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味道

发布时间:2012-05-26 19:38 阅读量:1501 日记本:《个人日记》

每一次去北街闲逛,总有些许的怀旧情绪。五一又去了北街,那天天气有些微凉,街道的低洼处还有早晨落雨后的积水。

街道并不肮脏,不过是被就陈旧充盈着。昔日热闹的影院早已关闭,原先的售票处已经改为买调料的商铺了。

买菜的那一片区域,菜商仍然卖着菜。老式的吆喝,新式的电子秤,忙碌的买菜人,你来我往的讨价声,闷头点票子的女人们,以及脸上洋溢着微笑的男人,让来此间闲逛的人注意力从原本的陈旧转移到了热闹当中来。

影院门口的台阶依然是那么高,台阶上面落满了尘土。台阶下的马路和对面的凉粉摊,总有人坐于摊前吃碗凉粉。豆腐摊前有位老奶奶正拎着小孙子稍候着打上一块豆腐。卖油饼的小摊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盘子中整齐放置的油饼、麻花依然泛着当年的淡黄和清香。几个老头围着一个小方桌,在一棵粗壮的槐树下打着纸牌,他们当中有花白胡子的,又有戴着圆形浅黑色眼镜的。瞧,有一位正悠然的叼着一个长长烟斗,虽然并没有参与打牌的活动,但从幸福的表情看,显然已乐在其中了。不知从何处过来一两只小狗穿梭于人群之间,寻觅着地上的食物。

影院一旁的丁字路口,缓缓地冒着几缕矮矮的青烟,原来是有几个配钥匙,修补铁锅、铁盆的小地摊。一个小小的风箱,再架上一个烧烙铁的小炉子,旁边那个半人高的柜子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待配的钥匙。只见其中一个匠人系着围裙,拉上一会儿风箱,然后拾起一个锉刀,搓几下铁盆上的漏洞处,然后再剪上一小块铁皮,压在漏处,又顺手从火炉上拾起烧的滚烫的烙铁,在焊锡上蹭一下,涂于小铁皮边缘,等到冷却再用锉刀搓平。动作和在高镇童年的记忆里打那些小匠的动作如出一辙。

我并不排斥新事物,如今我们所处的环境今非昔比。但站在怀旧的角度,如今像北街留下的这种残余的有些牵强的古色古香的气息,已是冰山一角了。

回忆起我小时候,那时的高镇很土。我常在窄窄的街道上的人群里穿行,手里可能还捧着一枝红色或者黄色的气球。有时是独自的溜达,有时是随在大人后面要零食吃,又或者和小伙伴在街市上玩耍看街面上稀奇的事。那时在拥挤的集市上,时间是照样的流走,并没有任何的虚度感。

那时镇子上的街道异常的窄,街面没有特大的汽车经过,没有高于两层的楼房,街两边的商店全是铁皮焊接的小房子,外面再刷上黑色的广告漆,中间的街道尚没有有沥青硬化,地面常年被感赶集人踩踏的有光又亮。

有集的一天,人们从十里八乡赶来,货商们都集中在街的两旁,窄窄的街道更加的窄了。每逢有集日,街市上就摆满了小摊。有凉粉、豆腐、蔬菜、衣服、皮鞋、布料、五金、农具,赶集的只要转悠上几个来回,就能买到自己打算好的东西,买完东西,时间宽裕,若是再碰到熟人,则会聚在某个角落里,抽一阵子烟,说一会儿话。乡村人赶集一方面是为了交,更重要的是图个高兴,并且逛一逛还能释放一下劳作带来的困顿情绪。

照相馆里常有人去照黑白相片。现今,街面上的那些老式的照相馆有的翻新,有的已经关闭了。每当拿起那时胶卷相机拍的黑白照片,有对童年的回忆,更有依恋不舍的年代里的香甜。集市上满脸皱纹叼着烟袋的白须老翁,锅锅灌灌里飘出的热气,背着装过花肥蛇皮袋购物的庄稼汉,提着扁扁的菜篮在菜摊前巡视鲜菜的少妇,卖糖葫芦和棉花糖的大婶,玩耍的孩子,偶尔会有几位丝巾飘飞的时髦男女青年,如果再碰上个套圈或者耍猴的,集市则更加热闹了。

记忆里,每个在镇子上赶集的人们彼此之间都其乐融融 ,仿佛都很相熟,茶摊笑语间有蔬菜和食品的味道, 布匹的味道,农人身上的汗味,金属器皿的味道相互交汇一种熟悉又亲切的味道飘浮在镇子上空。

如今,集市已成为一种形式,生活方便了,楼层高了,乡村那种最朴实的交流却走远了。街道宽阔了,可热闹渐行渐远了。而我只能在似曾相识的琐碎里努力地回忆那些熟悉的味道。

-

熟悉的味道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