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笑人

发布时间:2012-04-05 10:22 阅读量:1282 日记本:《个人日记》

时隔十数年,忆起此事仍有余怍。 “请你说出‘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历。”这是“步步高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的一道素质测试题。那位歌手倒是答对了成语的含义和故事梗概。主测评委又追问一句:“‘颦’是什么意思?”那歌手略一思考便回答:“‘颦’是走路;东施跟西施学走路。”我当时很替那歌手着急,并“腹诽”:真笨,连“颦”是“笑”都不知道,……我这里暗讪未了,便听评委说:“‘颦’是皱眉头,西施体弱多病常皱眉头,东施见了,以为西施的美就在皱眉上,于是便跟着学。”我听了不啻惊雷轰顶。能是我错了?不是有“一笑一颦”之说吗?赶紧去查词书。可不是我错了吗?我这时既愧悔又懊丧,那难过的滋味就甭提了。自己大半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历四十余年,都是和文字打交道,自忖与它们都是稔熟的朋友,岂有认错字和曲解词义之理?哪知今天竟犯了个低级错误,自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我懊悔的是,自己过于自负,平时读书不求甚解,犯了望文生义之过,致使今日蒙羞;幸好不是发生在课堂上,否则真不知如何收场。更令我自愧的是,往往以己之“长”去笑人之短。就在前天,一位新闻节目主持人,将“饮鸩止渴”的“鸩”

(zhen)读作“鸠”(jiu)我便讪笑他“素质太差”、修养不够。今天自己曲解词义,难道不是修养不够?

经过反省之后,我清醒地认识到,真正可笑的应该是我自己,夜郎自大。须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又是全知全能的智圣呢?更何况知识海洋浩瀚无涯,穷个人的毕生之力又该能学到多少呢?再说,人的一生,谁又能保证不犯一点这样那样的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呢?每个人都只有求知若渴、虚怀若谷、踏踏实实地去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若见到他人犯有疏忽之过时,只能是自儆自惕,而不应该讪笑。讪笑他人是轻薄的表现,这恰恰暴露了自身的修养不足。自今而后,当时刻自省自律,活到老学到老,只学他人之长,不笑他人之短。

不敢笑人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