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
201709
九月寄语:也许是因为人变得娇气的缘故,或者是因为闰六月的缘故,总感觉今年这个夏天过得实在太长、实在太难熬、实在太浮躁,能在清凉之中进入九月,就有了恍如隔世之感。谁叫这座城市仿佛只有冬夏而没有春秋,谁叫这个世界充满了躁动和无序。虽然也许还会热浪再起,也许还会汗流浃背,但实在不想再听那首改编过的《夏日小苹果》了:“你是我的小呀小五花,突然烤焦了不能怨我,夏天又来到了五花肉的山坡,撒点椒盐就能出锅锅锅锅锅;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翻一个面烤几遍都不嫌多,黑黑的小脸儿吓傻了我的心窝,熄灭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
2日,老婆的那部买了还不到一年的乐视2在公交车上被小偷顺走,所以,儿子在第一时间给她又买了部双摄像头的魅族6,看着挺不错的。
5日,今天是中元节,也是民间俗称的七月半鬼节。写完并修改好了华新提供照片并要求撰写的《留在宜昌五中照片上的那些人》的文字部分,也对照片进行了重新修正,也算是对曾经担任那所学校领导近十年的母亲的一种怀念。
6日,发表美篇《永远风行的挂旗船》第一部分,在编委会群里解释道:“这篇长文和《永远的立德乐》一样,都是在写作宜昌记忆期间读书和找资料期间发现的一些自认为有用或者有趣的历史,舍不得删去,就组成了这两篇文章的主体,实在太长了,好几万字,不适合在宜昌记忆中发表,所以给了别的地方,美篇实在太长、照片也太多,不得不分为四期,其后感谢了一大堆人,其中就有这个群里的不少老师,给了我不少启示和提醒。谢谢。”
10日,在同学群里留言:“@榮 @臧建设 我写的《挂旗船》第一部分用的背景音乐是那首四川民歌《挑起扁担喜洋洋》,第二部分想用付笛生的《众人划桨开大船》,第三部分还在想,如果不行,就用恩施民歌《七碗茶》,第四部分肯定用李双江的《船工号子》你们有何高见,推荐几首你们认为好的、大家都熟悉的有关川江、峡江的歌曲,最好是男声,宜昌风俗,开船不准女人登船,否则船会翻的。”
还有晚上的:“@臧建设 不知你听过没有,钢琴版唱民歌,总有些喝着咖啡吃泡菜的怪怪的感觉。美篇提供的除了江大官人的宋祖英,还有在宜昌关押过的汤灿、那个护犊的梦鸽和那个唱过纤绳荡悠悠的于文华,所以决定第二部分采用宋祖英的,而第三部分也定为尹相杰、于文华的《纤夫的爱》,再次说声谢谢,有空回宜昌还是请你喝酒。”
11日,针对臧建设所说的“严肃的史记,配一个民歌,不伦不类。音乐配不好,保定话叫~闹腾。我觉的还是配一个曲子好。你试试关了背景音乐,放一段纯音乐的高山流水。心灵不断净化的感觉,要是再焚一炷香。”回复如下:“不要,就是要这个味,其实和你说的一样,原本是严肃的文史,可是现在写文史几乎无人看了,所以才会从宜昌往事中抽身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高山流水、焚香,这样文青的事年轻的时候做过,现在想来就脸红,都七老八十的人了,不要矫情,对了,这么大年纪还能写点东西,本身就是一种闹腾。”
我还说:“据说马化腾想对微信群开始收费,正在私下里征求意见,不少朋友都很高兴,因为可以少给人点赞、少看别人发的视频、可以专心在QQ群里聊天。真的很希望有这一天,我们这个夕阳无限好就又可以红火了,期待这是真的消息。”
12日,给彭翔华在微信里答复:“正在看《大城小巷》,因为我姨妈是武汉总医院的医生,所以我五六十年代的暑假几乎全在武汉三镇度过,跟着总医院从汉口的黄埔路一直到武昌的武珞路,于是对汉口和武昌某些地方的大街小巷比宜昌的还要熟悉。后来每次到武汉就像是回家似的,一直视为第二故乡,已收在电脑浏览器的收藏夹里了,以作慢慢欣赏之备,谢谢了。”
15日,早晨关电脑时因为等会儿还会操作的,也就点的是“睡眠”,谁知跟着钰涵的后面乐不可支的一玩就是一天,临睡觉时简单关掉电源,结果导致电脑第二天无法正常开机,只好休息一天,第二天晚上儿子来排除障碍,结果第二次开机就很正常的进入了程序。儿子解释了半天,结论就是这台电脑太老了。
