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还是不是“敬业界的良心”了?当!然!是!

前不久网络上一则关于“现在的老师和以前的老师相比,是否没那么敬业”的帖子引发网友们的热议。
老师们,听到这个先别急,先听听提出这问题的网友是怎么解释的——原来现在媒体上偶尔会爆出新闻,说某某教师上课不认真,有的作业让家长改等等,这是不是证明现在的老师管教学生没有以往的老师敬业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
老师们:
初心不改,我们始终在努力!
绝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谁说现在的老师不敬业!现在的教师群体中,大部分老师还是“敬业界的良心”呀!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不能再用老一套标准去片面地衡量现在的老师是否敬业。要相信无论时代怎么改变,一代代教师的敬业精神本质上是传承不灭的,初心不改,老师们始终在努力!
网友们:
认为现在的老师依然敬业的讨论者占据多数
伴随时代改变,教育体制、模式、方法不断变革,教育在改变,教师这一职业在改变,处于时代变革之中的教师群体也在不断改变。而我们在评价不同时代的同一群体,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大时代的变化对群体的改变。
新时代的“敬业教师”
自我价值,教师身份认知转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社会对教师无私奉献的歌颂。可我们不能用道德绑架教师,苛刻要求他们奉献自我,成就他人。教师也只是平凡人。
当代著名学者朱永新在《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这首诗中写道:“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
由此可见,在强调个性彰显、个人价值的今天,教师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也在改变:教师不应是集体社会中一味辛勤、甘于奉献和牺牲的“神”,而是多元社会中追求个性彰显和个人价值实现的“人”。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志业”,毕竟很多人成为老师是因为喜欢这一职业,希望在这一岗位上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而非为了一味奉献、牺牲个人。
多元选择,教师职业规划更自由
几十年前,教师作为“铁饭碗”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业。不过时代的变化,人们职业观念也随之改变。如果问问现在的青年就业者,大多数人反而会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新兴职业。
辞职、跳槽,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工作发生在各行各业,教师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有人脱离教育行业,有人进入,在合理的职业流动中,真正喜欢当教师、热爱教育行业的人最终会沉淀在校园,这样整体教育水平不是能更好地提升?
家校合一,教师家长多沟通
以前,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老师,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批改孩子的课后作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明白,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需要付出的精力,需要做到的陪伴可能一点儿也不比老师少,甚至更多。
在有教学需要的情况下,酌情让家长参与到批改作业和陪同孩子完成其它任务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不敬业”,而是家校合作理念的体现,从而更好培养孩子成长成才。
这个时代,个性和个人价值被尊重,知识获取渠道愈加多样。教育与时代的发展是相关联的,教育者是否“优秀”““成功”都接受着越来越多元、丰富的定义。
过去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贡献理应被颂扬,他们远去的脸庞应该被铭记,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该被传承,但他们不该是衡量当前教师的唯一标杆。
只要是时刻牢记使命,用心钻研业务,追求自我提升,并努力付诸实践的老师,都应该是敬业的老师,他们的工作精神就该被这个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你我的时代认可!
反观全社会,向所有兢兢业业的教师报以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也是全体教师的希望!
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
老师还是不是“敬业界的良心”了?当!然!是!的评论0条评论