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块月饼的滋味
过中秋节吃月饼是华人的老传统。为什么不吃别的糖果糕点偏偏要吃月饼呢?我没有认真考究,说不出真正原因,据猜测可能是图个团团圆圆的好口彩吧。我今年80岁了,度过了80个中秋节,但吃了多少月饼,因为当年没有记载,无法统计。但我印象最深的是51年前那半块月饼的滋味:吃时感到香甜为比,回味却是异常苦涩。 话说1961年(那是三年人造“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的中秋节到来之前,铁佛公社党委研究,认为,苦熬了三年,终于渡过了饥荒,前两年没有条件过节,今年情况好转,有条件给吃国库粮的人员(包括家属)改善一下生活——凭购粮本每人供给半块月饼(约50克)。在今天看来这像是一个讽刺笑话,可是在断油、断糖两年多的次荒年代,这已经是职工们所能享受的最高福利了。那些农业户口的社员们还享受不到呢。
供货那天,供销社副食品柜前挤满了人。随做随卖。买到手时还是热乎的。有的人受不了月饼香味的诱惑,当时就吃下肚了。我也是那没有出息的人中之一。我家当时是四口人,购买两块月饼。我买到手之后,随即掰下了半块,也顾不到斯文风度,当众吃了起来。
其实那天出售的月饼质量比以前差得多,油和糖都很少,但对于久违月饼的人们来说,乍见到它,无异于久旱禾苗逢甘雨,还没有吃,那香甜的气味直钻肺腑,令人垂涎欲滴,吃起来味道甘甜无比,所以事隔51年犹觉齿颊余香。但吃下不久,就愧悔不已,自怨自艾:我是馋昏了头吗?怎这么没出息!
我是丈夫,是父亲,有好吃的,应该先给妻子儿女,何况是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和正在发育期的幼小儿女,她(他)们更需要营养,我怎么能够自己先吃了呢?是馋极了吗?有一点,但不完全是,主要是动物的本能自私!我当时想的是:一旦拿到家中,孩子们吃了这半块月饼肯定不解馋,一定还会眼巴巴地望着大人那份月饼,即使不敢再开口索要,但那贪馋的目光也令大人不忍心与孩子争嘴。我现在不吃,就可能吃不上了。可耻的自私战胜了理智,所以就……后来果然如我所料:身为母亲的妻子,只尝了一小口,便把她的那份月饼分给了孩子。她并没有埋怨我先把月饼吃了,但她的无言的行动已令我无地自容了。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作为孩子榜样的父亲,应该做到先人后己,而不是相反。何况这种自私是对待最亲近的妻子儿女!!
事隔51年,我之所以对那半块月饼耿耿于怀,不是在于回味它的香甜,而是难忘那浃骨浸髓的苦涩!没有谁埋怨我,指责我,孩子们恐怕根本就没有印象,是贤惠妻子的母爱行动,激发了我的知耻之心,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灵魂中的卑微。丑事不忘,化作教训,净化灵魂。我将铭记并践行:有好处先人后己——不仅是对亲人和朋友,对一般人也是如此(敌人除外)。我还希望为政者能够汲取主观决策瞎折腾,人为制造饥荒和贫穷的历史教训,莫让百姓再过挨饿的日子。
半块月饼的滋味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