔,石缝间已是杂草滋生。迈上七八级台阶,到了桥面,桥面有条石栏杆。两边栏杆中间各嵌有一块青石刻,其一为“招贤桥志:前宋黄子贤公建修,得卿公志下立栏杆。民国二十二年立”。立于桥面,但见西岸有上十级台阶上升山坡,陪伴着这古老的石桥。栏杆外面藤蔓蒙络飘拂,结实葫芦似的。此桥上下游不远,已经建有水泥桥,少有行人过往,此桥冷落鞍马稀了。放眼两岸,但见青山巍峨叠翠,草木葱茏,藤蔓交错,碧绿苍翠,浓荫匝地,此桥得脱俗超凡之灵韵。
到西岸,在树荫中下行,下到溪滩,但见桥拱如弯月,落在两岸突兀的磐石之上,是溪流的最窄处,巧借地利,坚实美观。来到桥拱下,仰视条石严丝合缝挤成圆弧,浑然天工,不得不概叹能工巧匠的智慧。虽然历经不计其数的山洪冲击,至今却安然无恙,保存完好,是通城县境内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桥,也是全国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桥下细沙银白柔软,散落着大小石头。溪水浅清见底,可见成群小鱼时而随水漂游,时而迅疾逃逸,怡然自乐。在捕捞技术先进赶尽杀绝今天,能在溪水里看到这么多小鱼,也着实让我兴奋好久,只是静静的静静的观赏,生怕惊扰了这些生灵。聆听流水在石缝间演奏者妙曼的韵律,诉说着沧海桑田;看着桥影水中,摇曳生姿,自成图画。河床的岩石,一块块被水打磨得晶莹剔透,光滑玉润,石上纹理清晰可见,奇形异状,各具情趣。这水,这石,给了这座古桥无穷的灵气。
我从溪水这边到溪水那边,在石头上行走,流水潺潺,却不着水。撩起一捧捧清泉,抚摸一块块石头,与这古老的石桥交流着,感受着,满足着,祈祷着......
结识灵官桥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