18日,因为李明义谈到独生子女,我指出:失独家庭很可怜的。李明义回答:失独家庭给人的感觉是“精神已被摧毁”;古三皇人(彭翔华)指出:失去的不是独,而是整个家庭,甚至整个人生!我的回答是:前几天因为写到失独方面的话题,上网找了些资料,才真正理解到老来丧子之后,那种悲痛对老人就是李老师所说的“精神已被摧毁”的打击,不能用言语进行表述,才知道为什么把白发人送黑发人列为不可承受之痛苦。@彭翔华(古三皇人)概括的很对。
19日,在老同学群里留言:关于喝酒之事,抱着不要伤了和气的考虑,本来不想说的,憋了好久决定还是说几句。哪一个喜庆的场合没有美酒飘香,哪一个相聚的时刻没有举杯欢庆,除了公家人把吃饭叫饭局,所有的宜昌人都把聚餐称为酒局或者酒席,谁敢试一试婚宴上没有摆酒,谁敢请人吃饭不给人敬酒,不被来宾背后臭骂那才叫怪呢,关于同学聚会要自己买酒的提议,只是嗤之以鼻,有本事就喝酒,没本事就住口,这是宜昌酒席宴上的老话,要是那样的话,多吃菜的要不要多买单,多吃水果的要不要多掏钱,多吃饭的要不要另外交费,想想就好笑,那就是宜昌话里所说的“ou屁儿xue吱嘎”,太没水平了。首先声明,如果那样的话,本人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不参加就是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找个别的机会,还是有班上的美女陪着喝酒的!
25日,把《永远风行的挂旗船》分四部分制作成美篇,一周发一部分,到今天全部发完了,有人质疑文章中所说宜昌鸦片销售量过大,答复如下:“关于宜昌鸦片虽然是历史,现在也很敏感,只能点到为止。不过很多史料都证实了当时宜昌代收烟税,造成宜昌空前繁荣,加上又是转载码头,钱也好赚,那些人也很懒惰,抽鸦片的比比皆是,公安方面的资料显示,鸦片消耗比这还要惊人,还有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战期间抓壮丁竟抓不到一个营,只好到监狱里选囚犯充数。还有些当时的资料对宜昌这座鸦片城写得触目惊心,就不再提了。”
26日,西陵区档案局的杨森林打电话来说了《建立家庭档案》和给《读档》写文章之事,答复如下:“回到家里看了那个建档文件,谢谢你的关心,但似乎不符合条件,再说个人的东西也不多,所以不得不让你失望了。关于《读档》那个栏目,我一直都很关注,在电话里也欣然答应帮忙,可是好好想一想,发现问题很大,人家是读过档案中的某一张照片或者某一件史料的有感而发,我却是走街串巷或者读了那一篇史料后的信口开河,完全是两回事,有些骑虎难下了,看来我们还需要沟通才是。张永久老师一再说你人不错的,可以作为朋友。喝茶就不必了,想一想就可怕。顺致晚安。”
29日,下了整整一个月的雨,人都快发霉了,空气中全是湿漉漉的水分,城市也在雨水中变得颓废了,看天气预报,似乎国庆假期也得“泡汤”了,联想起今年夏天的久晴无雨,高温肆虐,感觉真的是老天爷和宜昌人在做对。遥想千里之外的保定老家却正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之时,那才是正常的时令。
30日,本月小结:一、度过了一个高温难耐的夏天,却迎来了整整一个月的绵绵秋雨,连秋收都泡汤了,不知是喜还是悲;二、还是在继续写作《直挂云帆》,临时增加了区杰良之死的情节,就全是全新的构思,主要是想让复仇体现得更突出一些;三、下面的《印象宜昌》的写作都是前几个月的,《朝花夕拾》加上8月的日记,已有45万字;《西窗烛话》加上8月的《永远风行的挂旗船》就有了115万字;整体上看,《宜昌石头个人文集》有了514万字,进展不错;《都市系列长篇小说》也有了936万字,还得继续努力。如今最大的难点就是钰涵一周六天在这边,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我和她奶奶身边,所以只能晚睡早起,抓紧一切可能的空闲时间了。
201709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